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背诵篇目: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

【熟读课文】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tì tǎng)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jué)有《国语》;孙子膑(bìn)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shuì nán)》、《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yì)旧闻,考之行事,综其终始,稽(jī)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cǎo chuàng)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yùn)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zhài ),虽万被戮(lù),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解释重要词语】

古者( 用在时间词后,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富贵而名( 声名 )摩灭( 磨灭。摩,同“磨” ),不可胜( 尽,完 )记,唯倜傥( 洒脱,不拘束 )非常( 非同寻常 )之人称( 被称道 )焉。盖文王拘( 被拘禁 )而演( 推演 )《周易》;仲尼厄( 遭受困厄,指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困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 才 )赋( 写,创作 )《离骚》;左丘(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 )失明,厥( 才 )有《国语》( 纪载春秋历史的史书,传说为左丘明所作 );孙子膑( 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脚,《兵法》修列( 著述,编著 );不韦迁( 迁居,流放,放逐 。【教材链接】《屈原贾生列传》:怒而迁之)蜀,世传《吕览》( 《吕氏春秋》,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编写的杂家著作 );韩非囚(被囚禁)<于>秦,《说难(shuì nán游说的困难,即讨论说服君主的困难)》、《孤愤(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诗》三百篇,大底( 大都。底,同“抵”)圣贤发( 抒发 )愤( 愤懑 )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 心意 )有所郁结,不得( 能够 )通其道( 实行他的理想 ),故( 所以 )述( 讲述,追述 )往事,思( 使……思 )来者( 以后的人 )。乃( 就 )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被任用 ),退而论书策( 写作,著书。策,竹简),以舒( 抒发,发泄 )其愤,思垂( 流传 )空文( 指文章著作。不能以文章建功立业,故称“空文”)以自见( “现”,表现,表白 )。

【译文】

古时候,富足尊贵而声名磨灭的人,多得数不尽,只有卓越特出的人能受到后人的称道。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受困窘而著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创作《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写出《国语》;孙膑被剜去膝盖骨而兵法得以编写出来;吕不韦迁居蜀地,《吕览》流传于后世;韩非在秦国被捕下狱,写出了《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贤人、圣人抒发他们内心的愤懑而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心意有抑郁闷结之处,理想不得实现,所以才追述过去的事,而寄希望于未来的人。就像左丘明双目失明,孙子废去双足,再也不能被重用了,于是退隐著书,以此抒发内心的愤懑,期望文章能流传后世,使自已的心意得以表白。

仆( 自谦之词 )窃( 私下 )不逊( 谦逊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拙劣的文辞 ),网罗( 搜集 )天下放失( 失,“佚”,散失 )旧闻,考( 考证 )之行事,综( 综合 )其终始( 本末 ),稽( 考察 )其成败兴坏( 衰亡 )之纪( 纲纪,规律 ),上计(谋划,打算)轩辕( 轩辕氏,即黄帝 ),下至于兹( 此,指司马迁生活的时代 ),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 总共 )百三十篇。亦欲以( 用 ,凭借)<之>究( 探究 )天人之际( 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通古今之变(通晓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成(形成)一家之言( 学说 )。草创(开始创建,开始进行)未就( 完成,完毕 ),适( 恰好 )会( 碰到 )此祸,惜其不成,是以( 因此,所以 )就( 接受 )极刑( 最残酷的刑罚,此指宫刑 )而无愠( 怨恨,恼怒 )色。仆诚( 确实,的确 )以著( 写成 )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 偿还 )前辱(受辱)之责( “债” ,喻指应兑现的事情或所造成的损失),虽( 即使 )万被(遭受)戮,岂有悔哉!然( 但是 )此可为( 对,向 )智者道,难为俗人( 一般人 )言也。

【译文】

近年来,我不自量力,运用拙劣的文辞,搜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考订其事实,综合其本末,考察其成功、失败,兴起、衰亡的規律,往上从黄帝算起,向下到现在,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以此来弄清自然和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而形成为一家之言。草创来完,恰逢这起灾祸,我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遭受极残酷的刑罚却没有怨恨的表示。如果我真能著成这部书,将它藏在名山之中,传播于了解我的人和交通发达的大都邑,那么我就偿还了此前受辱的债,即使遭受一万次刑罚,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呢!然而这些只可以向有智慧的人去说,难于对一般的人去讲。

【如何理解“则仆偿前辱之责”的“责”?】

[原文]

人固( 本来 )有一死,或( 有的人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 因为 )之所趋异( 不同 )也。太上不辱( 使……受辱 )先( 祖先 ),其次不辱身(自己),其次不辱理( 道理,情理 )色( 脸色,面子 ),其次不辱辞令( 言辞 ),其次诎体( 诎,“屈”。弯曲身体,这里指被捆绑 )受辱,其次易服( 被换上犯人的衣服 )受辱,其次关( 关,“贯”,套上,戴上)木索( 木枷绳索 )、被( 遭受 )箠楚( 杖刑 )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 婴,缠绕。把头发剃光,用铁圈束颈。这是古代的两种刑罚,前者称髡刑,后者称钳刑)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 宫刑 )极( 极点 )矣!

[译文]

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作为一个士人,最好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自身不受辱,其次是不在道理和脸面上受辱,其次是不在言辞上受辱,其次是被掴绑而受辱,其次是被换上犯人的囚服而受辱,其次是戴刑具、被杖打而受辱,其次是剃毛发、戴铁圈而受辱,其次是毁坏肌肤,截断肢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受辱到了极点!

【理解性默写】

(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      ,     ”两句以《诗经》为例提出了“发愤著书”的观点。
(2)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表明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      ,     。”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      ”。
(答案:(1)《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3)上计轩辕 下至于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报任安书导学案
广西高二课件《报任安书》
通假字大全
认识司马迁
司马迁
必背古诗文(二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