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品百练:过秦论·上中下(贾谊)

【甲】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乙】

秦丢怀贪负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桓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最有较之民,无离上之心,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篇》,有删改)

【丙】

泰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擾白梴,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拊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B.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乘,指一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B.振孤独穷困之士“中“振”是救助的意思,与“振长策而御宇内”中的“振”意思不同。

C.“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与《孔雀东南飞)“六合正相应”中“六合”意义相同。

D.“修甲兵”中的“兵”是兵器的意思,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秦与大国、秦与陈涉、陈涉与山东诸国进行对比,指出双方实力悬殊,为抒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了有力的铺垫。

B.假设秦王够考虑古代的情况,比较商,周兴亡的往事,来控制治理国家,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风险。

C.秦朝吞并了流过诸侯以后,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却所向无敌。

D. 因为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辅佐之臣,所以虽然有险固的工事,沃野千里的巩固之地,也难免秦朝的败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4分)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4分)

5.贾谊在《过秦论·下篇》中为什么说秦“亡,不亦宜乎”?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 B(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典籍,施行严刑酷法,以诈力为先,以仁义为后,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不信功臣”“不亲士民”结构对称,各自断开,排除ACD;“废王道”“立私权”结构对称,各自断开;“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结构对称,各自断开。)

2. C

A.正确:B.正确。“振狐独穷困之士”句意;以救助孤独穷困的士人。“振长策而御宇内”中“振”,挥动、抖动:句意:以武力来统治各国。C.个“六合”意义相同错误。“然后以六合为家”句意: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六合正相应”中“六台”,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句意: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两个六合意思不同。D,正确,句意:修治武器。/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

3. D本题考直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的能力。

D.“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辅佐之臣”错误。原文“籍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是作者假设的情况。

4.①然而他们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的原因,就是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

②假使拿东方诸国(崤山以东的诸侯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比权势,衡量实力,则不可以相提并论了。

5.①秦王自满,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②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③子婴孤立无亲,危弱而没有人辅佐。三位君主昏惑而终身不觉悟。

【参考译文】

【甲】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峭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尊贵于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宋国、卫国、中山的国君;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崎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乙】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典籍,施行严刑酷法,以诈力为先,以仁义为后,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欺诈和武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应形势,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结束战国纷争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集权力于一身而占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到来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比较商、周兴亡的往事,来控制治理国家,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的。挨冻的人穿上粗布衣服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的资本。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沈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施礼于天下,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救助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轻刑罚,给犯人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改正过失,有新的追求,改进修整自己的立身准则和行为,各自修德向善,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丙】

秦朝兼并了诸侯,山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和桥渠来不及关闭,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像篱笆那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于是山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得此机会,就凭着三军的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相约,做交易,图谋他的主上。大臣们不可信用,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王自满,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危弱而没有人辅佐。三位君主昏惑而终身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财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啊,然而他们之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因为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掉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双脚紧靠着站着,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正道,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坏消息不让皇上知道,这难道不可悲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秦论》中篇
贾谊《过秦论
战国七雄之秦国历代君王,始于秦襄公,亡于秦王子婴
《史记》第6期: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译文)续
贾谊《过秦论》中诗解1兼并者依诈国安危者贵顺权变取守异术
文言文积累:《过秦论》中篇挖空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