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美学·审美形态中和、气韵和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丰富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大量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与西方的审美形态相比,具有鲜明的差异,这是双方不同的现实生活基础、审美实践活动、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以及文化精神所决定的。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大致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它们都具有综合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大都是生命状态、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等各个层面的结合,无论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中和、气韵和意境,还是其他一些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比如气象、神采、风骨、兴趣、意味、神韵等等,无不包含着上述各个层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渗透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既非常丰富,又高度统一,很难找出截然不同、毫无关联的两个概念;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共同的现实土壤和文化资源的产物,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都包含着中国所特有的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核心。

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综合性和渗透性,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任何变化,而只是简单的重复和堆积;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跟所有历史现象一样,有一个不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和、气韵和意境是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它几乎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产生,也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气韵是在中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对中和有所超越的审美形态,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舞蹈以及陶瓷、建筑等各种艺术门类中,都有充分的表现,与其他众多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

意境是成熟得最晚、层次最高、最有总结性质的审美形态,它实际上蕴涵着一个较为完备的美学思想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独立自足的美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选择中和、气韵和意境为中国古代基本的审美形态,并不是说它们就能涵盖所有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及其历史演变的全貌,而是因为:第一,中和、气韵和意境作为基本的审美形态,都是贯穿中国人生活实践的最为基本的范畴,是中国人的人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而不仅仅是属于艺术论的范畴。第二,这三种审美形态虽然从范畴的起源上说有迟有早,其中中和的范畴形成与成熟得最早,气韵次之,意境最后且带有总结性质。但追本溯源,三种审美形态不仅从精神实质上是贯穿中国审美实践发展历史全过程的,而且,从范畴发生学的角度看,也都具备起源早而又不断有所发展的特征。第三,这三种审美形态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容或者扩充进其他的范畴。例如,中和的精神实质几乎在所有中国美学的范畴中都有所体现,如阴阳、虚实、动静、文质、风骨等;气韵、意境也一样。

总之,在中国人长期审美实践活动生成和积淀下来的中和、气韵、意境等审美形态,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相互的渗透性和包容性,又显现出在历史运动中逐层递进、不断超越的特征,代表着中国人在人生实践与审美活动的高度统一中,人生境界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在审美上表现出后一形态对前一形态的超越与提升。如果说中和作为原初的审美形态,基础最广;那么,意境作为总结性的审美形态,层次最高。从中和到气韵到意境,既是中国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实际上又是中国美学范畴的逻辑演进,三者既可共时并存,又有历时递进;既有逻辑上的并列、对应,又有内涵和外延上的丰富、深化,典型地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

(摘编自朱立元《美学·审美形态中和、气韵和意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是以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为基础的。

B.只要运用了中国所特有的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核心,就能理解中国古代审美形态之间的渗透性。

C.中和、气韵和意境作为最基本的审美形态,它们是在历史的不断前进中共同产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D.意境蕴涵着一个较为完整美学思想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独立自足美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是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文化资源产物。

B.中西方审美形态在综合性和渗透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是由双方的现实生活基础以及文化精神决定的。

C.中国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力透纸背、人木三分,他的作品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韵这一基本审美形态。

D.中和、气韵、意境离不开中国人长期审美实践活动和积淀,也代表着中国人不断提高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形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基本审美形态的中和、气韵和意境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三者的大致特征。

B.作为中国古代基本的审美形态,中和、气韵、意境贯穿中国人生活实践,体现了中国的辩证思想。

C.关注中和、气韵和意境的审美形态,也就是在关注中国审美实践的内涵与外延,关注其历史发展。

D.中和、气韵和意境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古代审美形态以及历史演变全貌,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知。

4.文章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指明并加以分析。

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述中和、气韵和意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D 2.B 3.A

4.①对比论证。作者将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与西方的形态相比,说明两方具有鲜明的差异,从而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从而使观点清晰明了。

②举例论证。作者指明以“中和的精神实质几乎在所有中国美学的范畴中都有所体现”为例,说明“中和、气韵、意境这三种审美形态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容或者扩充进其他的范畴”的观点,具体且有说服力。5.①并列关系。三者都是共同的现实土壤和文化资源的产物,它们都包含着中国所特有的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核心。

②递进关系。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气韵是在中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对中和有所超越的审美形态;意境是成熟得最晚、层次最高、最有总结性质的审美形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是以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为基础的”错误。由原文“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丰富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大量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可知,原文说的是“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大量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而不是“以……为基础的”。B.“只要……就能……”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另一方面,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渗透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既非常丰富,又高度统一,很难找出截然不同、毫无关联的两个概念;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共同的现实土壤和文化资源的产物,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都包含着中国所特有的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核心”可知,原文并没有说“只要……就能……”。C.“共同产生”错误。由原文“第二,这三种审美形态虽然从范畴的起源上说有迟有早,其中中和的范畴形成与成熟得最早,气韵次之,意境最后且带有总结性质”可知,三者起源上“有迟有早”,不是“共同产生”。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中西方审美形态在综合性和渗透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错误,偷换概念。由原文“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与西方的审美形态相比,具有鲜明的差异,这是双方不同的现实生活基础、审美实践活动、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以及文化精神所决定的。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大致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它们都具有综合性。……另一方面,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渗透性”可知,“综合性和渗透性”是“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两个特征,而不是“中西方审美形态”。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基本审美形态的中和、气韵和意境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三者的大致特征。BCD 项都具有片面性,不能完全概括文章含义。而选项A则代表的文章主体部分。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对比论证。结合“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与西方的审美形态相比,具有鲜明的差异,这是双方不同的现实生活基础、审美实践活动、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以及文化精神所决定的”可知,作者将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与西方的形态相比,说明两方具有鲜明的差异;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丰富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大量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可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从而使观点清晰明了。

举例论证。结合“例如,中和的精神实质几乎在所有中国美学的范畴中都有所体现,如阴阳、虚实、动静、文质、风骨等;气韵、意境也一样”可知,作者指明以“中和的精神实质几乎在所有中国美学的范畴中都有所体现”为例;结合“第三,这三种审美形态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容或者扩充进其他的范畴”可知,说明“中和、气韵、意境这三种审美形态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容或者扩充进其他的范畴”的观点,具体且有说服力。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并列关系。结合材料“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共同的现实土壤和文化资源的产物,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都包含着中国所特有的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核心”可知,三者都是共同的现实土壤和文化资源的产物,它们都包含着中国所特有的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核心。

递进关系。结合材料“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它几乎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产生,也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可知,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结合材料“气韵是在中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对中和有所超越的审美形态,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舞蹈以及陶瓷、建筑等各种艺术门类中,都有充分的表现,与其他众多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可知,气韵是在中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对中和有所超越的审美形态;结合材料“意境是成熟得最晚、层次最高、最有总结性质的审美形态,它实际上蕴涵着一个较为完备的美学思想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独立自足的美学思想的初步形成”可知,意境是成熟得最晚、层次最高、最有总结性质的审美形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审美形态的生成和流变规律
* 画意摄影与中国绘画的美学范畴
关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体系
东方美学
中国古代文学思潮与意境演变
汉唐舞品:孙颖作品《楚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