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孟子荀卿列传/孟子·梁惠王上

孟轲,邹(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舐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新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粱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饭,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④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订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框:棍棒。④穿窬(yú):穿墙(偷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既通/游事齐宜王/宜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宜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宜王/宜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宜王/宜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B.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4分)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4分)

5.翻译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的语句。(7分)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4分)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帝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束,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分)

6.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 (3分)B(译文: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宜王,齐宜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不能用”的主语是宜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在“不能用”后断开,排除AC;“不果所自”此处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作“果”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AD)

2.(3分)C(“指的是对父母要者顺”不正确, “孝”是孝顺父母,“仰”是友爱兄弟。)

3.(3分)C(“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比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束委婉批评。)

4.(8分)(1)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求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君王的。(评分参:“苟”“后”“先” “屠”各1分。)

(2)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评分参考:“内交”“要”“恶”,状语后置句各1分。)

5.(1)(4分)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不考察祸乱产生的根源。尝试着考察祸乱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祸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于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

(2)(3分)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6.(3分)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1分),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1分),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1分)。

【参考译文】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孟子晋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长途的辛劳而来,是不是将给我国带来利益呢?”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说利呢?也要有仁义才行呢。如果王只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家呢?’大夫也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封地呢?’那一般士子和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呢?’这样,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便危险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万辆里头,他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里头,他就拥有一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不说是够多的了。假若他把'义’抛诸脑后而事事'利’字当先,那他不把国君的一切都剥夺,是不会满足的。从没有以'仁’存心的人会遗弃父母的,也没有以'义’存心的人会怠慢君上的。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

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哎,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

丁 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说仁义2
怎样读经典之《孟子》| 光明国学
观点 | 赵金刚:孟子与诸侯——经史互动当中的孟子思想诠释
孟子,用心灵影响世界 ... 李 舫
李振纲 | 孟子王道治理理念及其时代意义
《梁惠王章句上》(01~06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