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思辨类作文之审题立意

【经典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年全国甲卷)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方法技巧】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也加大了思辨类作文考查力度。那么,如何写好思辨类作文呢?我们以2023年全国甲卷为例说明。

第一,找出写作核心。

阅读作文材料,找出关键词,作为写作的核心概念。“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材料语言简洁,其中涉及三个核心概念——“人”“技术” “时间”。

【病例展示】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的身边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随之高质量发展,智能手机、机器人等成为新时代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物。

【病例分析】“日新月异的变化”过于笼统,没有突出核心概念,有“人”而缺少“科技”“时间”,可围绕“科技”“时间”,将“变化”具体化。

【病例升格】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的身边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寄书长不达”的苦叹,到无人机半小时送货上门的便捷;从“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的无奈,到乘坐高铁遍览亚欧大陆的便利,是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有了网络,我们不再需要对家书翘首以盼;有了气象卫星,我们不再需要苦苦计算稻麦的播种日期。掌握时间变成了低头看手机这个简单的动作,不仅如此,时间是一条无限延长的数轴,而科技是带着我们在数轴上平移的工具。没有科技这把小斧,人类怎能破开时间?这座巍峨冰山的些许冰层,似乎有着不可知、知不尽的奥秘。

第二,明确写作角度。

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审题立意,分析写作角度。从核心概念的内涵入手,在弄清单个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到矛盾双方,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以三个核心概念中的“人”与“时间”为例。“人”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能支配时间,“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与体验,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文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也是入手写作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

“技术”与“人”。“技术”本身无分好坏,而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其关键在于“人”如何使用“技术”。“技术”与“时间”。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节约了时间,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推动技术继续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病例展示】不知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周末休假回去背了一书包书,计划学习,结果回到家后,一看到手机便将学习弃之脑后,手机的电却是充了又充,直到走的时候才想起书包的存在,然后又原封不动地把书包背回学校。所以有人说,“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其实贻误青少年的不是手机,而是玩手机的青少年。

【病例分析】过分强调“科技”带来的负面作用,忽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忽视“人”的核心作用。三个核心概念中,“人”处于核心地位,是最大的变量。无论是对技术的使用,还是对时间的掌控,都需要“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是“掌控时间”还是“成了时间的仆人”,都需要人做出选择。

第三,确定思辨的关键点。

根据对核心概念相互关系的分析,确定思辨分析的关键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如何使用技术、把握时间,都由人来决定。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技术”是一个重要变量。技术是把双刃剑,“人”如何使用技术决定了其影响的好坏。而材料中提及的“时间的仆人”,比喻人在时间面前没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反倒被时间所左右,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材料警示人们要合理利用技术,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是时间的仆人。思辨分析的关键点在“人”这一概念上。

【病例展示】时间随我们出生开始,随我们死亡终止,与其将它理解为一个物理上的标量,不如将它理解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若安排合理,则可成为伴我们一生的忠实朋友,若安排不合理,便会成为导致我们身心疲惫,增加焦虑的敌人。

【病例分析】口号式语言过多,缺少理性分析与思考,应充分围绕“时间”“人”“自律”三者及其关系展开分析。

【病例升格】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像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一些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但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在时间面前没有了自我,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就会因为依赖技术,使生活失去生机、活力,变得机械、刻板等。

第四,把握写作方向,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

材料两句话都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考生可围绕“人、技术、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并围绕这个论题,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梳理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其次,考生还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等进行阐释论证。

【病例展示】科技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用好这把剑,将自己的时间充分利用,让青春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病因分析】内容有些单薄,虽然涉及到三个中心概念,但仅仅是泛泛而谈,应增加具体思辨分析,可以思考技术为人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弊端,还可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对待时间的态度等进行阐释,注意突出思辨性。

【病例升格】科技的力量很强,而人不能沦为科技的奴隶。“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它的判决,给我们沉迷网络的“罪行”下发一次次通牒,但这并非不能改变,改变主要缘于自控力。著名的数学家韦东奕教授始终使用老年机与他人交流,因为他希望将更多时间用于研究而非网络,娱乐固然令人享受,但奋斗才是青春的主色调。

我们应该做到严格自律,正确应用科技,谨防自己陷入沉迷的泥沼。自律予人自由,做时间的主人。时间于人其实是公平的,被时间奴役,只是因为我们恣肆挥霍任其白白流走,假如以自律掌握每分每秒,依照理性而非膨胀的欲望把握时间,我们必定会在期望的人生之路脚踏实地耕耘,时间将回馈我应得的。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题目来源于2021年宝鸡市一模语文试题)

2020年九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在校园体育课中要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目标。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表示,关于“体育课留作业”,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但是体育课作业必须加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的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消息一出,教育部称“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的话题一下子冲上热搜,引起了广泛关注。

班级计划举行辩论会,围绕“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展开辩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审题:本题属于现实热点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质疑能力,同时也引导考生关注热点、关注教育、思考个人成长、国民整体素质发展等。语料贴近考生生活,考生都有话可说。写作过程体现知识、思维、语言等综合能力,整个写作中要有情境意识,突出“我是谁”“写给谁”“为什么写”等内容,语言要有理有据,不可夸夸其谈,过度放大,上升到国际国内形势,也不可全篇反问,咄咄逼人,忽视了班级辩论的情境。

1.读懂情境。材料涉及的情境包含两个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以及中考计分科目,在校园体育课中要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目标。这是文章写作的大情境。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表示,为确保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体育课作业必须加上去”。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考生写作的小情境,也就是说材料在逐渐收窄思维的内容,暗示考生思考的方向,直至抛出“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这一问题。考生必须在此情境基础上联想和思考,脱离情境即为偏题或跑题。

2.读懂任务。“班级计划举行辩论会”,此情境暗示写作对象是同班同学和老师,写作语言既要符合辩论的场合和发言人的学生身份,也要考虑作为听众的老师和同学的感受。明确要求考生写一篇辩论稿,即暗示考生不管选择辩论的哪一方,都需要有立有驳,观点鲜明,不可骑墙。辩论的问题是“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这是考生必须回答的问题,考生不可罔顾针对性而大谈“要不要开设体育课”“要不要重视体育锻炼”或者“体育课要不要纳入考试”等问题。

3立意开放。辩论的话题是“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写作观点既可同意“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也可认为“体育课不必布置作业”,自圆其说即可。

在现行教育方针下,考生既可在材料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也可联系学生个体发展进行分析,也可联系校园健康、校园安全等教育现状做分析。

【范文示例】

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

对方辩友:

你们好!我是正方三辩××。(避开大多数同学选择的一辩辩词,“迎难而上”,选择写三辩辩词,更能体现思辨性。)

听了你方二辩陈述的观点,我方坚持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的观点。理由如下:(情境意识强,语言简洁。)

第一,体育课布置作业才能使大家真正认识到体育课是一门课。

体育课本就是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一门学科,可近年来“教师屡占体育课”“体育老师又休假”等话题却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就是对体育这门学科的不在乎,(列举现实中的说法,写作分析具有针对性。)如今将其纳入考试范围无疑是在暗示我们要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以公平的眼光对待每一门科目,这就意味着布置作业并不是一个奇怪无理的要求,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先表观点再作分析,思路清晰。)

第二,“体育课留作业会影响文化课程学习,增加学生负担”的理由不成立。

刚刚反方二辩用“体育课留作业会影响文化课程学习,增加学生负担”(假设对方二辩观点之后再做反驳,使三辩辩词根据真实感。)为理由,我觉得十分可笑。因为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早已明确表示将体育科目和其他文化课放在同一平台和高度上去看待,所以反方说出这样的辩词,无疑是思想上仍没有重视体育课。就拿我们班来说,许多同学只顾着埋头苦读,不放松一分一秒,眼镜片越来越厚,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体育课太过松散有关,(准确使用关联词增强论证的严密性。)如果体育课布置作业,就会让师生从心底里重视体育,进而逐渐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堪忧的我们面对800米大声哭叫,低血糖和肥胖症悄然在我们身上滋生,布置体育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强健体魄,只有提高了身体素质,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去奔赴自己的梦想。(先立后破,破立结合,思维缜密,分析论述紧密结合现实,具有说服力。)

第三,布置体育作业是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的最佳途径。

我们只有掌握更多技能,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突然袭击使我们措手不及,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可种种现象下有一个实质,那便是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感染新冠的风险较低。其实不光是新冠,经常锻炼身体会促使人体免疫力提高,自身防御措施的提高会使我们更加健康。(将体育作业、身体免疫力、新冠联系起来分析,既体现思维的严密,又增添了论辩的实际意义与价值。)体育作业只是一种形式,究其根本是引导我们注重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对体育小透明的重视程度。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敢于向困难挑战,越过重重阻挠才会塑造健全人格。体育课留作业是大势所趋,只有从内心重视并认真对待,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加红部分百度上有原文)(分析论证之后能再次回到中心论点,收束有力。)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

我的陈述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本文独辟蹊径,避开大多数同学选择的一辩,选择写三辩辩词。全文思维缜密,语言生动,辩证过程假设二辩辩词并加以回应反驳,引用和反问的使用,既增添了文采,又增强了说服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语文:四省适应性考试5个命题动向、3道作文题解析(上课版,附课件)
高考作文题的特点与应对
2023年新高考二卷作文“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导写及范文
《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特别提醒丨2023高考最后60天作文如何备考
评价丨关联:2017年高考作文核心思维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