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百练:盐铁论(桓宽)/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文学曰:“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老子曰:'贫国若有余。’非多财也,嗜欲众而民躁也。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货财。市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

大夫曰:“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

(节选自汉代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澙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1.材料一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分)

市A商B不通无用之物C工D不作无用之器E故F商所以通郁滞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赡:供给,和《齐桓晋文之事》中“此惟救死而不赡”的“赡”两者含义不同。

B.原:事物根本,和《伶官传序》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含义不同。

C.轻重九府:轻重指钱币,九府指掌管财政的九个官署。文中用来泛指各级财政府库。

D.均输:是指汉朝实行的一项由均输令、丞相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措施。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夫引用《周易》和《管子》中的名言来说明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法的必要性。

B.文学认为百姓忙于奔走、往来于道路上和集市中,会使人欲望增多,风俗鄙薄。

C.大夫引用管仲的话驳斥文学废除均输法的主张,体现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追求。

D.姜太公鼓励妇女从事女红,发展商业贸易,管仲沿袭,九合诸侯,齐称霸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货财。

(2)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十二章》

5.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大夫和文学各自支持和反对均输法的理由,同时阐释各自立场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ACE

2.C(“各级财政府库”错)

3.C(“以天下为己任”错)

4. (1)因此,高明的执政者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用礼义来防止百姓的贪欲,以充实粮食和货财。(4分,“本、末、以、欲”各1分)(2)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践行仁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4分,“克、归、由”,反问句式各1分)

5.①大夫:便于财货交易与管理,使民富国强。文学:不利于导民以德,易使百姓背义趋利,违背古训。②大夫站在强国的立场,文学注重教化人心。(3分,1点1分)

【参考译文】

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大夫说:古代建立国家的人,开辟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的途径,沟通物资有无。通过市场统一解决各方面的需求,招来四方百姓,聚集各种货物,使农民、商人,工匠都能在这里得到各自所需的东西,互相交换之后便各自回去。《易经》上说:“交流产品,互通有无,这样就可以使老百姓努力生产。”因此,手工业不发展,农具就缺乏;商业不发展,物资就不能流通。农具缺乏,粮食就不能增产;物资不流通,政府财政就困难。所以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法,正是为了流通积压的货物,供给急切的需要,废除它,是不行的。超然客公众号文学说:用仁德教导百姓,百姓就会变得敦厚;用财利引诱百姓,风俗就会变得鄙薄。风俗鄙薄,百姓就违背仁义而追求财利,追求财利,百姓就奔走往来于道路上和集市中。《老子》上说:“贫穷的国家似乎有多余的财富。”其实并非如此,而是百姓欲望太多,急于求利的缘故。因此,高明的执政者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用礼义来防止百姓的贪欲,以充实粮食和货财。在集市上,商人不贩卖无用的货物,工匠不生产无用的器具。所以,商业只是用来流通积压的货物,手工业只是生产各种用具,它们都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事业。大夫说:《管子》上说:“国家有肥沃富饶的土地,而百姓还吃不饱,是由于生产工具不完善;有山林大海出产的各种物品,而百姓仍然经济不富裕,是由于工商业不发达。”陇、蜀两郡的朱砂、大漆、牦牛尾和鸟羽,荆、扬两州的皮革、兽骨和象牙,江南的楠木、梓木和毛竹、箭竹,燕、齐两地的鱼、盐、毡子和皮袄,兖州、豫州出产的漆、丝、葛布和麻布,都是人们养生送死的必需品。这些东西,都是要靠商业来流通,靠工匠来制作。所以,圣人制造船、桨,通行于江河峡谷,驾御牛马,通行于山陵内陆;甚至到达边远地区,深入穷乡僻壤,为的是流通各种货物,便利百姓。所以,武帝设置铁官,以供应农业需要的用具,实行均输,使百姓富裕;盐铁、均输政策是全国人民所拥戴并赖以取得生活必需品的,废除它,是不行的。《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粮食,粮食就会出现短缺;工匠不生产器物,器物就会短缺;商人不进行贸易往来,粮食、器物、财富等生活三宝就会彼此隔绝,无法流通,虞人如果不生产,财货就会匮乏缺少。财物匮乏缺少,那么山林水泽就没有办法做进一步的开发了。”这四个方面,是百姓衣食住行的根本所在。来源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就富饶,来源狭小人民生活水平就贫困。上可以使国家富强,下可以让家庭富足。贫穷或富足的方法,没有人能够夺走或是给予,聪明的人自然会富裕有余,笨拙的人只能贫穷不足。所以,从前太公望在营丘接受封赏,那里是一块盐碱地,地广人稀,于是太公望鼓励营丘的妇女从事女红,女红手艺达到极高的境界,同时还在当地开通了渔产品和海盐的贸易,百姓和财物因此而涌向齐国,如同绳索相连,不断前来,如同车辐集聚在车毂一样,从四方八面汇聚到齐国。因此齐国人生产的帽子、束带、衣服、鞋履能够供应整个天下,东海与泰山之间的诸侯们都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恭恭敬敬地朝拜齐国。后来齐国中道衰落,管仲重新修订了太公望所制定的政策,设置了掌管财物的九个部门,齐桓公才得以称霸诸侯,多次联合诸侯,将天下纳入正道;而管仲也因此获得三归台,他虽然只是居于陪臣的地位,但是实际上比各诸侯国的君主还要富有。正是因为这样,齐国的富裕强盛才一直延续到威王、宣王的时代。

小品百练:盐铁论(桓宽)/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
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一)
《史记•货殖列传》: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史记·货殖列传 》有一句话 ,“无财作力 ,少有斗智 ,既饶争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