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叶大盗》:“红茶是红茶树上产的,绿茶是绿茶树上产的”——18世纪西方世界的茶叶观 | 之外 · ...

诗 · 词 · 歌 · 赋 · 花 · 酒 · 茶



“红茶是红茶树上产的,绿茶是绿茶树上产的”


1662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喜结连理。凯瑟琳的嫁妆中包括大量的红茶和茶具,她嫁过来后便提倡以茶代酒。上行下效,在英国贵族和平民间从此兴起了饮用中国茶的习惯,300余年不衰。


茶叶是什么?相信所有中国人都能迅速地作出答案。简单来说,茶叶就是茶树的叶子或种子。广义来说,就是所有能冲泡的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和种子。其中,全发酵茶称为红茶,不发酵茶称为绿茶。这一结论,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之久。


那么,在18-19世纪的英国人眼中,茶叶又是什么呢?说起来有点荒谬,他们认为茶叶就是一种叫做红茶的树的叶子和另一种叫绿茶的树的叶子,被采摘下来再晾干,便分别成为了红茶与绿茶。


特别是19世纪的一些英国博物学家,他们根据购买到的从中国所输入的茶叶来确定,茶叶就是红茶树和绿茶树的叶子。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红茶是红茶树上产的,绿茶是绿茶树上产的”。


这种奇谈怪论,在茶叶输入英国的前200年间是最为正统的“研究成果”。直到19世纪下半叶,东印度公司将茶树的实物出现在英国人面前时,这种声音才真正销声匿迹。




东印度公司——称霸全球的商会


大航海时代来临,全球经济第一次出现了一体化浪潮。在欧洲人的经营下,封建生产方式一举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欧洲各国积极在亚非和美洲开拓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其中首要的便是亚洲市场的开拓



16世纪末,为抢夺亚洲市场,葡萄牙首先于1587年在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随后,英国、法国、荷兰、丹麦和瑞典紧随其后,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不过被大家熟知的恐怕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持续时间最长的,也对后世影响力最大。


英国东印度公司,全称“可敬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对外贸易之源。它于1600年12月31日成立,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经营特许状


这是一家经历了250年荣光的超级股份制企业,大部分盈利的年头都在与东方做生意,兼具开拓殖民地的任务。在荷兰衰落后,这家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到17世纪末,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垄断组织


公司将印度的资源,如稻米、棉花等行销英国和其他国家,赚得极高的利润。另外,该公司还从中国获取茶叶、生丝、瓷器等,赚得的利润经常有收购价格的数十倍之多。可以说,欧洲近代的崛起以及资产阶级流行文化的形成,是与其蒸蒸日上的商品贸易分不开的。


“亚洲普遍享有的伟大,业已为欧洲人所攫取。”




阿萨姆红茶——东印度公司最大的谎言


从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那天起,东印度公司即将茶业贸易作为自己的净利润之源。他们将茶叶包装成一种完美的外来奢侈品,在寒冷干燥的英国,茶叶成为上流阶层体现自己品位、身价的理想载体。


17世纪,一位名叫安娜·玛利亚的女伯爵发明了下午茶。她在每天下午4点,都会让女仆沏上一杯茶,并配以点心,取名“下午茶”。后来,在她女伴们的传播下,这种习俗传遍整个英国,而后又传遍了世界各地。上行下效,饮茶习惯于下一个世纪正式变成英国的象征



18世纪中叶,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量激增,东印度公司这个中间商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润额,一度曾达到每年获利数十亿英镑。


俗话说,树大招风。东印度公司在茶叶上高得出奇的盈利,让许多小公司垂涎三尺。他们为了分一杯羹,联名向法院诉讼东印度公司垄断。开始英国政府无动于衷,但后来,小公司们竟然抬出了刚刚出版《国富论》的自由贸易先锋、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终于迫使英国政府在1813年撤消了对东印度公司的皇家经营特许状


失去特许状后,尽管东印度公司仍旧控制着英国全部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对华贸易的垄断权仍旧大部分掌控在公司的手中,但一丝惶恐涌上公司的股东们的心头:新竞争者已经出现,公司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说什么是什么。因此他们一直在找一种东西,一种能让东印度公司起死回生的东西


两年后,也就是1815年,东印度公司的医疗队在阿萨姆地区发现了一种茶叶——阿萨姆红茶。这种茶叶产在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山谷,它具有烟味与苦涩味,泡出来并不好喝,当地人只好生嚼来吃


但对于东印度公司来讲,这确是他们最可能赖以翻身的续命丹。至少这是当时除了中国以外唯一的一个茶叶产区。如果东印度公司能善加利用,便能省下昂贵的进口费用,直接用印度产的茶叶将市场再次夺下。按东印度公司自己人的话:“再加上廉价的印度工人,种茶叶就和印刷钞票没有区别了。”


尽管东印度公司知道,这种茶叶不管如何种植和烹制都无法达到中国茶叶的水平,但他们还是愿意冒个险。在之后20年的时间里,他们开辟出500英亩试验田,改良该品种的茶叶。可阿萨姆红茶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无论如何都去除不了那股烟味与苦涩味。


东印度公司为该茶叶贴上了标签,夸大其词地称阿萨姆红茶是“可以与中国红茶媲美的新产品……它具有美味的麦香及完美无瑕的触感,如果佐以牛奶则能将其茶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最初,英国人并不清楚阿萨姆红茶的来历,还对其充满希望。但就在第一次拍卖会结束,大家首次享用这种茶叶时,发现它与中国红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东印度公司的谎言就此被揭穿。


184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面临着他们历史上最大的抉择。是继续花时间培植阿萨姆红茶,还是直接去中国寻找最优质的茶叶种子到印度来种植。


时间不等人,第二个选择便成了东印度公司的唯一选择。




茶叶——东方帝国的秘密


在英国人乃至整个欧洲人眼中,中国一直是个神秘的国度。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最神秘的莫过于茶叶这种东西。本书中据引英国人观点认为:“从中国人开始发现茶叶后,便几乎垄断了包括种植、采摘、加工、炒制以至于批发、出口的所有产供销环节。”


说来真不是如此,中国茶叶从唐宋时即进入日本和朝鲜。随后,经东南亚由海路传播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地。16世纪,更远传至波斯、俄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不过论起种植、加工和炒制,还是以中国出产的为最佳。



17世纪起,英国人饮茶巍然成风,需求量大增。但不幸英国不产茶,所有茶叶全部由中国进口,而唯一的进口商只有东印度公司。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东印度公司往往使用巨船运输各种货物时,顺带带上茶叶。这些巨船经常要在海上颠簸半年到一年,才能到达英国本土。


在海运中,长时间的捂压和颠簸,早令茶叶变质,叶色也由绿色转为红黑相间。但英国人不辨真假,认为原本茶叶就应该这个颜色和味道。可这个味道实在太过“浓烈”,英国人便像喝咖啡那样辅以砂糖、牛奶和柠檬等,形成了适合他们自己口味的奶茶。


1813年,英国政府撤销东印度公司的皇家经营特许状。从此,东印度公司不再一家独大,不少小公司也加入了竞争。他们使用着各种快船牟利,将茶叶运输到英国的时间从半年以上缩短到2个月。英国人这才首次欣赏到真实的茶叶样貌。而与茶叶交换的对等货物也由多种转变成鸦片一种。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英国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即五个口岸向英国开放。英国商人们开始做梦,他们想象着能将中国的丝绸、瓷器及茶叶一箱箱装船,由他们销往世界各地。但鸦片战争建立起来的新秩序绝对不稳定,中国人都对这场失败的战争怒不可遏,与英国人及法国人的敌对态度持续上升,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




 植物猎人——罗伯特·福钧 


在工业革命后,英国全国都获得了更加便利的生活。但大自然却从人们的眼中逐渐消失,直至最后成为一个远去的轮廓。一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此事感到悲哀,他们希望——或者花些钱也行,只要能抓住大自然的背影,就可以了。


恰逢此时,瑞典科学家林奈的著作《植物种志》出版,英国掀起了全国性园艺学狂热。人们竞相争夺各类从世界各地采集来的植物,好把它们种在自己的后院。特别是一种“英式风景画”在英国各地流行起来。


这种风潮吸引着一些人不惜远走重洋,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获得精神的满足,这些人就是——植物猎人。他们会将从远方带来的植物样本放到拍卖行,在票友和专家的协助下将价格一路哄抬走高。有的植物猎人甚至出海一次回国便腰缠万贯,一跃成为富翁。


罗伯特·福钧(也译作罗伯特·福特尼),是一位当时非常著名的园艺学家。他曾于1843-1845年接受伦敦皇家园艺协会委托,在中国寻找珍稀种子。他不负众望,找到100多种植物,如迎春花、蒲葵、栀子花、瑞香等,在英国引起极大轰动。除此外,他还将他这三年来的所见所闻写成《华北各省三年漫游记》一书。此书甫一推出,立成畅销品,为其斩获无数名誉与金钱。


东印度公司及时地物色到这个人才,以一年500镑的薪金(约合今天55000美元)以及报销全部旅途开销的待遇雇佣罗伯特·福钧,以茶叶猎人的身份重返中国,开始了一段茶叶007的旅途(其中故事完整的记录在《茶叶大盗》一书中),第一次将茶叶种子植株完整的带回英国,呈现在西方世界的眼前。



《茶叶大盗》目录:

1、1845年,中国,闽江
2、1848年1月12日,伦敦市,东印度公司
3、1848年5月7日,切尔西药用植物园
4、1848年9月,从上海到杭州途中
5、 1848年,浙江杭州附近
6、 1848年10月,长江,绿茶加工厂
7、 1848年11月,安徽省,王宅
8、1849年1月,春节,上海
9、1849年3月,加尔各答植物园
10、1849年6月,印度西北部省份,萨哈兰普尔
11、1849年5月和6月,伟大的茶叶之路,从宁波到武夷山
12、1849年7月,武夷山
13、1849年9月,浦城
14、1849年秋,上海
15、1851年2月,上海
16、1851年5月,喜马拉雅山脉
17、1852年,恩菲尔德·洛克皇家轻兵器厂
18、维多利亚时代的茶叶
19、福钧的故事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人是如何偷走中国“茶叶帝国”头衔的?
一文告诉你,中国茶究竟比英国茶好在哪里
史上最大的茶叶间谍案!
痛心的技术泄密:英国骗子从中国偷走两种树苗,中国损失百亿白银
我不知道贴图图
福琼之罪 : “茶叶大盗”潜入中国都干了些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