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战国策·秦策

宜阳之役,冯幸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异,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王曰:"善。"果使冯幸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请汉中于冯幸。冯幸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因谓楚王曰:"军人困无地而评楚王。"

(成)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王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王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遇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柄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二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徒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感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语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拨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衩。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之,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B.今王破宜阳/残三川面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C.今王破宜阳/残三川/面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D.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徒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中,汉水中游鄞阳一带,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曾"南取汉中之地”;三国时,刘备曾发起汉中之战。

B.伯王,即“霸王”,为诸侯之长,有会诸侯,朝天子之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均为公认的“伯王”。

C.《诗》,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 305 篇。"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D.绳墨,本指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后引申为法度。“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取本义,与文中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宜阳之战中,为避免韩楚结盟使秦国陷人危机之中,冯章向秦王进言,若拉拢楚国。韩国便对秦国没有威胁了。

B.宜阳之战达到目的后,秦王再次按照冯章的建议,以“冯章已死,秦无地”为由,拒绝履行"许楚汉中”的诺言。

C.谏者进言既肯定了秦王已取得的成就,也表达了对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会让秦王步智伯、夫差后尘的担忧。

D.谏者认为,秦国应改变援魏抗楚的策略,与楚国交好,否则楚国,秦国都可能遭受兵祸,最终沦为天下笑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果使冯幸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请汉中于冯章。

(2)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

14.同样是向秦王进言,冯章和谏者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 分)

【参考答案】

1.C

2.D(“背绳墨以追曲兮”之“绳墨”用的是引申义,意为规矩、法度,与文中意思相同。)

3.B(“冯章已死”错,“亡”是”使……逃跑“的意思,不履行对楚国的承诺也不是冯章的提议。)

4.(1)(武王)果然让冯章前往楚国,许诺给楚王汉中之地,于是秦国攻下了宜阳。楚怀王根据冯章所说,向冯章索要汉中之地。(责:求取、索要;责汉中于冯章: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2)如今,大王对赵、魏广施恩德,却对失去齐国不以为意,这是骄傲自满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不顾虑与楚国的交情,这是盛气凌人的表现。(德:施加恩德;恤:顾虑;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5.冯章只从眼前利益出发,只注重秦国当下的一战之胜、一地之失(没有考虑眼下的做法对未来的影响);而谏者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从秦国长久稳定的角度出发),建议做好秦、韩、楚、魏四国之间的平衡。(3分)

【参考译文】

宜阳之战中,冯章对秦武王说:“如果不攻下宜阳,韩、楚两国趁我国兵力疲敝(前来进犯),秦国就危险了!不如答应把汉中之地割让给楚国,让楚国高兴。楚国一高兴,就不会进兵,韩国一定会孤立无援,(这样),韩国对秦国就没有办法了!武王说:“好。”(武王)果然派冯章出使楚国,许诺把汉中之地割让给楚国,于是秦国攻下了宜阳。楚怀王根据冯章所说,向他索要汉中之地。冯章对秦武王说:“大王您就让我逃走,然后对楚王说:'我本来就没有答应割让土地给楚王。’”

(有人)对秦武王说:“我私下感到疑惑,大王您轻视齐国,看不起楚国,用鄙视的态度对待韩国。我听说,王者取胜也不骄傲,霸主与人定约而不盛气凌人。取胜了也不骄傲,所以能使世人诚服;与人订约而不盛气凌人,所以能使邻国顺从。如今,大王对赵、魏广施恩德,却对失去齐国不以为意,这是骄傲自满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不顾虑与楚国的交情,这是盛气凌人的表现。骄、忿不是取得王者和霸主功业(应有的风范),我私下为大王考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

“《诗经》说:'万事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能够有(良好的)结果。’因此先王所看重的,是善始善终。怎么知道是这样呢?过去智伯瑶灭掉了范氏、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最终被韩、赵、魏三家耻笑;吴王夫差让越王勾践退守至会稽山,又在艾陵打败齐国,主持黄池会盟,对宋无礼,最后被勾践所擒获,死在干隧。这二人并不是(最初)没有战功,但都只有(好的)开始而不能有(好的)结局。”

“如今大王您攻破宜阳,横扫三川,使得天下的士人不敢开口议论;切断诸侯之间的联系,改变二周的疆界,使得国君之间不敢往来;堵塞阳侯隘口,夺取黄棘,使得韩、楚之兵不敢西进。大王如果能保持这种好势头到最后,三王不难成为四王(武王成为夏禹、商汤、周武之后的第四位开国之王),五霸也不难成为六霸(武王成为五霸之后的第六个霸主)。大王如果不能保持这种好势头到最后,以后就会有大的祸患,那么我担心各国的君主和河、济一带的谋士会让大王步夫差、智伯的后尘。”

“古语说:'走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还只算到了一半。’这是说走完最后一程的艰难。如今大王常常有骄傲的神色,以我的见解来看,天下的事情,根据国君的想法,不是楚国遭受兵祸,就一定是秦国遭受兵祸。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秦人援助魏国抵抗楚国,楚人援助韩国抵抗秦国。四国的兵力相当,不能再开战。齐、宋在四国框架法度之外,把它们当作秤锤(调节双方力量)。秦国先拉拢到齐、宋,韩国就会被削弱,韩国削弱了,楚国就会被孤立而遭受兵祸;楚国先拉拢到齐、宋,魏国就会被削弱,魏国削弱了,那么秦国就会被孤立而遭受兵祸。如果照这样行事,秦、楚两国定会被天下人所嘲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爆笑鬼谷 |冯章出计示弱戏楚国
(图片)2022年秋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9月调研测试
大秦帝国之武王嬴荡:季君之乱的根源,就在这里!
《战国策》精华全解析7(韩策)
古汉中考
《史记》张仪欺瞒楚怀王实为伪造 其来源秦武王时冯章欺骗楚怀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