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史记·循吏列传·孙叔敖/说苑·敬慎

文本一: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①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阔里使高其梱②。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地;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文本二;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救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撞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文本三: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救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庳:bì,矮小。②梱:kǔn,门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B.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C.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D.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两句中的“进”含义不同。

B.“君子不能数下车”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两句中的“数”含义不同。

C.“位已高而意益下”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两句中的“益”含义相同。

D.“孙叔敖疾”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含义相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叔敖为了便利百姓,解决市场乱象,委婉地向庄王提出恢复旧币制的建议,最终使市场恢复了原貌,百姓生活安定。

B. 楚王想改变楚国人坐矮车的民俗,孙叔敖想出加高门槛的妙法,既不用屡下政令,又在短时间内使百姓自动把车子造高。

C. 孙叔敖被封为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他,一个老人穿着丧服来吊丧,孙叔敖不仅没有怪罪反而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

D. 孙叔敖临死告诫儿子,不要接受富饶肥沃的土地,选择土地贫瘠的寝丘,才能长久地拥有。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4分)

(2)身已责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4分)

5.诸葛亮曾评价:“昔孙叔敖乘马三年,不知牝牡,称其贤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孙叔敖“贤”的体现, (3分)

【参考答案】

1. (3分)C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 “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句中,“臣”是“受民之垢”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项。“子”作“吊”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C。)

2. (3分)D (本题考查课内外词语的理解识记能力。文言实词为考查重点。重视课本,教考结合,在识记的基础上更重视文言语段的阅读理解。A项,举荐/动词作名词,进退两难的处境。B项,屡次/命运,定数。C项,都为“越发,更加”之意。D项,生病/劲疾。故选D。 د

3. (3分)A(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A项, “委婉陈情”错,原文是孙叔敖直接向庄王指出更改货币后的弊端,请求恢复原有货币。故选A。)

4. (8分) (1) (您)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

(2)身份已经变得尊贵,对人骄傲的人,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已经变高,又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变得优厚,却不满足的人,祸患就可能处罚他。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评分说明:

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4分)更,更改,1分;以为,认为,1分;安其处,安心在那里谋生,1分;句意,1分,主要落实 在“次行之不定”。

(2)(4分)去,离开,1分;恶,厌恶,1分;处,处罚,1分。句意,1分,主要落实在“身已贵而骄人者”、“位已高而擅权者”、“禄已厚而不知足者”,答对1处给1分。)

5. (3分)①以民为本,为民陈情。②才能突出,不教而化。③胸怀宽广,虚心纳言。④清廉智慧,富有远见。(每小点1分,任答3点即可满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职务。(孙叔敖)担任楚相三个月,施行教化,善导百姓,使上下和睦合作,社会风气淳厚美好,政令和缓宽容,上有禁令下即停止,官吏没有奸邪作恶的,盗贼绝迹。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 “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月。”孙叔敖说: “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

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政令屡出,使百姓无所适从,这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分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文本二)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变得尊贵,对人骄傲的人,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已经变高,又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变得优厚,却不满足的人,祸患就可能处罚他。”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文本三)孙叔敖患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敬叔孙通列传(一)
楚国令尹孙叔敖,为何获得楚人的广泛爱戴?
《三十六计》第26计指桑骂槐 故事:笑谈优孟
南京军休我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清官:孙叔敖
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优孟传》
地位低微的淳于髡等人为何被司马迁列入《滑稽列传》而名垂千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