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读通鉴论(王夫之)

读通鉴论

王夫之

夫人之持志以务修能,亦难乎其始耳。血气未定,物诱易迁,智未开,守未固,得失贞淫治乱之故未熟尝,而易生其骄惰;及其年富力强,见闻益广,浮荡之志气已敛,声色之娱乐已厌,而好修之成效有可居,则靡而淫,玩而弛,纵而暴,皆日损以向于善;此中人之恒也。太甲、成王终为令主,亦此而已矣。

夫苟以修德为心与?德者,无尽之藏也,未之见,则一善成而已若有余矣;既见之矣,既习之矣,仁不熟不安于心,义未精不利于用,浩乎其无涯矣,森乎其不可犯矣,亹斖乎相引以深密。若登高山,愈陟而愈见其峻,勿容自释也。故所患者,始之不自振也,继之不自省也,而不患其终之不自保也。

苟其以立功为心,而不知德在己而不在事与?则功者,有尽之规也,内贼未除,除之而内见清矣;外寇未戢,戢之而外见宁矣;百姓未富,富之而人有其生矣;法制未修,修之而国有其典矣。夫既内无肘腋之奸,外无跳梁之敌,野鲜流亡,而朝有纲纪,则过此以往,复奚事哉?志大而求盈,则贪荒远之功;心满而自得,则偷晏安之乐;所愿者在是,所行者及是,所成者止是,复奚事哉?邪佞进,女宠兴,酣歌恒舞,而曰与民同乐;深居晏起,而曰无为自正。进厝火积薪之说者,无可见之征;抱蚁穴金堤之虑者,被苛求之责。智浅者不可使深,志小者不可使大,度量有涯,淫溢必汛,盖必然之势矣。

古之圣王后治而先学贵德而贱功望之天下者轻而责之身心者重故耄修益勤死而后已,非以为天下也,为已而已矣。为已者,功不欲居,名不欲立,以天子而无殊于岩穴之士,志日专,气日敛,欲日憺忘,心日内守,则但患其始之未正也,不患其终之不永也,无可见之功勋,则无告成之逸豫也。唐以功立国,而道德之旨,自天子以至于学士大夫置不讲焉,三君①之不终,有以夫!

[注]①三君:唐代以贞观、开元、元和为年号的三位君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中人之恒也 恒:常态

B.仁不熟不安于心 安:安全

C.戢之而外见宁矣 戢:平定

D.则无告成之逸豫也 逸豫:闲适安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外无跳梁之敌 鹏之徙于南冥也

B.则贪荒远之功 则群聚而笑之

C.而曰与民同乐 缇骑按剑而前

D.智浅者不可使深 客有吹洞箫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作为,开始时因血气不稳定、心智未开化等原因,很难实现,因此要等到年富力强之时。太甲、成王最后成为好的君主,就是源于此。

B.道德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宝藏,研究学习道德的人未发现它时,会容易对自己满足,了解熟悉它之,后就会担心不能振作、反思自己,不担心无法保全自己。

C.作者认为唐代的三位执政者在位期间有始无终的原因,是君主及臣子只专注于建立功业而忽视了对道德意义的探究,这和古代的圣王有相似之处。

D.为了更形象地论述唐代三君的执政之失,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并大量使用对仗、排比等句式,引古鉴今、文采飞扬、议论纵横。

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 之 圣 王 后 治 而 先 学 贵 德 而 贱 功 望 之 天 下 者 轻 而 责 之 身 心 者 重 故 耄 修 益 勤 死 而 后 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之持志以务修能,亦难乎其始耳。

(2)若登高山,愈陟而愈见其峻,勿容自释也。

【参考答案】

1.B

2.B

3.C

4.古之圣王/后治而先学/贵德而贱功/望之兵下者轻/而责之身心者重/故耄修益勤/死而后已

5.(1)人们心怀远大志向而追求卓越的才能,难在它的开头。

(2)就像攀登高山,越攀登越能够见出它的险峻,不容许放弃自己。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安:安全”错误,译为安定。句意:仁爱未做到内心就不安。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结构助词,的。句意:国外又没有猖獗跋扈的敌人。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

B.连词,表顺承。句意:就会贪图荒远的功业。

连词,表顺承。句意:那么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就嘲笑他们。

C.连词,表转折。句意:却说与民同乐。

连词,表修饰。句意: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

D.助词,指……的人。句意:才能一般的人不能让他们担任大任。

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有会吹洞箫的客人。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这和古代的圣王有相似之处”错误。“唐以功立国,而道德之旨,自天子以至于学士大夫置不讲焉,三君之不终,有以夫”,唐代凭借功业建立国家,对于道德这些东西,从天子到学士大夫都搁置不谈论,三位天子有始无终,也是因为这个。文中圣人是“贵德而贱功”,古代圣王是重视道德,轻视功业。“有相似之处”错误。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古代圣明的君王,先学习德行再治理国家,重视品德轻视功绩,轻视天下的名望,重视身心的修为,所以步入晚年会更加勤奋,一直到生命停止才结束。

抓住“先”“后”,“贵”“贱”及两个“而”分析,“后治而先学”“贵德而贱功”为并列的成分,“古之圣王”为这两句子的主语,所以“学”“功”后面都需要断开。

后面根据“轻”“重”分析,用连词“而”联系前后语句,“轻”后面需要断开。

“故”为连词,表结果,前面需要断开。其他地方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持”,怀有;“修能”,卓越的才能;“始”,开头,开始。

(2)“陟”,登,上,一般指登山或登高;“峻”,险峻;“勿容自释也”,正常语序为“勿容释自也”,“自”为宾语,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人们心怀远大志向而追求卓越的才能,难在它的开头。(因为)血气还没有稳定下来,容易受事物的引诱而改变志向,聪明才智还求开化,坚守志向也就不牢固,得到与失去、坚贞与淫逸、安定与动乱的原因并未清楚,因此容易产生骄傲怠惰的心理;等到年富力强,见识听闻日渐增多,轻浮放荡的志气已经收敛,对声色娱乐已经厌倦,道德修养的成效有所可观,那么奢靡荒淫,贪图玩乐志向松弛,纵欲暴怒这些不良的习气都日渐减损而趋于良善;这是一般人的常态。太甲,成王最后成为好的君主,也是这个道理。

如何把修德作为根本呢?道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没有发现他的时候,那么做成一件善事好像已经有余了;已经发现它了,已经实践它了,仁爱未做到内心就不安,道义未做到精深就会对行动不利,浩浩荡荡就如同没有边际一样,庄重而不可侵犯,不知疲倦地进入深密义理中。就像攀登高山,越攀登越能够见出它的险峻,不容许放弃自己。所以担心的是开始自己不振作,接着是不进行自我反省,却从不担心最后自己能否保全自己。

假如他们把建立功业作为心中的追求,怎能不知道道德在于自身而不在于事迹功业呢?功业,有详尽的标准,国内盗贼没有铲除,铲除了其国内也就太平了;外敌没有平定,平定宁边关也就安宁了;百姓没有富裕,使他们富足了那么百姓的生活也就没有忧虑了;法律制度没有修治;修治好了那么国家就有法可依了。国内没有作乱的奸佞小人,国外又没有猖獗跋扈的敌人,民间很少出现逃亡的百姓,朝廷也有了纲纪,自此以后,还有什么事情呢?志向远大希求完满,就会贪图荒远的功业;心满自得,那就会贪图宴饮欢乐的生活;所希望的是这些,所做得又是这些,所成就的也只是这些,还有什么要从事的呢?邪恶奸佞的人被重用,宠幸女子的情况兴盛,整日酣酒狂歌醉舞,却说与民同乐;深居晚起,却说这是无须作为国家就会治理好。有人提出国家潜伏着很大的危险,却说没有看见这样的征兆;提出牢固的水坝会溃于蚁穴建议的人,反而受到苛责。才能一般的人不能让他们担任大任;志向小的人不能使他们担当大政,度量有一定的限度,放纵了一定泛滥,这是情势必然的发展趋向。

古代圣明的君王,先学习德行再治理国家,重视品德轻视功绩,轻视天下的名望,重视身心的修为,所以步入晚年会更加勤奋,一直到生命停止才结束,不是为了天下,只是为了自己罢了。为了自己的人,有功业不想占有,名望也不想建立,认为天子和隐士没有什么不同,志向日益专一,浮气日益收敛,欲望也就渐渐安定淡忘,内心坚守志向,只是担心开始不端正,不担心自己最终不长久,没有什么显著的功勋,也就没有大功告威的放纵。唐代凭借功业建立国家,对于道德这些东西,从天子到学士大夫都搁置不谈论,三位天子有始无终,也是因为这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2022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出处?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贾谊《过秦论》上诗解2一夫作难庙隳身死仁义不施攻守势异
《《宗子相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2012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