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兴旧居武康路393号

黄兴旧居位于武康路393号,建于1912年,英式古典主义花园住宅,占地面积740平方米。该组建筑平面由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相接而成。三角形部分临街,矩形部分位于南面。南面矩形为英国古典式,半露木构架, 陡坡顶。临街三角形部分为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其立面强调水平线条和垂直线条的穿插构图,并以深褐色面砖衬托出浅色的横竖线条。

此外,还有大量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的浮雕和装饰线脚。1916年7月,黄兴返沪并寓居此地,孙中山曾两次来黄兴寓所。黄兴逝世后,旧居花园内曾有大规模扩建,为世界社、上海国际图书馆使用,后改为世界学校。

福开森路393号世界社大厦,摄于上世纪30年代中叶。


黄兴简介

黄兴(1864—1916)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强。

黄兴

1898年入两湖书院。1902年赴日本留学,和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次年参加拒俄义勇队。1904年2月和陈天华、宋教仁在长沙成立华兴会,任会长,同年策划长沙起义未成,逃亡日本。1905年与孙中山筹划成立中国同盟会。1907年起,先后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和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和广州新军起义。

孙中山(二排右三)与黄兴(右四)、陈其美(右二)、王芝祥(右一)、黄一中(黄兴二子,前排左二)等人合影。摄于福开森路393号。

1911年4月与赵声领导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武昌起义后,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

1912年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设议院成立。孙中山、黄兴出席成立会。图为与会者合影。

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因与孙意见不合,拒绝加入。不久后旅居美国,积极策动讨袁,与孙呼应。1916年回国,10月31日在上海病逝。遗著编为《黄兴集》。

1916年12月21日至22日,设黄兴灵堂于福开森393号。

生死之交

1916年7月4日,黄兴由日本回到上海,入住位于福开森路(今武康路393号)的“黄公馆”。黄兴将在这里接待他的挚友蔡锷。黄兴和蔡锷虽为湖南同乡,但他们的相识相知,却是在共同留学的东瀛日本。从此,他们共同致力于革命,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奔走于四方。1916年8月18日,“讨袁护国”的英雄蔡锷因喉疾辞去四川督军之职,赴日本就医,途经上海。

黄兴派大儿子黄一欧到码头迎接蔡锷一行。黄兴也不远千里 , 从广东赶回上海看望蔡锷。8月31日,黄兴又抱病亲到码头送别蔡锷。两位老友依依惜别,再三互道珍重。此时,两人均已沉疴在身,深知这一次告别, 恐怕今生再难相见了。9月20日,蔡锷到达日本 , 入福冈大学医院治疗。然而 , 为革命奋斗一生的黄兴,终因积劳成疾,于10月31日凌晨4时30分病逝于上海,时年52岁。噩耗传来 , 远在日本福冈的蔡锷十分悲痛。他亲自拍发唁电,并托人代表自己前往祭奠 , 还抱病撰写祭文及挽联。挽联云:“以勇健开国 , 而宁静持身 , 贯彻实行 , 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 , 忽哭公天涯 , 惊起挥泪,难为卧床九州人。”

黄兴(左四)与孙中山(左二)等 

不久,蔡锷又撰一副挽联:“方期公挽我,不期我挽公,国事回思惟一哭;未以病为忧,竟以忧成病,大勇哪知世险夷!”这两副挽联情真意切,后人读之,无不击节而感叹!8天以后 , 即11月8日凌晨4时 , 蔡锷也因病危不治,病逝于日本,年仅34岁。当黄、蔡逝世噩耗传出后,全国上下深为悲痛。以黎元洪为首的北京国民政府,经国会议决,为这两位民国元勋举行国葬,建墓于岳麓山麓。在岳麓山麓,黄兴墓紧挨着蔡锷墓,守望相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一死一生,乃知交情。”这也是黄兴和蔡锷一生情谊的最好写照。

黄兴 (桑麟康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杨度、蔡锷和章太炎给黄兴的挽联中看黄兴
孙中山最欣赏的接班人,其实是这位少年英雄,父亲是黄兴
章太炎挽联讥讽孙中山
从公园忆黄兴
民国挽联精选
“护国将军”蔡锷不愧是文武全才 这12则题联写得太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