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指导:既有所专,而又多能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就辉煌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学习或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抽空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尤其喜欢爬山、骑车、赛艇等,直到老年,还坚持不懈,人们称他为“老年运动家”。

建筑学界一代宗师梁思成先生,在清华求学期间,才华出众,爱好广泛,对音乐、美术、体育都有浓厚兴趣,还是学生运动领袖之一,被同学誉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除了英语流利,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打乒乓球……网友们纷纷点赞: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育华学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既有所专,而又多能”,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给出了几位伟大人物:爱因斯坦、梁思成、袁隆平的事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爱好广泛”。题目要求是,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育华学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既有所专,而又多能”,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这就给出了话题和思考的方向:“既有所专,而又多能”。关于“通才”与“专才”的讨论早就有了,且一直争议不断,这道题很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写出新意,写得让人心悦诚服,就需要考生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来思考问题。比如,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过大,时间有限,如何协调时间?还有,“多能”与“专才”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追求“多能”要注意避免什么?等等。考生要在全面理解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两点作为论述的重点,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参考立意】

1.通而不滥,既专且精;

2.“多能”是“专业”的基础和推进器;

3.“专”是更高的追求;

4.“博而不精”,不如“从一而终”。

【素材链接】

1.在特定方面的精通让人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专家们在我们的社会中总是被需要的。虽然他们可能不是所谓通才,但是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占有优势。只有专注于一个主题,才能一心一意钻研,从而成为一个专家。此外,长期专注于某一学科的人可以在这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例如,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致力于音乐。没有证据表明他在许多学科广泛拥有知识,但众所周知的是,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创作音乐。他晚年的惊世之作《第九交响曲》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2. 今天的工作也需要通才。拥有多学科知识的人可能更适应社会的要求,并能适应多种工作。此外,也有一些成功的人拥有各种领域的知识。达·芬奇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全才。他享有多项名誉:画家、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

3. 通才教育是必需的。现代社会,尤其在信息化迅速扩展的今天,社会的整合性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生活于一个高度整合了的社会之中,各种资源流通加速,各个不同的领域之间的交流频率明显增大,对人才的知识面的要求相对更加广阔。一个人已经不可能关在封闭的房子里,只懂得一门专业的知识就能适应社会。人们必须与社会交流。然而现实的状况却是,具体的个人在这个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见微弱,日趋局限,个体也往往越来越轻视对于社会的整体性思考,而倾向于片断式思考,容易使个体沦为社会中一个孤立的单子,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处于一种消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倡导通才教育,在社会精英的生涯之初就为防止这种倾向,使他们养成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从而为他们对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的积极态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专才教育是必需的。在当今社会,物质生产力高度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许多学科开始分化,即使在同一个学科内部,人们也已经不可能再能通晓这个学科的一切了。在物理学领域,有人统计过,就算是一个物理学家也不可能同时看完与看懂世界上三本顶尖级物理学杂志的文章。人们只有在自己经营的一个小领域里,才能了解这一领域的前沿动态,才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成果。可以说,在知识不断分化、不断精细的今天,没有人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一个大的领域了,出亚里士多德、牛顿这样的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直面的现状,社会已经对人们提出了这一时代的要求,要在社会上立足,首先就得是在某一领域能获得一定的知识,只有迎合了社会生产急需的专业人才的需要,把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5.辩证地看,专才教育必须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必须以专才教育为目标,两者是辩证地统一的。所谓的专才与通才实际上只有程度之别,而无质的差异。不通才的专才是没有的。要在任何一个领域,哪怕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领域里做出一点成就,也必须懂得这一大的领域的基础知识。要说一句前人没说过的话,哪怕只是一句,也是不容易的,因为你得知道在此前大家都说过些什么,当然,要这句话能穿透以前所有智者的思想,说出点有理的内容来,那就难上加难了。知识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要在其中任一点有所突破,就会带动整个一张大网,所以要成为专才首先必须是通才。而同样,通才教育也应该以培养专才为目标,对所知的东西只知道皮毛,也就不是通才的“通”了,要“通”实际上就是要“专”。

参考结构:文章开篇即提出自己的观点:“多能”与“专才”并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它们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打造我们的精彩人生。然后以诸葛亮这个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人物为例,阐明“多能”与“专才”的关系,并用假设分析法加以强化。接着再抛出当今社会时间宝贵的问题,阐明正确做法,应当是以“专业”为轴心,以“多能”为半径,去拓展自己的人生空间和领域。这段论述很精彩。接着以钱学森为例加以佐证。使得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结尾部分也提到不以专业为目的的“爱好广泛”同样有价值,思维很全面。最后再引用达·芬奇的话,再次重申,这个时代呼唤“多能”中的“专才”。

【点睛】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平时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呢?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 ③数量与质量分析;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 ⑩纵向与横向分析。

【佳作展示】

时代呼唤“多能”中的“专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育华学校高三2班学生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时代呼唤“多能”中的“专才”》。

关于“多能”与“专才”的辩论古已有之,时代发展到今天,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怎样在短暂的一生中有所成就,这样的时代背景让这个话题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我认为,“多能”与“专才”并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它们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打造我们的精彩人生。

看《三国演义》,我一直感慨:不知道诸葛亮是学什么专业的。你看他,进可以扶保贤能、力挽狂澜,退可以躬耕垄亩,吟诗作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外交军事,小到机械制造,他都精通。要论人才,诸葛亮堪称奇才。这个奇才的突出特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还有他的实用性;他以计谋见长,以弱克强,为蜀汉积攒了抗衡吴魏的实力;战事稳定时,他以管理见长,内修国事,外结盟好,安抚四邻,屯田兴利,为日后出奇兵奠定了厚实的国力基础。

我想,诸葛亮应当就是在“多能”基础上,做到了“专才”。设想,假如他不懂得地理知识,如何利用东风草船借箭?如果他不研究心理学,又如何能利用司马懿的性格弱点唱一出“空城计”?由此可见,“多能”应当是“专业”的基础,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根系发达,才能让它有能力直冲云霄。

当然,如今的社会节奏变化太快,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浪费不起。那么,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协调好“多能”与“专才”的问题?我想,应当是以“专业”为轴心,以“多能”为半径,去拓展自己的人生空间和领域。

钱学森主张,“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应该经常探索前人不曾触及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尝试过但未成功的课题,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闯入'禁区’获得成功。”如果我们观察一下钱学森在科学领域的足迹,不难发现,这位获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探索的课题是非常广泛的。特别是到了晚年,他在广阔的科学天地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凭借着他那睿智的大脑,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知识,向着众多的科学领域进军。他时常是在某些不被人们注意的学科,或者是久攻不下的难关面前,提出一个崭新课题,抛出一个很超前的思想,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变成了科研的热点。他有时也亲自涉足某个领域,向“禁区”发起挑战,引发出更多人的兴趣,然后退居二线,负责组织、谋划,扶植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去夺取科研成果。

我想,钱老的做法或许会给我们以启发。“多能”并非刻意去拓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是在自己专业需要的前提下,围绕这些专业涉足与之有关的领域,这样逐渐将自己的轨迹扩展出去,达到“既专”且“通”的目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其实学什么都有好处。也有一定道理。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不妨像材料中的这些伟人一样,爱好多样,涉猎广泛。它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让你获得不小的收获。比如,身体棒才能应对持续的高强度工作;懂音乐的人会更快乐和懂得情感的把控等等。

达·芬奇说:“研究艺术的科学性。研究科学的艺术性。锻炼你的感知能力 --- 尤其是学会如何观察。要意识到万事都是有关联的。” 我们今天仍需记住这句话,因为现在它所阐述的道理依然真实有效。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多能”中的“专才”。愿我们都能及早明白这个道理,早做准备,开拓属于自己的“多能”有“专才”的人生空间!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育华学校高三2班XXX

2020年5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辩论资料 专才与全才
全才和专才的辩论
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
“通才”与“专才”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是成为专才还成为通才?(四)
专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