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指导:与世界和解,与生命相拥

【原题回放】

当下,一边是网络新词频频诞生,而另一边是人们时常缺少合适的话语来表达,某网站“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经常出现的提问是“怎么形容这种青春和夕阳结合的感觉”“怎么形容学校里大片的马鞭草开了”“如何表达大学毕业了对学生时代的不舍”“如何形容刚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心里的惆怅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范文】

与世界和解,与生命相拥

当下新词涌现、青年失语的新潮与困境,值得我们的注意。

新词频出,看似无可厚非,它是时代语境与汉字本身结合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经历了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变迁,从火星文到如今多元的网络语言。它由官方层面的推行再到群体层面的热点流行,符合了时代的心理特征,是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它所催生出的语言现象也代表了汉语的发展变迁史,为现代汉语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资源。但是大量堆叠复制的看似“新潮”的网络语言它真的美吗?
  “上次这么无语,还是在上次。”“不会只有我觉得……吧”“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些如病毒般大量复制的网络语言到底是语言内涵的革新,还是停留在“为新而新”的浅表层呢?它得以形成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毫无疑问,这些网络语言是对传统话语的戏仿,是对旧有语言模式的再造,例如“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是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戏仿,“永远的神”与“永远的神”是对赞美钦佩语的戏仿。其间必然部分颠覆传统话语的正统性与规范性,形成一种错位的滑稽戏谑效果,这也是网络语言希望达到的目的。于是,大量不加咀嚼即可复制传播开来的网络语言得以大行其道,而传统化、规范化的语言成为了“落伍”的代名词,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语言的真相就是谁获得流行主导权谁就作为正统吗?

不然。实际上,大部分网络语言的横空出世并没有改变语言表意的内核,反而使其落入空心化、形式化的窠臼。当然,其存在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例如“废话文学”的出世想表达的是读者对创作者作品废话连篇的不满,或是批判某些领导讲话的形式主义作风,如网上流传甚广的“马科长”视频。但是,“废话文学”的大规模滥用形成了难以遏制的局面,并逐渐远离其初衷,导致受众自娱自乐而乐此不疲,这不仅不利于正视问题本身,反而容易造成极大的内耗。其实,网络新词变的是“形”,很大程度上却缺失了“真”。

每个人的语料库和词汇量本身构成了不同阶层、群体间的话语壁垒,但一旦下放到更为广阔的群体中,其词语意义及内涵就会发生或多或少的突变,反而不利于行业内人士的准确沟通,甚至造成群体间获取词语解释权的争端。如“内卷”(involution)原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是步入社会面,网友的滥用导致其含义扩大到所有的“努力”,于是“内卷”与“反卷”形成了两相对立的势力,或成为不努力者的借口,或成为干扰他人学习的说辞。

然而,在网络新词不断向“雅词雅语”进军的过程中,其看似占据了语言的高地,实则会使人的思维更加碎片化。这种网络新词的形成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当下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下不加择取的人生观。大多数的网络热词本身可能带有一定的群体情绪,如新晋热词“软肋”反映了人们对公权力的无序扩张伤及平民的愤怒,对底层人民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无奈。但是,过分地消费这些热词仅仅充当了表达情绪的工具,而未深入热词背后探寻形成的原因,这种情绪化的表达是一把利刃,在刺向攻讦对象的同时也可能调转剑头刺向无辜者,它容易陷入一种非理性化的盲目冲动。而这种热词的频出,若缺乏正确的引导,也可能造成更新一轮的社会矛盾。因此,热词的出现及其对雅词的排挤更会导致人们思维线程的单向性,或可能无法正确地认识词语表象下的集体意识。

“失语者互助联盟”的出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语言的退化,更是当下人们集体失语背后感知力的弱化,是重“形”而失“真”的体现。很多时候,身处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人们对个体的生命体验很难恢复到八九十年代的饱满和充盈,人们被这种带有狂欢化色彩的所谓热词裹挟,缺乏对自身情感的质询。人们对“俗”的附庸远远超过了对“雅正”的语言本色的追思,对集体认同感的渴望远远超越了独立思考个体精神走向的能力。当个体对生活的感悟只能停留在“好”或“美”等空洞瘠薄的表达,也即代表了一个“失语”时代的来临。“失语者互助联盟”在表达上对他人的攀附既体现了一种语言的依赖、情感的依赖、人格的依赖,更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无力感,获得他人认同的急切感。

当然,语言本身并无对错之分,片面追求语言的雅正与高妙,忽视普通词语表达的真挚性,其实与热词泛滥的拥趸者无异。真正重要的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精通语言的学者,我们不能够因为个体知识体系的差别而去否定他人感悟生命真谛的追求。正如罗翔所说:“一个农夫来到城市,他不是蠢,他只是不太理解,什么叫交通规则。一个城里人来到农村,也不能说他蠢,他只是分不清稻子和麦子。”因此,抛开语言,更重要的应当是怀有生命之真诚。或许,八九十年代对语言文学的狂热只不过恰恰回到了它正确的位置,我们不可否认文学的退潮、网络爽文的兴起其实也是一种语言的普及与下放。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有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感悟,而非成为网络热词的附庸,它可以不事雕琢,可以不求雅正,但一定足够真诚。

此外,常怀体悟的同时,更应常怀理性。面对热词泛滥的现实,大众应当保有的是理性,思考热词背后的形成逻辑,而不是加以混淆,作出模糊化的判断,更不能人云亦云、混淆视听。热词之下是公众获取集体认同的尝试,也是人们对某一公众事件的大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只有将热词放在合适的时代语境之下,合适的边界之下,热词才能大显奇效,才能形成一种更为深广的人际共鸣。

其实,热词也好,失语也罢,其所反映的更多是人们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下精神文明的缺乏,缺失的不仅只有表达,更是追问内心和大胆开口的勇气。黄遵宪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在这个物欲游走的时代,个体又该如何感知价值,感知真善美呢?其实,这不是时代的错,也不是物质的错,而是人心的异化。我们需要一份勇气,敢于表达;我们需要一份真诚,探索内心;我们需要一份呼声,为自己、为他人、为世界作见证。戴上面具冷漠活着从来不是生而为人应有的姿态;与世界和解,与生命相拥,保有生活的热情才是摆脱失语的不二法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一模作文范文及点评
如何学习新词--阅读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新版词典有点"潮" 大量收录网络词语引争议2012-07-19
在词语流中感知时代
《新华字典》又更新啦!你有多久没翻新华字典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