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张仪3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敬受命。”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谓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止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B.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C.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D.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侯是古代分封制时各方君主的统称,历代皆分为公、侯、伯、子四个等次。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在中国古代,一辆四匹马拉的兵车,称之为“一乘”。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在中国古代,一辆四匹马拉的兵车,称之为“一乘”。

C.魏兵罢弊的“罢弊”指疲劳乏困,与《过秦论》中“率疲弊之卒”的“疲弊”相同。

D.闾巷,古时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平民居住区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秦企图与六国订立合纵盟约反反复复与秦国抵抗,秦惠王对苏秦早已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B.寒泉子认为武安子善于攻城掠地,而张仪则善于外交,能担当出使诸侯重任。秦惠王认可他的观点。

C.张仪认为汉中是楚国利益所在,会成为秦国祸患,因此建议秦惠王割让给楚国,但甘茂表示反对。

D.陈轸常奔走在楚、秦之间,而楚国对秦不友好却对陈轸很友善,致使张仪怀疑陈轸将要背叛秦国而投奔楚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2)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

5.面对张仪的猜疑和秦王的质问,陈轸采用的应答策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 C【解析】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和标点是: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2. A【解析】应该是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次,并且并非历代如此,如汉代分封“王”“侯”。

3. A【解析】“反反复复与秦国抵抗”是误解了原文“反覆”的意思,“反覆”,意为:改变……的政策。“欲除之而后快”,于文无据,原文的表述是“寡人忿然,含怒日久”。

4. (1)大王今天拿出汉中向楚国求和,假若天下再有什么祸乱,大玉您又拿什么去与楚国作交易呢?(2)忠心耿耿尚且被遗弃、被放逐,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

【解析】(1)关键得分点:与、市,“何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各1分,语意正确2分;(2)关键得分点:见、适,疑问句式。各1分,语意正确2分。

5. ①肯定张仪的看法,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②取譬设喻,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解析】试题答题的指向是“陈轸所采用的应答策略有什么特点”,根据指向可以确定信息区间在原文最后一段。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3分。

【参考译文】

秦惠王对寒泉子说:“苏秦欺负我们太甚,(他)企图凭一个人的智慧(雄辩之术),改变山东六国君主的政策,企图连结合纵之盟来抗拒和欺扰秦国。赵国原来就自负兵力雄厚,所以就首先派苏秦用重礼联合诸侯订立合纵盟约。诸侯各怀心思,企图和步调的不可一致性,就像把很多鸡绑起来不能栖息在一处,(合纵不成)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寡人为苏秦的事痛恨已久,因此想派武安君白起去会见崤山以东的各诸侯,让他们明白天下的局势。”寒泉子说:“不可以这样。攻城掠地,可以派武安君率军前往,假如是为我们秦国争取利益出使诸侯,(大王)就应该派张仪才行!”秦惠王说:“我接受你的意见。”

张仪想要把汉中让给楚国,对秦惠王说:“汉中是一个祸害。就好像树种得不是地方,别人必定要伤害它;又如同家里有不相宜的财物,也一定要遭受损害。现在汉中南边为楚国利益的所在,这是秦国的忧患。”甘茂对秦惠王说:“土地广大,忧患就一定多!天下一有祸乱,大王您就割让汉中去求和,楚国必定会背离天下诸侯与大王亲善。大王今天拿出汉中给楚国(求和),假若天下再有什么祸乱,大王您又拿什么去与楚国作交易呢?”

楚国攻打魏国。张仪对秦王说:“(您)不如帮助魏国,以便强化魏国的势力,假如魏国能战胜(楚国),从此就会更加听命于秦国,一定送来西河之外的土地;假如魏战败,那魏国就不能守住边塞,大王就可以将魏国夺取过来。”秦王采纳张仪的计策,调派皮氏之军一万人和战车一百辆,援助魏国。(魏国大将)犀首战胜了楚威王的军队。得胜的魏军已是疲惫不堪,害怕秦国,果真把西河之外的地方献给了秦国。

张仪在秦王前面诽谤陈轸,说:“陈轸奔走于楚国和秦国之间,但现在楚国不见得对秦友好,反而却和陈轸的关系非常亲密。如此看来,陈轸一切举动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秦国。况且陈轸企图离开秦国而投奔楚国,大王为什么不明察此事呢?”于是秦王就问陈轸说:“我听人说你准备背秦而去楚国,有这回事吗?”陈轸回答说:“有这回事。”秦王有点生气地说:“那么张仪所说的话是真的了?”陈轸回答:“何止张仪知道这件事,就连路人也知道这件事!常言道:'由于孝已(著名孝子,殷高宗之子)孝顺他的父母,因而天下父母都希望孝已做自己的儿子;由于伍子胥忠于他的君王因而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作自己的大臣。卖仆妾时如果能卖到本乡,那就证明是一位好仆妾;被休的妻子如果能改嫁到本乡,那就证明他是一位好妻子。’如果我不忠君爱国,忠诚于秦王,那么楚王又怎么要我做他的大臣呢?忠心耿耿尚且被遗弃、被放逐,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秦王感动地说:“贤卿言之有理。”于是就把陈轸挽留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策·卷三·秦一·十三篇
【国学典籍】《战国策》楚(二)
鬼谷子徒弟:张仪的故事
历史上最真实的鬼谷子
张仪为什么得不到秦武王的重用,还放任他到魏国做官?
战国策·楚策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