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短篇小说】兴福狂澜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诗友会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诗联年度热帖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

作者简介





    朱长许,男,1962年生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际生涯学会颁证的生涯规划师,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其论文分别在武大、山东社科院、湖南师大、武汉科技大学、中国实学研究会等高峰论坛宣读。有作品《千古知音》《呦呦鹿鸣》《中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已出版,《易经新论》《踏歌而行》《红尘》待出版,另有多篇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小说、剧本等发表于省级及国家级刊物。最欣赏的人格是:像儒家那样勇于任事,像道家那样淡泊功名,像佛家那样悲悯众生。

短篇小说

兴 福 狂 澜

朱长许

01

    麻城白果的兴福寺建成于公元632年,即贞观六年。到明朝,其规模已“甲于一邑”,成为麻城最大的寺庙,香火很盛。四乡八畈的人都来求神拜佛,连旁边的小商小贩都发了财。

    兴福寺有三件宝物。兴福房梁、古铜盘佛像、沉水香。兴福房梁据说是开山祖师建庙时,在附近山上,发现一丛紫荆长得格外茂盛,于是雇人挖掘,谁料越挖越深,竟有一二十米长,于是将荆根做了房梁。古铜盘佛像来自摩揭陀国,传说是玄奘取经带回来的。沉水香即沉香。华严经说:“阿那婆达多池边出沉水香,名莲花藏,若以烧之,香气普熏阎浮提界。”纳兰性德《遐方怨》说:“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每每寺庙焚香的时候,十里八里都能嗅到一股异香,使人顿生出世之想。

    那时候梁大斗就在庙里,不过没有出家,而是伴佛苦读。他读模范卷、读经史子集,倦了的时候就到兴福寺前的湖边枯坐。某一日,诗兴袭来,于是挥毫:

古殿崔嵬劫外藏,岿然不异鲁灵光。

断碑犹记贞观迹,小阁遥传荆木梁。

一沼浩淼鱼影乱,五山层叠指纹张。

庄严佛国差相似,梵磬书声半曲房。

    住持永信对读书人本就照顾,见梁大斗一表人材,十分才学,就格外上心。斋食要精细些,伙食费可要可不要的,斋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藏经楼的藏书尽其取用。有时和梁大斗谈学问、谈儒道佛,的确是得道高僧的模样。

    岁月似乎就这样静静流逝。梁大斗以为平静的寺院生活,就像门前的兴福陂塘,寂静无波。岂料寺旁的军户闹事,然后一位叫法全的游方僧大开杀戒,梁大斗这才知道静水流深,兴福寺千年古刹,竟掀起了盖世狂澜!

02

    法全是个游方僧。

    游方僧亦称“云水僧”。云水僧有两层意思:一是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二是他们如云在天,如水在瓶,自在无碍地生活着。

    梁大斗觉得法全走得远,见得多,想和他谈谈。但是法全沉默寡言,就连法全这个名号,也是辗转从住持那里听来的,遂也作罢。梁大斗看那法全,身形高大,面像敦厚,劳动便劳动,扫地、烧饭、砍柴,都做得一丝不苟的;念经便念经,一本《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翻来覆去地念,念得波澜不惊。梁大斗心中暗想,这法全是得道高僧?

    法全还有一样,日中一餐,过午不食。梁大斗自己是做不到的,略微饿一点,他便浑身不得劲。他猜寺里僧人都做不到。据他所知,寺里僧人还有偷偷打打牙祭什么的。梁大斗假装没看到,假装不知道。巧的是,法全做事,精力弥漫,下盘稳得很,像个练家子。梁大斗就纳了闷了,莫非法全真的是得道高僧?

    暮鼓晨钟,山门的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

03

    兴福寺旁有好多军户。

    明制:军民人等分民户、匠户、灶户、军户,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很显然,这是根据职业来划分的,民户就是农民,匠户就是工匠,灶户就是煮盐的,军户就是当兵的。当兵有从征、归附、谪发、垛集等四种来源,其它三种就不说了,这里重点说说垛集军,即全国各地征发平民所充之军。每三户民户佥发一人为军,为军者为正户,余者为贴户。平民一被征为军士,便世世代代为军籍,不得交易,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有明一朝,军户承担的差役很重,地位是极其低下的。

    过去军归军,民归民,寺庙归寺庙,彼此相安无事。但是最近,梁大斗读书不太静得下心了,他发现事情有些不寻常。军户与寺庙之间关系有些紧张了。

    兴福寺有两百多亩上好田地,租给周围农户种,这是庙产。寺庙与农户六四分成。过去没什么问题,如果荒年,庙里少得一成两成,也是可以的。这两年有点特别,一些农户向住持诉苦,说粮租交不了。

    问为什么,这两年也不是什么荒年,风调雨顺的。农户说,我们根本没有什么田地种,田都给一些军户占去了。

    问哪些军户,怎么这么厉害?还有王法吗?都不敢说。反复逼问,农户说这样些田产是住持答应的,都租给军户种了。永信住持大皱眉头,连道:“哪有这回事?”

    永信觉得事有蹊跷,就派知客僧去调查一遍,知客僧一调查,回说,两百多亩田地都叫十七户军户占去了,难怪农户说没有田种。他们威胁农户,谁说就打死谁。几乎瞒了一两年,临到收租才知有这回事。

    梁大斗本来想问下情况,如果寺庙管不了,可以禀报县府,有几个师爷刑名他也认识,但看永信神色凝重不想说话,他也不好再问。于是就悄悄回斋房读书。

    奇怪的事还有一桩。这几天,法全念的是《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碍。”“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厨房的粗话做完了,法全到旁边竹园砍楠竹,砍呀削的,莫非他要做篾匠?寺院似乎没有什么需要竹器的。事情变得越来越诡异。

04

    以梁大斗的观察,永信住持称得上高僧大德。

    永信住持宝相庄严。身材魁梧,面容端肃。精通佛教史的人说,永信住持像历史上某位高僧,九成九是那位高僧转世,来普度这末法时代的众生。永信住持笑了,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凡夫俗子们更加认定永信是某位高僧转世。兴福寺的香火如此之盛,有人说和这个传说大有关系。

    永信住持的记忆力非常好,最重要的十三本佛经,他几乎倒背如流。梁大斗对佛教也多所涉猎,但和永信住持比,梁大斗常兴望洋之叹。随便那部佛经,随便哪些偈子,永信住持是圆融无碍。

    还有,永信住持对待读书人确实好。梁大斗在这里住了快两年了,永信住持还是拿他当尊贵的客人对待。现在永信住持有了为难之处,自己怎样才能不显山不露水地帮帮他呢?

    梁大斗颇费思量。

    他决定先去调查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是怎样到这步田地的?军户为什么要抢庙产?哪些军户?为首的是谁?通过县里的刑名师爷帮得上忙吗?梁大斗就和永信住持撒谎道,家里有点事,先回去两三天,感谢住持。永信住持看样子很烦心,但还是说,招待不周,原谅则个。什么时候回来,寺里都热情接待。放心,混乱只是一时,会很快过去的。永信住持猜梁大斗离开,是因为寺里读书不大清静。

    梁大斗点点头,匆匆离开了。

05

    梁大斗认为,自我国朝定鼎以来,社会风气几为之变。

    太祖高皇帝底平天下,轻徭薄赋,恢复生产,整顿吏治,打击豪强,老百姓得了实惠,是衷心拥护的。成祖文皇帝武功昌盛,五征漠北,国力远迈汉唐,老百姓差役重了些,口碑也不错。仁宗宣宗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老百姓那是拍手称快。不过玩物丧志,教太监识字,又埋下了祸根。英宗宠信太监王振,流民遍及全国,武备松驰,遂有“土木堡之变”。我大明由盛转衰,民心大失所望。宪宗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选贤任能,勤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遂成“弘治中兴”,老百姓又重拾了信心。武宗即位,极好逸乐,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安化王、宁王叛乱和民变,内忧外患,朝廷却无所作为,民风从节俭转向奢侈,民性也从淳朴转向薄恶,社会风气又为之一变。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梁大斗深感忧虑。

    梁大斗走马观花的调查,也证实了自己的忧虑是有道理的。

    十七户军户的头叫潘富,人称“活阎王”。“活阎王”世代从军,也够造孽的。到他手里,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于是坑蒙拐骗,无恶不作,也被官府收捕过,来来往往,反倒和官府交了朋友。潘富有一宗好处,讲义气。他的第一桶金,据说是抓到一位濒死之人,藏于密室,然后找到一位梁姓大户,寻衅挑起事端,将藏于秘室者杀死,反诬是梁家所为,打着索要人命、讨还血债的幌子,纠集其党,先至梁家,打劫一空,然后鸣之公堂。可怜梁家几代辛勤劳作,勤扒苦做,一转眼间财富全改了姓。一家人也半死不活的。

    活阎王发财还有一种“扎火囤”的方法,借女色定下骗局,引诱一些浪子冶客上钩,撞破奸局,假装要上官告理,迫使这些好色之徒以私了的方式了断此事,以此让人倾家荡产。“活阎王”这样干,难道没有王法吗?这问在点子上;问题是,到了武宗正德年间,民风官风都烂透了。活阎王有钱,把麻城县的一些地方官都拉下了水。不少官吏成了帮凶。听说梁大斗在打听“活阎王”的事,胆小的乡民叫他莫管闲事,不然死无葬身之地。他熟悉的几个刑名师爷,也已经倒戈。新来的县令听说有几分正直,但在麻城县完全耍不开。传闻这几天活阎王他们还要干一票大的。还说什么收租的小事,毛毛雨啦。

    梁大斗真切地感到:自己帮不上永信住持,百无一用是书生。

06

    梁大斗还是回到了寺里。他和永信住持谈了自己的忧虑,叫永信住持警惕。永信住持点点头,接着忙自己“浴佛节”的事了。法全倒没有什么改变,还是念《金刚经》,“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再就是削楠竹,不知他削那么多楠竹干什么。楠竹头尖尖的,有些怕人。

    转眼到了四月初八日,这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这天兴福寺真是人山人海,各地善男信女纷纷赶到兴福寺来。听说湖广各处都来了人。梁大斗暗中观察,发现永信住持除了组织僧众维持秩序,还从县上请了捕快,加派了人手,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看来永信知道“活阎王”他们可能闹事,已经有所准备。

    “浴佛节”分四个阶段进行。僧众先是恭迎圣像。他们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序位分班而立。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礼执引磬,二执事托香盘,主法僧随后,侍者随行,将佛像从经楼迎到大殿中。

    其次是安座沐浴,大殿钟鼓齐鸣,主法僧将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九拜。唱赞:“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中。”庄严肃穆,众信民大气不敢喘。

    再次是视圣绕佛。主法僧闻磬顶礼三拜,恭唱颂词,大家齐唱《佛手赞》,再唱《赞佛偈》,最后唱:“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唱毕开始绕佛,并称念。信民恭敬如仪。

    最后是回向皈依。绕佛后回归本位,先念《回向文》,然后唱三皈依。永信住持亲自唱的,真正是声振树木,响遏行云:“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念完了,真正有余音绕梁的感觉。“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信民齐诵,法会至此到了高潮。

    这次浴佛法会功德果然圆满,信民增加不少,痛哭流涕者很多。功德箱收获金银宝贝无数,粗略统计,是往年十倍以上。梁大斗见寺上僧众个个喜气洋洋,他暗暗问自己,全场法会一点差池也没有,说“活阎王”们闹事,难道是谣言?又或者寺里防守严密,不敢闹事?但是隐隐还觉“有一只靴子没有落地”。

07

    后来故事有几个版本,这里先说说梁大斗的一个版本。四月初八日戌时,那天梁大斗有些疲倦,假寐了一会儿,时间不长,大概半炷香功夫,梁大斗忽然惊醒了:寺里先是一通钟声,然后是许多人声,梁大斗听到人们仿佛是向大雄宝殿移动。

    暮鼓晨钟,现在傍晚敲钟,寺里一定是有不寻常事情发生了。梁大斗也迷迷糊糊跟着到了大雄宝殿。一瞧,法全也躲在角落里,黑鸦鸦的人群,他拣了个高处,想看个究竟。

    “禁声!禁声!”知客僧永悟大声喝道。嘈杂的大殿慢慢安静下来。”鉴于我寺住持永信犯了戒律,九华丛林方丈永觉大师前来晓喻僧众,望我僧众静心听示,亟盼开悟!”

    这时一位身形高大,体貌庄严的胖大和尚走到大雄宝殿的正中位置,他先是向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行九跪九拜大礼,这时一边的僧众小声议论起来:“原来我们兴福寺归九华丛林管?”“永信住持呢?他到底触犯了什么戒律?”“永悟这厮,难道要升住持?看他得意劲儿!”梁大斗知道,不仅是兴福寺,就是周边的凌碧寺、定慧寺、九龙寺等都归九华丛林方丈管理,他也有和其他僧众一样的疑问,也许疑问更多:永信住持现在在哪?他到底犯了什么戒律?这永觉大师过去来过吗?神龙见神不见尾的,谁知道?兴福寺从今以后谁主沉浮?

    永觉大师行了跪拜大礼之后,缓缓站起,朗声说道:“佛门八戒,一曰无杀意,二曰无贪意,三曰无淫意,四曰不妄语,五曰不饮酒,六曰不求安,七曰不坐卧高大广床,八曰时过中不食。着永信僧上殿,看他犯了哪些戒律,应领何种处分。”两个似僧非僧,但身形高大之人挟持永信上了大殿,大家看永信,几时不见,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神情委顿,眼睛半开不闭,瘫在地上,他的几个徒弟抢上前去,但被人无形中隔开了。

    永觉大师精光暴射:“永信僧,你触犯第三戒,淫宿妇女;第二戒,贪婪无度;第一戒,不戒荤腥;第六戒,歌舞倡乐;第七戒,坐高广大床;第八戒,日食多餐,永信僧,你可知罪?”

    永信住持挣扎着似乎想说:“贫僧……不……知罪”。但声如蚊蚋,几不可闻。永觉大师愣了一下,大声道:“你既然已知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下面我宣布……”

    “慢!”人丛中忽然跃出法全,也不知他几个起落就到了大殿中间,但见他左手中一个黑长布袋子,右手向永觉大师稽首:“我佛慈悲,永信僧犯戒律,自有佛法处置。只是我想问永觉方丈,《心经》核心是什么?《金刚经》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字是什么?贫僧斗胆请大师示知!”

    永觉嗫嗫嚅嚅,已不是刚才雄辩滔滔的模样,可能事情已超出他的预料,但见他眼神向大殿一侧睨去,那边吼出一句:“哪里来的野和尚,逐出山门!”便见几个人已围向永觉。梁大斗心道,法全也不是问的什么高深佛理,《心经》核心是两句:第一句是“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第二句是“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金刚经》三个关键字是“善护念”。这梁大斗知道,永信住持知道,怎么永觉大师竟似不知道?

    说时迟,那时快,十多条人影“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竟将法全、永信等团团包围。一人也不知道掏出什么,也不知道挨了永信哪里,永信啊了一声,再无声息,眼见是涅槃了。大家包围法全的圈子越来越小,刚才僧众唯恐见得不真,挤向大殿;现在始知大祸临头,纷纷缩到角落,梁大斗似乎知道点什么,又似乎一头雾水,但他仍是注目大殿,今日纵然血染当场,他也要当历史的见证者,他的那股傻气来了,他没有退却,反而站得更高了些。

    法全一声怒喝:“杀人越货之徒,污我佛门圣地,佛祖原宥则个!”左手黑长袋子里抖出两截称手的楠竹,一手一截,尖头指东打西,指南杀北,一众陌生人等似乎不敌。大殿上一转眼倒了几个。

    大殿左侧又传来阴沉的声音:“给我毙了那秃驴!”显然是说“哪里来的野和尚”那个人。众人等像打了鸡血,纷纷亮出家伙。哎呀呀,众人看有匕首,有大刀,有铁锤,有斧,有钺,有钯,有龙须钩,有飞爪,有锦套索,有铁莲花……竟似十八般兵器俱全。僧众中很快有人中刀中枪,不知是菩萨保佑还是怎么的,梁大斗竟尔无伤。

    那法全知今日已成你死我活之局,再无半点犹豫,两截楠竹将全身护得风雨不透,又似乎全是进攻的招数。大殿上但闻金铁交鸣之声。梁大斗心道,楠竹还有这般作用,锋锐之处不亚金铁。但见楠竹尖锋过处,已有几人了账。大殿上一会儿就倒下了四五具尸体。鲜血沃地。佛门净土一瞬间变成修罗场!“和尚杀人了!”随着一声喊,大殿左侧冲出一批黑衣人,蒙着头,但功夫比刚才那一拔强多了,也似乎有了分工,有人放火,有人越货,有人把僧人劫作人质。梁大斗看出法全要艰难些,忙从旁边躲了下,心下作了防备,他不愿意自己成为法全的累赘。法全一边打,一边游目四顾,已发现一黑衣人是主宰,很可能就是背后操纵者、两次大殿左侧发话之人,格毙四个黑衣人后,也一步步接近那个首脑,忽然一个鹞子翻身,已然纵身在首脑背后,用楠竹尖对准首脑。岂料首脑早有准备,竟似背后有眼,一手一个黑衣人,将两个黑衣人向法全掷来。趁法全应付黑衣人,一杆长枪从中间杀入!好法全,竟以两个黑衣人为钳,生生夹住长枪,枪尖犹自兀兀颤动。那首领竟似知道这一击或许不凑效,如离弦之箭,几个起落间已是三十米外。好法全,一截楠竹掷出,楠竹贯背而出,将那人钉在地上!

    事后检点,永觉大师也招了,他是西贝货,不过是看兴福寺富了,也来趁点钱,没想出这么大变故!法全一共格杀十七条人命,为首的就是“活阎王”。

08

    坊间其实还流传另外一种版本。梁大斗还是后来听说的,是真的,是假的?是三分真,七分假?还是三分假,七分真?一直到现在,梁大斗也不甚了然。

    有个叫红莲的少妇,据说为仇家所害,家破人亡,于是斩断三千烦恼丝,就要出家。兴福寺没有接受。好说歹说,找了过硬的荐头,才在兴福寺做了烧饭的“伙夫”。据说永信住持第一次见到红莲,说红莲有风尘色,要小心。

    梁大斗似乎见过红莲几面,皆是黑衣黑服,没有什么印象。但传闻说,红莲很是关心永信住持的伙食,堡垒似乎是从这里攻破的。红莲做得一手好素菜,豆腐、白菜、萝卜在她手下变了一个样,很平凡的东西,红莲赋予了生命,有滋有味的。永信住持说,这个还是不错嘛。

    红莲还有一个绝招,素菜荤作。其实是面粉、米呀什么做的,有时是油炸的,但她做的素菜却有鸡、鸭、鱼、肉的味道,全寺僧人吃得叭嗒叭嗒嘴响,身为一代高僧,永信住持隐隐觉得不对,但哪里不对,他似乎也说不出来。其它的大寺,像南京鸡鸣寺、北京的潭柘寺,好像也有这些菜系。

    随着兴福寺的影响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多,寺庙也渐渐向浮华奢靡路上走,梁大斗真的看到一些僧人吃狗肉、开荤,他也不敢问,他也不敢说。

    下面的情节倒真是有传闻的性质,或者从哪里牵强附会来的,但是,流传甚广,而且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是一副色迷迷的样子——

    一来二去,红莲和永信住持接触多了,红莲简直成了永信住持不可缺少之人。红莲经常送饭到永信和尚处。有时不是送饭,竟是探讨佛理的。永信知道是魔,闭门打坐,精进修行。对红莲是爱搭不理的。但红莲似乎迷上了永信,千方百计接近他。

    一次,两次,三次,任红莲使出千娇百媚的手段,永信住持始终不为所动,但也没有驱逐她。他是要试试自己定力有多强?还是另有意图,这就不好说了。反正有一次,红莲黔驴技穷之后说:“永信大师的定力这么高,我实在该断绝妄想了,斩断尘缘,皈依我佛。大师的境界到了忉利天的天人境界,知道近我会败道,所以视我如虎狼。但这还似乎不够;如果您达到了非非天的境界,那么即使柔肌着体,你也如抱冰雪;媚姿入眼,如见骷髅。不会色相动心;如果修行到了四禅天境界,那么花自照镜,镜不知花;月自映水,水不知月。再到诸菩萨天境界,则花亦无花,镜亦无镜,月亦无月,水亦无水。更何况佛经云,普度众生。纵我如魔鬼,难道就不该度化吗?”

    呵呵,也有几分道理。永信住持觉得自己道力足以胜魔,坦然答应红莲接近,初则言来语去,再则偎依抚摸,终于烈火焚身,毁了道体。事后听说有一位促狭的诗人写道:可怜一点菩提水,倾入红莲两瓣中。自此以后,兴福寺的田租被收去,庙产遭劫持,永信住持越来越不硬气,所以这个版本虽然玄乎,近乎演义,倒也有几分情理在里面。

09

    法全和尚大开杀戒,一举击杀十七条人命。那岂止是轰动麻城,整个明帝国为之震惊!

    当时正是刘瑾专权的时候,刘瑾带领七名太监,讨好逗趣正德帝,因此受到正德帝宠爱。那真是权倾朝野。李东阳和刘健谢迁虽为顾命大臣,对此无可奈何,为难之下,只好共同上书请辞。最开始的时候,皇帝是不准的,后来几次之下,同意了刘健和谢迁的请辞,却偏偏留下李东阳,李东阳对此十分惶恐,便道:“臣等三人视同一体,而臣独留,何以自容?”其后又多次上书请辞,都未得到正德帝恩准,反而被任命为宰相。

    李东阳之所以不降反升,在于刘瑾欣赏他的文名,所以多次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活。李东阳于是依附刘瑾。据说刘瑾于朝阳门外造玄真观,东阳写了碑文,极其称颂刘瑾。后来张永揭发刘瑾罪行,朝廷逮捕刘瑾,此事提前泄密,人们认为是李东阳搞的鬼。国子监一监生趁黑题诗于李东阳门嘲讽道:“才名应与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已西。回首湘江春已绿,鹧鸪啼罢子规啼。”后人根据“伴食中书日已西”之句,给李东阳取了一个“伴食宰相”的称号。

    其实李东阳也不仅仅是“伴食宰相”,他与刘瑾周旋,解救了不少正直大臣。如崔睿、姚祥、张玮,三人因乘轿超标,被东厂发现,刘瑾施以枷刑,想折磨致死,是李东阳救下的,又如刘健、谢迁,刘瑾作“奸党榜”,将二人列入其中,意图处死,也是李东阳多方周旋,这才救得二人性命。

    但是不管怎样,明代政局至此糜烂已极,可见一斑。

    如今且说姚祥赴任湖广副使,一到任便有这一天大案子,这可让他急大了头。佛门净地,人命大案,说出去,朝廷颜面何在?而且又牵扯到军户,民户问题、宗教信仰问题,更何况自己曾是待罪之身,朝廷又是奸人当道……唉,此事如何了之?

    姚祥和知县到大牢里看过法全,法全该吃吃,该喝喝,闲下来就是念《心经》和《金刚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竟似这一惊天大案不是他做下的,再看他案情,那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二人想为他脱罪。

    审判这天,麻城到公堂的乡民不少,梁大斗写了万民请愿书,叫乡民签字画押,递上县衙,意图救下法全。姚祥和知县说了“活阎王”的罪恶,讲了“永觉”假扮大师,意图侵占庙产的事实,然后解出法全,当场宣布无罪释放,乡民纷纷鼓掌呐喊,直赞姚祥副使和知县大人明镜高悬,麻城县衙几十年来,就这件事办得公正、痛快。姚祥和知县相视苦笑。

    众人正要离去,岂料法全大喊道:“各位施主留步,各位施主爱我,副使和知县悯我,留我一条薄命。但国法如天,杀人偿命;禅心似月,清净无尘。现今我痛下杀手,已触犯佛门大戒!十七条人命,难道人人皆杀?今日此时,我当涅槃!”话音未落,不知他从哪里拿出一截尖尖楠竹,在颈上一抹,一股鲜血溅上一丈来高,众人纷纷惊呼!梁大斗震惊莫名,从此对那功名之事渐渐看得淡了。

    几十年之后,一位著名思想家李贽寓居麻城,听说法全故事,连赞法全是“真孝子”“真忠臣”“真义士”“真出世丈夫”“真骨头”“天人师佛”。李贽一生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能得李贽如此高评价,法全该当瞑目,含笑了。后来乡民皆称法全是兴福寺第一代祖师,兴福寺的香火越来越盛了。

向上滑动阅览

相 关 链 接 

朱长许 | 归来的少年

读《山海经》之十三

读《山海经》之十二

社会我狮哥

朱长许 | 致游子

读《山海经》之十、十一

读《山海经》之九

读《山海经》之八

读《山海经》之七

朱长许|读《山海经》之六

朱长许 | 读《山海经》之五

朱长许 | 读《山海经》之四

朱长许 | 读《出海经》之三

和曾杰老师谈诗

读《山海经》之二

读《山海经》(之一)

“在看”我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住八戒!
不好意思,初吻没经验……
五祖寺
◤洛阳◢兴福寺
深山寻古寺:文化遗产中的那些寺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