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指导:说品/品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品,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也指人的品质、品行,还可以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品评或辨别。品,体现出人们对周围生活的积极关注,也包含着人们对自己内心的潜在诉求。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请以“说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生活需求、社会发展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以“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全命题类材料作文题。

审读材料时,要注意寻找这些文字所给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段文字总共两句话。第一句话给了“品”的三种解释:指……也指……还可以指……。第二句话更加概括抽象,一说的是对外界生活,二说的是对自我内心;同时还有两个限定词“积极关注”“潜在诉求”,说明: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是潜在的而非浮现的。

思考的重点就在如何组建这些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可以思考:这个字或这个词,为什么要用这几个意思去思考解读?比如,针对第一种释义“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可以思考:究竟谁才能判定事物的品类或等级呢?究竟如何才能在众多“品评”中更加准确地理解事物的品类或等级呢?而结合第二句话中的两个分句可知,唯有分清“外在”与“内在”的区别,并有效结合。而经过了以上两步,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定义品类、品评事物。而对于第二种释义“也指人的品质、品行”,用这句话的意思给“品”组词,能组出“品德”“品格”等词语。它们都表示人对自我的内在要求,说明人在进行自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是有要求、有目标的,这就表明这个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有一番历练。针对第三种释义“还可以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品评或辨别”:用这句话的意思给“品”组词,能组出“品评”“品味”等词语。它们都表现出人们在观察世界中有一个体验、回味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不是冲动的,不是主要依靠直觉的,而是要有理性的逻辑思考的。

对此,针对第一道作文题,试题要求以“说品”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对此要注意,标题“说品”只是文章的论题,而并非确切的论点,因此,写作时可以围绕“品”畅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但必须注意要有明确的论点,比如,可以围绕“品类”“等级”等名词角度或品评等动词角度分析怎样才是全面客观的评价,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事物,或者如何提升个人的鉴赏力等;也可以围绕个人的思维品德等角度,探讨人品之问题,比如,对于作家来说,文品与人品是否可以一以概之等。

对于第二道作文题,试题单给出一个“品”字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对此,可以把标题中的“品”字理解为动词,对此可叙述自己品鉴、欣赏某一事物的经历及其感受。比如,可以叙述自己品茗之经历,或是品画、品花之经历,从而从茶道、画作等身上学到了哪些人生道理。也可以把标题中的“品”字理解为名词,重点从品格角度去展开,通过记叙描写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从而展示其中体现出的人物高尚品格等。

【参考立意】

1.学习品鉴,学会生活。

2.文品与人品不可混淆为一。

3.物有多品,应全面客观看待。

【佳作展示】

一类上

我踏进了一户小院的院门,为了打发时间,顺便来看看皮影戏。一进屋内,没有五颜六色的皮影,也没有各种样式的乐器,相反,屋内的木柱子上都贴着一张张纸条:品戏莫闲聊。

我笑了笑,认为这就是一个示意观众不要高声喧哗的牌子,正当我想得出神,突然院门一关,小院一黑,铜锣一响,白幕一亮,皮影戏已然开始了。皮影戏着实精彩,孙悟空在老师傅手中变幻出七十二变,手中的金箍棒上下翻飞,金光乍现。老师傅的唱功也十分了得。秦腔时而婉转低细时而高亢悠扬。

正当我沉浸在民乐与秦腔之中时,身旁突然惊现小孩子们的吵闹声。大概是不懂那浑厚秦腔唱的是什么。他们尖锐的笑声显然引起了众人的不满。身后一位老人拍了声长凳,“品戏,”他大声地低沉地说,随后又轻轻地补了半句:“莫闲聊。”我心里纳闷,直接说“莫闲聊”就好了,还吼什么“品戏”。啊,吓了我一跳。

小孩们乖乖回到座位,演出继续。八戒舞着银耙出场,白骨精也化为老妪拦着师徒四人的去路。唐僧与白骨精一问一答,被秦腔的一唱一和演绎的惟妙惟肖。一曲终了,全场掌声雷动,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人群逐渐移向院门,只有那位老人急匆匆地往后台跑去。我刚想提醒后台生人勿进,他已然掀开幕布,拖着银须入了后台。接着我便听见老者大声的质问:“为啥白骨精现行后仍笑得如良家妇女一般?”“您说得对,演员时间没换过来,我们下回注意。”这想必是皮影戏班主在回答。“这只是其一……”没想到老人不依不挠,又一连抛出几个问题。班主又连连认错。幕布掀开,老人挺着胡须,满意地走出了院门。

我心里疑惑,我问恭送老人出门的班主。“这种人你还费那么多话干嘛啊?”班主连忙正色道:“不不不,像他这种品戏的人,我已经有几年没见了。”我内心一震,又像起了老人呵斥小孩的话。原来在他眼里,那纸条上的“品戏”二字才是听皮影戏的样子。而皮影戏班长也渴望有人能关注皮影戏,认真听曲,品戏。“莫闲聊”只不过是给我们这种只听个乐的人写的。想到这里,我不觉对之前“顺便看看皮影戏”的念头感到羞愧。

我抬起头,回想看戏的经过,赶上没走远的班主,怯怯的说:“那个……我也有几个小建议。”班主哈哈一笑,略一弯腰,做了个请的手势。

一类上

镶着两条大红鲤鱼的塘瓷碗,冒着热气而来,定睛一瞧,氤氲的雾气下藏着厚厚的豆汁,在绵密的乳白色中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深绿。姥爷在对面抄起大碗来,对着碗沿轻轻一吹,豆沫霎时散到一旁,随即便缓缓悠闲地吸溜了一小口,然后便闭目微笑,似在细细品味着什么

我把碗拉近些,凑上去一闻:嗬!一如既往的酸臭,使我不禁皱了皱眉。这也不知是第多少次,我这个地道老北京的姥爷拉我来喝豆汁了,这次,他恐怕又得一人享受。我随即拿起奶茶杯,咕嘟嘟地吸上了一大口。

“妞儿啊,这饮料不带这么喝的吧!”,姥爷看我喝奶茶的风卷残云势,皱了皱眉。“咱老北京对吃食就讲究一个字——品,你这样,能咂摸不出什么味儿来?”

我噗嗤一下乐了,反问姥爷道:“您这慢条斯理的,豆汁就能变好喝点?”我看未必。

姥爷默然低头片刻,道:“这品,品的是味儿,更品的是理儿!”他忽地站起了身,拽了拽我的衣袖,有点神秘的说:“走,我带你去看个东西。”

姥爷不知怎样用他那喜庆润滑的腔调磨开了店小二的面儿,让我们走进了后厨的小格间中。

那里,一个身材矮小但干练有力的老师傅正搅动着人高的木棍,凑近一瞧,碗大的木桶中漂浮着近乎半透明的小渣,姥爷凑近耳语:“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是绿豆的麸皮儿,豆汁儿就是拿这个做的。”

“这种东西也能做成吃的?”我惊讶地发问。

“可不嘛,那个年代苦……但咱老北京能从最平常甚至艰苦的生活中品出点甜滋味来,就像豆汁一样。唉,我一直叫你来喝豆汁,不为别的,不就为你能懂得这点吗?”姥爷无奈地摇了摇头,拍了拍我的肩,“再苦的生活,也值得细细品啊!”

我低头有些惭愧地看着我的奶茶杯,物质极度丰富的当下,我却好似丧失了对周围生活的积极关注,风卷残云地摄入许多,大步流星地赶路甚远,但却很少再在心中留下几分感动和记忆的深刻。或许,正是因心中只愿品甜、品胜,而少了品苦、品酸、品人生百态的从容,丢失了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人生智慧。

缓步踱回桌前,从容安稳地撮一口滚烫烫的豆汁儿,任其在口中蔓延,任舌尖和心灵去细细品味。

我蓦地感到一阵阵醇厚的豆香从舌尖传来。我微微一笑,望向窗外,还有太多的事物等我去品……

一类上

说品

品者,级也。物有美恶,故以品级分也。然当以何定夺之?世人之说多谬也,故余作此以正之。

以一己之私、押昵之欲定品于物,实不可。病梅怪松,斧其枝条、束之以铁,以为上品,胜于自然之松梅。虽曰意境,其实畸形;虽曰高雅,其实媚俗。古人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自然而成,生机盎然,岂不百倍胜于盆中病苗哉?然观今日,此种事件不胜枚举,养犬而裁耳,近亲育以成小体,美名为上品。此为歪风邪气,当涤荡之。

余以为,合于天道、顺于天性,方为上品。

人托生于天地,自命为灵长,矫饰以为美,诚有愧于智慧。当与自然相处以和,故应以天然为上品。“漠漠水田飞白鹭”当优于“画屏金鹧鸪” ;“花不知名分外娇”当优于病梅也。庄子之道,在于无为;今人之道,在于其生。余以为其内核别无二致,而行之基石为理,故应以天然为上品,方可致于道。

物犹是,人亦然。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方得繁枝硕果。而育人之理,又何异乎?

余之同窗,不乏自小奔走于补习班,而不辨五谷者,何其可叹!

育人之道,顺其天性为上品,以私欲揠苗助长者,为下品。

孩童者,天真之极也。其天性好奇,以观流云、树影为乐。此初识世界第一步也。于此时强令其学算术、外语等日夜劳碌,而阻其识于广博天地,可乎?然今“鸡娃”之道盛行,以学业分级定品如“牛娃”、“普娃”,何其荒谬!此为理念不明而是非驳者,由此观之,令大众知晓何为上品,乃要务也。

固应顺其天,然爱之过切,以至溺爱,又反为下品也。

不知其理,便多出今日许多熊孩子。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顺其天性,教习以规矩,方为上品。由物之品至育人之品,明是非而后知美恶也。余作此文章,惟愿天下人晓事物之理而后以上品之物为美,以上品之行为善。若果如此,则世风清明,未来可期。

一类上

说品

文本流通日益便捷的当下,文学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碎片化阅读对经典著作的冲击,商业化文学对纯文学的排挤,网络文学对植根生活的创作的解构……如何应对危机,救文学于水火?“品”一字,给了我们答案。

作家要坚守创作的品格,方能保证作品的品质。而品格植根于何处?品格就生长于真实生活的沃土,繁茂于内心深处的追问与思索。好的作家,总对时代、对时代之下的人们的幸福与苦难抱以最敏锐而深刻的洞悉。鲁迅便是一位有品格的作家:面对国民麻木、愚昧的现实,鲁迅认识到思想才是唯一的解药,于是用笔、用文字,撬开这铁屋,挽救国人于水火。品格由内心的良知与悲悯浇铸,唯有怀着大爱去品味人事,方能创作出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余华为何能写出《活着》,想必是他总在以对人的无限大爱,体察着乡间的百态。作家,既要品生活,也要品内心。

市场要有品鉴的能力,才能让高品质的作品有流通的可能。利益至上论甚嚣尘上的当下,好在,我们还有如朱岳一般的人在坚守对高品质文学的推广。“我们努力让纯文学,在商业化的今天,能够生存下去。”正是他的存在,源源不断地给追求高品质文学的创作者以动力。当市场对作品的品评逐渐褪去了利益的外衣,朴质而真实的文学才能焕发生机。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同样大有可为。学会“品”,提高对作品的品评辨别能力。面对浮夸的网络小说,我们能否摒弃追寻一时“快感”的心理?面对堆叠的快餐文学,我们能否识别其空洞的内核?做一个“有品”的读者,那一份对“真文学”的追求与热爱,最终会传递至创作者的心灵,从而使文学在作家与读者的良性互动中走出困境。

作品,是有品格的写作。在三方对品的追求与坚守中,相信文学能够展现它的品格与风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年的发现作文500字
静—是一种品格
中小学生怎么写好植物类作文?从入门到进阶(中高考应急系列1)
【习作课堂】小学四年级作文: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作文构思技巧28
[转载]议论文创新结构之先破后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