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假小题基础天天练5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着董华先生《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我就会    钢筋水泥般的城市,想要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    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童年的生活虽然    ,但是充满了乐趣。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仍能奇迹般地让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    。(    ),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忘却 漫无目的 贫苦 触手可及
B.忘怀 漫无目的 清贫 垂手而得
C.忘却 漫不经心 清贫 触手可及
D.忘怀 漫不经心 贫苦 垂手而得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童年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因为故乡是不可复制的
B.故乡是不可复制的,因为童年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
C.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但是童年是不可复制的
D.童年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帆船远去,夕阳西下,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纵横交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被筑起。已经渐渐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书信,成为医护人员与家人交流的载体。
这些逆行者既是战士,也是父母、儿女、妻子、丈夫。家人是他们的最大“软肋”,也是最坚强的后盾。这些普通人,怎样变成一往无前的英雄?在《逆行者家书》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周馨瑜写信告诉儿子:“面对国家召唤,妈妈心里只有四个字:义不容辞。”
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   ),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每个人都了不起”。它们生动昭示:危急关头总有人义无反顾站出来,肩负起沉甸甸的使命,这些人就是鲁迅称赞的“中国的脊梁”。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B.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C.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被映照出来
D.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体现在质朴的文字中,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5.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
二、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之志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其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       ,       。
(2)《越中览古》“       ,       ”两句李白借助古今景象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对勾践的嘲讽,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3)李煜词常见流水意象。《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       ”写春去,令人神伤;《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       ”喻愁重,可谓神来之笔。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与人生,礼赞了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        ,        。
(2)《大学》中的“        ”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        ”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论语》中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        ,        ”。
三、文言文翻译
9.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序》)
(1)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
译文:
(2)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译文:
10.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冬十一月四日,帝将出猎,楚材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不骑射,无以为乐。”猎五日,帝崩于行在所。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
(节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
(1)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
译文:
(2)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
译文:
【参考答案】
1.A
忘却:忘记。
语境强调《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令“我”沉醉,让“我”忘记喧嚣的城市,根据二者的用法,选用“忘却”更合适。
忘怀:忘记(多用于否定式)。
×
漫无目的:完全没有目的、没有固定目标地去做某事。
语境强调男孩在田野上行走没有确切的目标,故选用“漫无目的”更合适。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
贫苦:贫困穷苦;生活资料不足。
根据横线前面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可知,童年的生活是贫困穷苦的,故选用“贫苦”更合适。
清贫:贫穷(旧时多形容读书人)。
×
触手可及:手一伸出去就能触摸到。
“触手可及”偏重于距离近,手可以触摸到;“垂手而得”偏重于不费力气。语境强调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很“鲜活”,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故选用“触手可及”更合适。
垂手而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
×
2.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后文“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可知,用“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与之衔接更恰当,据此排除A、C两项。根据前文故乡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可知与创作有关的“情怀和精神”是故乡给予的,故排除B项。故选D。
3.答案:①原句运用代借代、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白帆”代指“帆船”,将“夕阳”比作“血”,“白帆远去”与“夕阳如血”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色彩鲜明,画面感强;而改句只交代了画面的构成元素“帆船”和“夕阳”,没有色彩描写。②原句运用整句,“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均为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朗朗上口;而改句为散句,不够紧凑,缺乏音韵美和节奏美。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找出改句与原句的不同,再就不同点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异。改句与原句的不同点是:改句将“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改为“帆船远去,夕阳西下”;将“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改为“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纵横交错”。从修辞手法和总体画面上看,“白帆”相较“帆船”,前者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白帆”代指“帆船”,更加生动形象;“夕阳如血”相较“夕阳西下”,前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与前面的“白帆”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原句更具色彩美,画面感更强。从句式上看,原句运用的是整句,“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句式整齐,节奏和谐,而改句运用的是散句,节奏不够紧凑。原句比改句更具音韵美和节奏美。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上文“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和下文“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可知,括号处主语应是“家书”,排除AD;C项后半句主语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中途易辙,故排除C。
5.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用“软肋”比喻家人,体现家人是战士心中最大的牵挂;用“后盾”比喻家人,体现家人是战士背后最有力的支撑。所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虽都有“似”的比喻形式,但ABD中都没有体现事物相似性的特点,所以都不是比喻。C.把“愁”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形容愁之多、之浓,永不会消逝。所以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答案: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的主语是“数万名医护人员”,“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被筑起”被动句应改为主动句,与上文陈述对象一致,使衔接紧密。所以画线句应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7.答案:(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3)流水落花春去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答案:(1)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2)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已、致知、己、勿。
9.答案:(1)凭一个妇人尚且能这样,就可推知世上本来曾有甚于这样的人而没能被发现。
(2)不珍爱自身的名节而忍辱偷生的士人,听说李氏的风范后应当稍微知道羞愧了吧!
【参考译文】
我曾经读到五代时的一篇小说,记载王凝的妻子李氏的事情,凭一个妇人尚且能这样,就可推知世上本来曾有甚于这样的人而没能被发现。王凝住在青州、齐州之间,担任虢州司户参军,因为疾病在任上去世。王凝家中素来贫寒,一个儿子还年幼,李氏带着孩子,背着王凝的遗骸回老家。向东经过开封时,在旅舍停下,店主见这个妇人独自带着一个孩子因而怀疑她,不准她留宿。李氏眼看天色已晚,不愿离去,店主就拉着她的胳膊让她出去。李氏仰天痛哭说:“我是个妇人,难道不能守节,而让这只手臂被人拉扯吗?不能因这只手臂而一并玷污了我的身子!”就拿来斧头砍断了那条胳膊。看到此事的过路人都围聚在一起为她感叹,有的情绪激动,有的悲泣落泪。开封尹获知这事后,向朝廷报告,官府为她赐药治伤,优厚地周济李氏,而鞭打了那个旅舍主人。唉,不珍爱自身的名节而忍辱偷生的士人,听说李氏的风范后应当稍微知道羞愧了吧!
10.答案:(1)楚材仍然争辩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
(2)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
【参考译文】
冬十一月四日,太宗将出去打猎,楚材赶紧说不能打猎,左右侍从们都说:“不骑马射箭,就谈不上快乐。”打猎五天,太宗在行营中去世。皇后乃马真氏行使皇帝权力,重用和信任奸邪之人,政务都被搞乱。楚材仍然争辩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甲辰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在官位上,终年五十五岁。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皇后命令侍从大臣麻里扎前去查看,只有十几张琴、阮以及几千卷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近年真题集锦,带答案有解析可复制
2014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专题训练(1):仿写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中考仿写句子集锦(一)
仿写练习
05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37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