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色美如画的寄畅园,原先就是一座僧舍,却被改建成古典园林

来江南赏秋,无锡的惠山古镇不得不去。这里有江南古银杏,有百年红枫,更有精致的湖光山色。当然最著名的要数古镇上的园中园——寄畅园。这座占地面积才不到15亩的袖珍园林,却曾吸引清朝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先后18次到访。

乾隆皇帝写过这样的诗: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秦园”,也是寄畅园的别名。在明朝以前,该园址原为临近的惠山寺僧人的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无锡人秦金购得此处房产,就把它改成自己的私人园林,名“凤谷山庄”,也称“秦园”。秦金的后代,取“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的含义,才更名为“寄畅园”。

寄畅园内原先构筑了20个精致园景景观,每一道景观还有题诗一首,整个园区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神韵。因为园林的造型精致,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两帝十分喜欢这座园林。特别是“大诗人”乾隆,一生写作了约41863首诗词,其中单独写无锡惠山古镇寄畅园的就有169首,当年的乾隆皇帝算是寄畅园的“超级粉丝”了。

现代人能记住乾隆有关寄畅园的诗作,恐怕就这么一句了:“寄畅园中眺翠螺,入云抚树湿多罗。”如今的寄畅园,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园内的古树,大多在三、四百年以上,它见证了这座江南名园500多年的沧桑巨变。当初的园林主人,亲手种植的树木,想不到成为后代赏秋的好地方。

江南赏秋,之所以推崇去寄畅园,是因为寄畅园内的所有景色,就是围绕着一泓池水而展开的。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中。春有鸟语花香,夏有参天清凉,秋游红枫黄叶,冬有飞雪素裹。四季之景,各不相同,堪称一部“淡抹浓妆总相宜”的山水巨幅。

寄畅园南北长、东西狭窄,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站在寄畅园内,抬头望出去,两旁的锡山和惠山,如同就在园中,深邃且博大,这就是古人造园时“借景造景”的巧妙。

寄畅园内的池水,是从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引来的,通过假山叠成的,总长36米的引水山涧,设计成八个曲折弯道,让泉水自己顺流而下。每个弯道口,泉水发出来的流水声,似古人的“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发出的音响,所以人们也叫它“八音涧”。

寄畅园内秋天最美的景色,一是银杏,二是红枫,一黄一红染就了一园秋色。但是从前的寄畅园内并没有种植红枫树木,倒是有着榉树、朴树、糙叶树等色叶树种。因为传统的中式庭院中鲜有种红枫的,而红枫却在西方园林中较为常见。现在人们在寄畅园见到的红枫,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栽种的,至今已经成为园内非常有点睛之笔的树木。

据说有人曾总结出无锡最美的七棵树,其中之一就是寄畅园内的古香樟树。香樟,常绿大乔木,寄畅园还是僧房的时候,园区内就有多棵香樟树木,距今已有千年了。据说当年的康熙皇帝十分喜爱园内的千年香樟树,清朝的翰林院编修中也有记载:“寄畅园有樟树,大数抱,千年物也,圣祖每幸园,抚玩不置。回銮后,犹忆及之,问无恙否。”也不知道身在皇宫的康熙大帝,却为何总惦念着江南寄畅园的香樟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与美女石,故事里不全是传说
康熙乾隆疯狂打call的园林圣地,还山寨进颐和园,却游客稀少
寄畅园
江南水乡的“园中园”,康熙乾隆14次入住,还在颐和园仿造了1个
自称第二却天下闻名的泉水,千年未干枯,康熙和乾隆来了12次
苏珈推荐 丨惠山秋色已灿然,本周不去待来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