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线等:喝到好茶的感受描述不出来,急!

喝到心仪的茶是一种幸事

开心的事情如果不能分享

就如同锦衣夜行

喝茶的感受当然没办法拍照发朋友圈

词穷的当下似乎一股感觉郁闷于胸

必需一吐为快


不要急

描述喝茶的感受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如果你知道它的框架

在平时多注意练习

自然熟能生巧


茶叶感官描述框架


除去看干茶和叶底,茶叶感官描述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于嗅觉的香气、来自于味觉的滋味和来自于感觉的质地。香气和滋味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而质地是用于描述茶汤状态的一种表述,也称为口感。


香气(aroma)

在茶叶冲泡或者品饮过程中,我们最先感知的就是香气。首先是香气的高低和强度。注水入干茶,一阵茶香扑面而来,这样的香气强度通常是比较强烈的。我们可以用“馥郁、浓郁、浓强”来形容强度比较高的香气。


这其中“馥郁”的风格最为优雅,我们一般用来形容铁观音、水仙等品种的香气。



伯爵茶的佛手柑香气可以用“强烈”或者“浓郁”来形容。有些茶的香气并不强烈,但很细腻比如白茶类、武夷岩茶中的名丛等。


高扬一般用于形容一些高香品种的香气,比如奇兰、黄观音、金观音、黄旦、瑞香等。


而低闷则是香气中不太好的一个描述,比如发酵不当的黑茶或是受潮了的陈茶。



在感受了香气的高低和强度之后,一边品饮一边再细细分辨香气的类型和持久度。


我们在《如何分享/吐槽一款茶才能引起最大的共鸣》一文中给大家介绍过如何描述香气的类型,比如花香、果香、焙烤香等与氧化程度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香气类型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并不是绝对的。同样一种香气,可能有的人觉得是花香有的人觉得是果香,或者有的人觉得像玫瑰花而有的人觉得像桂花。这就跟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想要更加准确地表达香气类型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刻意地感受和记忆不同的香气。


滋味(taste)

滋味比起香气简单得多,可以从强度和类型两方面来描述。


强度给我们的感受最直观的就是浓和淡,这个大家一定都能够分辨。



其次是滋味的不同类型,比如甜、苦、酸、咸、鲜。对于茶叶,最常见的滋味类型就是苦和鲜以及甜。它们分别来源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和糖类物质。这些物质综合构成了茶的滋味,而茶多酚是茶味的主要贡献物质。



茶味可能比较难理解,举些例子:相对于安吉白茶,龙井和碧螺春的茶味更加充足;相对于金骏眉,滇红的茶味更加充足。而茶味在陈年的过程中,茶味不断削弱。茶味的充足也并不完全等同于浓度,比如煮的老白茶可以很浓但茶味并不一定很足。



很多人觉得茶味足的茶比较涩。而涩其实是一种感觉,并且它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口感(mouthfeel)


口感是茶汤带给口腔的感觉,产生这些感觉的同样是可溶于水的各种物质。比如茶多酚,它除了带来苦味这种味觉,它还带来的一定的涩感(味觉只在空腔中分布有味觉受体的部位能够感受,而口感更多是一种感觉,在身体其它部位也能感受到。比如用黄瓜片敷脸能感觉到皮肤变紧致就是酚类物质产生的收敛性,通俗来说就是涩。)



茶多酚是一大类物质(《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分不清还怎么装逼?其实很简单》),不同的茶多酚构成也就形成了涩的不同感觉。比如有的茶虽然入口给人很强的刺激感或者收敛性,但这种感觉很快就消散了,随之而来的是回甘(甜甜的)或者生津(口腔中充满口水)的感觉。而有的茶喝了之后给人粗糙、凝滞的感觉且不愉悦。这都是涩的不同类型。



除了涩带来的口感外,所有可溶于水的物质(除了上述提到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还有一些果胶类物质、色素等等)还构成了茶汤的厚薄度。比如白毫银针,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它茶汤的厚度,稠稠的,但滋味上却并不十分强烈。



如何在生活中练习感官表达


自如的描述茶叶感官离不开持续地练习。除了集中授课的培训外,我们在平时喝茶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感官表达练习。



比如,按照香气、滋味、口感的顺序记录下自己每次喝的茶,尽量用更多样的词汇来形容茶叶的香气。



在逛超市买水果、选购鲜花的时候有意识地嗅闻各种花卉、水果的气味,并尽量记忆各种味道。爬山或者散步在乡间的时候也可以嗅闻诸如水井、青苔、土壤、干燥的树木、潮湿的森林等各种气味。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经验能够成为最好的香气形容词汇。



感官毕竟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如果身边有三两好友都对茶叶的感官描述感兴趣,那最好的方式是一同喝茶的时候彼此独立记录下感官体验,然后再进行交流修正自己的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款无糖茶饮大评测,这3款最惊艳!(文末留言有礼)
红茶审评常用术语
分享│茶味的分析
茶味美于渐变,口感妙乎层次
隔夜茶无害,为什么不能喝?4点亲测真实的结果,一次性分享给你
茶叶的口感,不知如何形容,这些词你肯定用得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