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指导: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记录着中华文化,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及生活习俗,并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含蓄委婉的民族性格。

材料二:

汉字构成的汉语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有很强的组词能力,因而汉字具有极高的使用效率,二千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就可以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因此,汉字比字母文字具有更高的信息密度。

材料三:

汉字在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书法这种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透过汉字的发展,我们可以欣赏甲骨文的野性,篆书的方圆,草书的潇洒,行书的流畅,楷书的端庄,这些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材料一偏重于汉字对文化传承和民族性格的影响,这两点影响都体现了汉字的工具性。文化传承是文字作为文化记录工具的体现,当先民发明文字后,我们先祖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从此摆脱了口耳相传的局限,可以通过文献资料,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另外,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物种越是先进,那么语言就越是丰富。中文作为一种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的一种,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而思维的方式进而决定了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材料二偏重于比较汉字和西方字母文字的区别,揭示了汉字相较于字母文字的优势。那就是相比于每一种事物都要创造一个对应单词的英语,我们的汉字仅仅靠两千左右的常用汉字自由组合,就可以囊括万事万物,因此更具有简洁性,灵活性,高效性。在学术领域,这点优势更为明显,西方没有专业素养的普通人,对面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可能因为不认识单词,而一字不识,而中文写成了文章对于普通人而言,即便不能深入的理解,也不存在一字不识的情况。

材料三偏重于汉字与艺术的关系,中国文学的经典古典诗词、民俗文化的代表对联,还有极具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等等,这些中国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上的。这些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自信的来源。

题干要求“思考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前面三则材料,都体现了汉字的影响,写作时,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详细论述,也可以综合三则材料论述,也可以在三则材料之外,提出自己全新的认识。

比如,如果我们只选择第二则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来论述,可以采用对比论证,展开论述。先摆出观点,汉字有利于沟通交流,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然后,在主体部分,把中国与欧洲相对比:秦朝统一以后,李斯整理小篆,开始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改革,且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即便是不同方言区发音不同,大家也可以通过汉字进行书面文字的交流,因此减少了因方言差异造成的语言交流障碍,这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中国,欧洲因为使用表音文字,语言繁多,彼此之间沟通则需要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这无疑增加的沟通的难度,这也使欧洲国家繁多,战乱频仍,四分五裂。最后,得出结论:要热爱汉字,发展汉字文化,让汉语持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立意】

1.同用方块字,共叙华夏情。

2.一横一竖连人心,一撇一捺展文化。

3.古老文字传递新鲜信息,方正文字承载圆浑文化。

【素材链接】

①秦朝统一以后,李斯整理小篆,开始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改革,且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即便是不同方言区发音不同,大家也可以通过汉字进行书面文字的交流,因此减少了因方言差异造成的语言交流障碍,这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有重要作用。相比于欧洲,因为使用表音文字,所以国家繁多,语言繁多,彼此之间沟通则需要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这无疑增加的沟通的难度。

②汉字相对于其他语言的优越性,有助于中华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保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立与完整,我们作为存续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生生不息,文化繁荣,与我们使用汉字密切相关。我们汉民族历史上多次遭遇外族的入侵,并未造成文化的断层和民族的没落,而是以其强大的文化包容力,一次次同化、吸收外来文化,使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得以融入中华民族,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③汉字曾经对日语、韩语、越南语影响巨大,从而加强了中华文化对邻国的文化辐射和影响。

④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了中国伟大的哲学思想。例如“俗”字,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就是俗。谁能脱俗?除非不食人间烟火。大家其实都是俗人。再例如,什么是“雅”?就是一个牙一个佳。要想雅,就要先吃饱了。所以雅从俗中来。最后来说说什么是“仙”?人在山中。为什么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于是就无忧无虑了。

⑤横平坚直的方块字,赋予了中国人刚健自强的民族性。汉字的笔画刚柔并济,这不仅催生了书法艺术,更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能屈能伸的品质。

⑥汉字与时俱进,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产生大量的音译结合的外来词汇,使民族文化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例如,Carrefour——家乐福,百事可乐——Pepsi-Cola,另一方面,在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又产生了大量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网络流行词汇,可谓是一种非常鲜活的语言。

【佳作展示】

1.热爱并传播汉字,使文明交流互鉴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世界上公认的代表古老文明的文字体系,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最终都无法延续,只有汉字从它诞生之日起便沿用至今。汉字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与汉字休戚相关的中华文明延续不竭。

一是典雅之美。汉字作为古典文字的代表,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多种书写形式的演变,穿越三千多年走到现在,其构形、内涵及其记录的思想文化,都体现了中华文明早期的审美思想和观念形态,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博大,展现了汉字与中华文明古老悠远的典雅之美。

二是构形之美。汉字通过画成其物,描写客观物象来造形,其体态变化多姿,生动形象;其构形追求对称均衡,符合美学原则。汉字构形是古人智慧和巧思的生动记录,比如,汉字的“字”,以“子”记音也兼表意,“子”在房屋(“宀”为房屋的象形字)之内,这个字的构形本义是哺育孩子之意。古人发现汉字的派生,就像生儿育女一样,代代繁衍,所以就把它称作“字”。从“字”的原初构形义到用以指称“文字”,就蕴含了古人对汉字源流演变及其形音义关系的认识。可以说,每个古老汉字的构形,都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构造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巧思。

三是韵律之美。早期的汉字主要用软笔书写,也有刀刻的甲骨文和铸造的金文。汉字在书写过程中,由于控笔操刀的缘故,力道轻重变化、用笔(刀)起落运转和节奏快慢,综合展现出一种韵律之美。对汉字书写形态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自觉,推进了汉字美的升华,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与世界上其他文字系统相比,只有汉字既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实用工具,又兼有艺术创造和审美的功能。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还成为一种审美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之美也就是中华文明之美。

古代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汉字则是传播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都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通过学习汉字,这些国家加深了对中华文明的了解,甚至把汉字作为自己的书写系统。汉字撰写的中华经典早已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比如《诗经》《老子》《论语》等。近代以后,众多中国经典文献更是传向世界各地。随着华人向世界迁徙,华人走到哪里,汉字就带到哪里,中华文化就带到哪里。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文化、科技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从而推动形成国际汉语学习的热潮。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推进国际交流交往的过程中,汉字成为重要“桥梁”。各国民众通过汉字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文化和经济交流。我们应热爱祖国的文字,并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支持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学习汉语汉字,使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借鉴,美美与共。

2.尊崇母语汉字,自觉热爱传播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有许多。中国便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世界上的语言有很多,汉语是其中使用人数最多,也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一种语言。它有着无穷的魅力,当千千万万的人沉迷在其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语也是一样。从几千年的原始文字,到现在规范的汉语,中国汉语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因为它,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的基石。但随着数字化进入人们的生活,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火星文”、“脑残体”肆虐网络。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书写具体部首和结构。不得不说提笔忘字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退化。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在古代,人们用最原始的文字交流,这些文字给人们带去了极大的方便。后来,又有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时期,中国的汉字更是复杂多样。后来,秦统一了全国,统一了文字,有了小篆,接下来,更为流畅的隶书又逐渐流行。后来,楷书、行书、草书争相出现,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妇孺皆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等。他们不仅把中国汉字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同时也形成了魅力无穷的汉语文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做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汉语做为中国文化的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如果没有它,那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便无法传承。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便会消失,即使出现过,也会因为没有汉字记载而失传。《本草纲目》、《黄帝内经》、《资治通鉴》、《史记》等巨著也不会呈现。唐诗、宋词、元曲也只会是笑谈。四大名著等文学巨著也不会出现。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无从让世人知晓。中国文化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让百花齐放。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句,给中华多少优秀儿女以无穷的伤感与激励,让我们感知中华母亲的不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多么优美的诗句啊,多美的语言啊,就在这短短的十多个汉字中,体现了多少无尽的情感!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在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时,在“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时,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时,小学课堂内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反而显得弥足珍贵,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汉语文化是炎黄儿女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它有着无穷的魅力,我为它而沉醉,为它而倾倒,为它而骄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羿想天开》之二百七七令人神往的汉字中文
流波谈汉语对英语等字母文字的绝对优越性!
甲骨文迎向数字时代
曾仕强:全世界订条约都不敢用中文是为什么?西方人永远不会明白
组合型材料作文《汉字之美》(刘新宇)
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拯救汉字并非杞人忧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