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喝茶时说的‘苦尽甘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茶的滋味是多味协调的综合体

       不同茶类里茶叶呈味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都是不同的,都会深刻的影响着茶汤的滋味。以下是以茶汤的四种主要滋味来对应的呈味成分分布图

摘自茶汤中的呈味成分(王汉生,2005)

       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味的主要物质。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各种氨基酸显味的性质均不相同。如占茶叶氨基酸总量50%-70%的茶氨酸,它的鲜爽味特别高,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与茶氨酸共存于茶汤中,对茶氨酸鲜味的呈现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例如安吉白茶,其氨基酸含量在5%-10.6%,高于普通绿茶3-4倍,多酚类少与其他的绿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别鲜爽,而且甜。

       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很高,一般在18%-36%(干重)之间,多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苦味和涩味,由于其含量高,在水浸出物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是决定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

       咖啡碱具有苦味。在茶汤中,咖啡碱与大量儿茶素或茶黄素、茶红素等缔合形成复合物,阻止了与蛋白质的络合,这会使得呈味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茶汤滋味鲜醇度的形成,降低了苦涩味。红茶的鲜爽度跟咖啡碱有关。如果同样含量的咖啡碱在茶叶里和在咖啡里,咖啡比茶叶苦更多,为什么?茶叶里面的茶氨酸以及茶多酚把咖啡碱的苦味能够掩盖掉很多,所以咖啡更苦。有时候我们喝老茶叶跟嫩茶叶大家觉得老茶叶更苦,但是嫩茶叶里面的咖啡碱含量更高,为什么?原因是茶氨酸把它的苦味给掩盖掉了。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它们对茶的苦、涩味有一定的掩盖和协调作用,这部分含量越高,茶叶滋味越甘醇而不苦涩。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也对茶汤甜味做出贡献。

二、茶滋味“苦后回甘”的原因

       在茶界中,对于茶汤“回甘”的原因有很多:

      一说,认为是涩感转化的结果。浙江大学茶学系王岳飞教授在其主编的《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茶多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所以王岳飞教授认为“回甘”就是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的结果。

       二说,认为茶的回甘主要是一种在苦味冲击下的口腔错觉,即“对比效应”。McBurney和Bartoshuk教授于1979年发表的《不同口感品质与刺激物相互关系》一文中提出:“甜味和苦味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当品尝蔗糖等甜味剂后你会发现水是有些苦的,而当你品尝了咖啡因和奎宁等苦味物质后你会觉得水是甜的。

三、“苦后回甘”是人生至味

      人类天生不喜欢苦涩,而我们却享受“苦后回甘,涩后生津”的历程。在茶汤品饮中,并不是茶汤苦味强度越大,回甘滋味就越强。有些茶在我们感受苦味后却等不及回甘,有些茶入口时其实并不是很苦涩,但其回甘却很持久。茶的滋味,不仅仅是土壤,光照,气候的综合体现,也是做茶人的态度和手艺的体现,两者缺一不可,最后呈现给我们的是那一杯苦后回甘、先苦后甜、富有戏剧性味觉体验的茶,也愿大家都能找到一杯“适口为珍”的茶。

四代传承 |  匠心制茶

—   始于1933年,专注私家茶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味"的科学分析之----呈味成分、茶之鲜(一)
弄清这5种滋味,你才算真正懂茶!
茶汤四味
茶科学:茶汤的“苦、涩、鲜、甜、酸”是咋回事?
茶的滋味从哪里来?
聊聊普洱茶的滋味及形成机制(一)(2022040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