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姚崇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因避赋役。至是,崇建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乌用奸人以汨①真教?”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之伪滥者,发而农者余万二千人。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崇,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袄②,今袄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曰: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论息。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速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常佐裁决故得专任崇第赊僻,因近含客庐。会怀慎卒,崇病痁③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曰:“是必崇画之。”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帝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

①汩:gǔ,扰乱。②袄:通“妖”③痁:shān,疟疾。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

B.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

C.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

D.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文体名,古代官府用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兵檄”指军事文书。

B.行在:也称行在所,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三是走在。此处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即行宫。

C.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是九拜礼之首。

D.克:有成功之意。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蝗虫)为害更大。文中的“克”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的“克”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崇思维敏捷,行事果断。契丹进兵侵犯时,朝廷军务十分繁忙,姚崇处事迅疾,奏请裁决快如流水,深受武后赏识。

B.姚崇善揣圣意,处事机巧。玄宗要委以重任时,姚崇根据对玄宗的了解,假装不接受,借机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

C.姚崇为民治蝗,勇于担责。山东发生蝗灾,姚崇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消灭蝗虫的方法,还从国家、百姓利益出发,通过史实指明不灭蝗的危害,并愿一己承担后果。

D.姚崇生活俭朴,深得皇恩。姚崇私第住得偏远,就近住在客舍中。皇帝生活上特别关心照顾姚崇,下诏书安排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每天亲自去问饮食起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之伪滥者,发而农者余万二千人。

(2)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5.姚崇是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很有政治才干,深得历任皇帝的赏识,这与他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姚崇为人处事的品格。(3分)

【参考答案】

1.D。

2.C。解析:九拜礼之首应为“稽首”礼。

3.D。解析:“每天亲自去问饮食起居”错,原文是“日遣问食饮起居”。

4.(1)中宗认为他说得好,诏令天下清理裁减假冒和冗滥的僧人,(让他们)留发还俗去务农的,就有一万二千多人。(善: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好;僧之伪滥者:定语后置句;发:使留发。)

(2)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疟疾写信告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令源乾曜前往姚崇处咨询。(会,适逢;移告,移(书)告(假),写信告假;就,前往。)

5.①急人所难,急他人之所急;②心中向善,利国利民;③以退为进,讲究策略;④处事有主见,以事实道理服人;⑤敢于担当,主动作为;⑥知进退,生活俭朴不事张扬。(每点1分,写满三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中宗时,近戚奏请度人为僧尼,富裕人家的强壮男丁借此逃避赋役。姚崇进谏:“信奉佛教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觉悟。做事要给社会带来好处,要使百姓平安,这才是佛理。怎能让奸人来扰乱真正的教理?”皇帝认为他说得好,诏告天下清理裁减假冒和冗滥的僧人,让他们留发还俗去务农的,就有一万二千多人。先天二年(713),玄宗到新丰检阅。按传统,天子行幸出巡,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郡牧守官员,都要到皇帝行宫朝见。这时玄宗也密召姚崇,咨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玄宗说:“你正好做我的宰相。”姚崇知玄宗大度,锐意图治,就先设法来巩固他的意志,假装不接受。玄宗责怪他。姚崇于是跪奏:“臣愿以十条建议奏闻,陛下考虑如果办不到,我就不能做宰相。”开元四年,山东遭受重大蝗灾,民众又祭又拜,眼看着蝗虫吞食青苗却不敢捕杀。姚崇奏请捕杀蝗虫,朝廷派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灭蝗虫。汴州刺史倪若水向皇帝上书说:“消除天灾应当用德,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蝗虫)为害更大。”倪若水拒绝御史不服从命令。姚崇写信讽刺他说:“刘聪是伪主,德行不能胜过妖妄,如今之时,妖妄不能胜过德行。古时候的贤良太守,蝗虫都避而不入其辖区。说修养德行可以避免蝗虫,那你岂不是没有德行而招致了虫害了吗?如今坐视蝗虫咬食青苗,你却忍心不救,因此而遭遇荒年,还叫什么刺史呢?”倪若水害怕了,才大力捕杀蝗虫,捕得蝗虫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说:“大凡天灾,哪里可以用人力去制止呢!再说大量杀虫,必定会伤害天道和气。希望您能好好想想。”姚崇说:“如今蝗虫幸而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谷物都要被吃光了,百姓该怎么办?如果杀虫救人(天降灾祸),灾祸都归于我吧,我不会推卸给你!”蝗害最终平息。此时,皇帝刚刚亲政,朝夕询问政事。其他宰相惧怕皇帝的威严果断,都谦卑畏惧,唯独姚崇能够辅佐裁决,因此得以掌握大权。姚崇宅第偏远,因此他就近住在旅馆。这时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疟疾写信告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令源乾曜前往姚崇处咨询。源乾曜的奏议好,皇帝就说:“这肯定是姚崇谋划的。”遇到不好的,就说:“为什么不去问问姚崇啊?”皇帝想让姚崇住得离自己更近一些,下诏让他移住到四方馆,每天派人问候饮食起居,派去的御医络绎不绝,赏赐的食物连续不断。姚崇觉得四方馆豪华宽大,不敢居住。皇帝派人对他说:“恨不得让你住在宫中,这有什么可回避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略论唐前期的宰相制度
唐玄宗:打造50年开元盛世的风流帝王,78岁却被亲儿子囚禁饿死!
从唐入宋之殇44:唐朝的蝗虫真懂事,不但不吃庄稼还惭愧而死
姚崇 历史名人 名人传记
语文试题(37)
旷世大才寇准的不成熟政治生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