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真的是用银子买东西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论朝代如何更替,货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发现,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曾被当做货币。其中既有金、银、铜、铁,也有海贝、珠玉、丝绢、粮食……甚至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比西方足足早了600多年。


最早的货币——海贝


人类早期的交易形式是物物交换,但物物交换中对于物品价值的计算过于复杂,且容易发生纠纷。如果换不到满意的物品,或交换双方对交换的物品价值有争议,就有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人们最终在众多商品中选择了一种大家都接受的物品——海贝——作为一般等价物去和其他物品交换,这就形成了最早的、最原始的货币。

海贝

海贝自然形成、质地坚固,又方便计算,且贝壳曾被看作辟邪或吉利的象征,特别是其产自海中,对于内陆的人们来说,产自海中的贝壳来之不易,具有一定的收藏和玩赏价值,其自然而然便成了货币。

《盐铁论·错币》中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夏朝人尚黑色,所以贝一般选采(或染制成)黑色,称为玄贝。可以确定,贝在夏朝时就已经起到了货币的作用,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就已经有货币了


金属铸币的出现


商周时期,贝币有了分类:海贝、石贝、骨贝、铜贝和包金铜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人们对贝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货贝的产地在沿海地区,只有通过贸易交换、贡赋等渠道才能传到内陆,因此,此时由于货币来源的不稳定使得交易不便,人们便开始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例如陶、石、骨、玉等。人们用这些材料制作了和海贝外形相似的可代替海贝进行交易的货币——仿贝币。商朝晚期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青铜币也应运而生。因其外形很像贝币,人们大都称其为铜贝。其贝面凸起,模铸了一道贝齿,由于没有文字,古钱贝学家称之为“无文铜贝”。铜贝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铸币。铜贝的出现开启了金属铸币的先河。            

无文铜贝的正反面

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被金属铸币所取代。因政治原因和各地的人文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货币,其中主要有: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及秦国独用的环币。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并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这种形态的货币从此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孔方兄”成为钱币的代名词也由此而来。

刀币

布币

布币

蚁鼻钱

蚁鼻钱

秦汉以来的货币,通常在钱文中都要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三铢、五铢等。直到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形制仍沿用秦时的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一贯)则重六斤四两,那么一枚铜钱约重5克。一般来讲,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以换到1000—1500文铜钱。“开元通宝”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铜钱不再用钱文标明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初唐武德开元通宝

金开元通宝

盛唐开元通宝


纸币的出现


北宋年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公元1023年)的成都。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买一匹卷可能就需要九十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交子便应运而生,代替铁钱流通。最初的交子只是民间商人们为了方便交易而发明的一种存款凭证,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交子逐渐具备了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的货币。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益州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专由16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的认可。


“禁银”的时代


在明代以前,我国主要以铜、铁为货币材料,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唐宋时期,白银在商品贸易中的使用也越加广泛。但在有一段时间里,金、银甚至是铜钱都是禁止流通的。实际上,在元代,基本上只有纸币这一种合法货币通行,金、银和铜钱一律禁止使用。人们只要拿着元帝国发行的纸币,就可以买到东西。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国家发行了中统钞后,先禁钱,后禁止民间买卖金银,这使得元朝的货币制度成为了单一的纸币流通制度。除了公元1308年—1311年间,以及公元1350年后纸币和铜钱并用外,元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国家都实行单一的纸币流通制度。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诏令全国一律使用纯纸币“大明通行宝钞”,禁用金银。除此之外,朝廷还禁用了丝绢作为货币,公元1394年,更是连铜钱都禁用了。朱元璋甚至为了确保“大明通行宝钞”的流通,下令:凡有举报民间拒用钞票情况的,一经查实,政府赏给举报者白银250两。而那些为了赏银举报他人的人,被人戏称为“二百五”,这就是民间“二百五”的由来。而官府赏赐举报者白银250两,实际上又变相地承认了白银货币的地位。


白银的崛起


直至明代中叶废除“禁银”政策之后,一夜之间白银才成为中国主流货币。由于当时中国所占据的世界经济和贸易核心的地位,进而以白银为货币本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在19世纪中叶英国确立金本位之前,白银一直是世界的主流贸易货币,并主宰了国际贸易近400年。公元1435年,明英宗下诏“弛用钱之禁”,铜钱才得以恢复使用。公元1436年,明英宗再次诏令全国“弛用银之禁”,废除了禁银令。到了嘉靖四年(1525年),官俸已经用白银发放。

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省”  

大明通行宝钞


货币黄金


对于黄金货币性的认识和黄金货币的普遍使用,是在战国之后的事情。关于黄金的货币性,《管子·国蓄》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史记·平淮书》记载:“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汉书·食货志》记载姜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其中有“黄金方寸,而重一斤”。从这里可以认定,黄金至少在中国西周时代,就已经作为了货币。但大量使用黄金则是在进入战国以后。

据中国学者统计,《战国策》中记载了53次使用黄金作为货币的史实。但在先秦时期,黄金的价值却要远低于白银,因为先秦时期黄金的产量要远高于白银,且较容易开发。这就使得黄金早期的价值不仅比白银低,而且有条件成为除青铜外的另一种重要金属货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不论淘取河里的金或者挖掘冲积层中的金,都只需要最简单的劳动;而银的开采却以矿山劳动和一般比较高度的技术发展为前提。因此,虽然银不那么稀少,但是它最初的价值却相对大于金的价值。

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后的2200多年以来,由于中国人习惯于把黄金使用在工艺品、装饰品、宗教寺院、皇家建筑等方面,且黄金比白银更稀缺,黄金作为货币的现象越来越罕见,而铜钱、铁钱则日益成为流通的金属货币。

参考文献:   

苗延波——《货币简史:从货币的起源到货币的未来》      

叶世昌——《中国金融通史》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百度百科——铜贝、海贝 、交子、开元通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贴】中国古代钱币材质
探索·发现《孔方春秋》解说词
中国钱币的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货币
由古代交易钱币的变化入手,分析币制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钱币上承载的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