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星医药出售和睦家 医院这门生意到底赚不赚钱?


社会资本投资医疗,从某种角度上很好地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但仅仅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医院是讲究中长期投资的,并非是资本所认为的可以实现“短平快”收益。

和睦家医疗与复星医药“联姻”10年,如今“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7月30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将与TPG(德太投资)在内的原和睦家其他几名股东联合,向新风天域(NYSE:NFC)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和睦家股权。

对和睦家来说,这是一次“完美”的借壳上市行动。交易完成后,新风天域公司将更名为“新风医疗集团”,交易代码变更为NFH,继续在纽约证交所交易。相当于和睦家以另类的方式在美上市,企业价值约为14.4亿美元(约合99亿元人民币)。

复星医药方面,与2014年和睦家估价约3亿元美元的价格相比,此次总值约5.2亿美元的价格将让复星医药获得约16.47亿元的收益。

收费不菲却并未盈利

和睦家医疗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领先的高端外资医疗连锁服务机构,定位于为中外高端人群,提供包括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至康复的一站式医疗服务。

目前,和睦家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青岛、杭州、博鳌等多城拥有9家医院(2家在建)和14家诊所。和睦家的重要客户群体包括外籍人士和境内的高净值人群,比如知名演员孙俪就是在和睦家生的孩子。

公告显示,收费不菲的和睦家营收也颇为可观,不过并未实现盈利。经安永审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睦家的总资产约为54.1亿元,所有者权益约为33.1亿元,负债约为21亿元;2018年度实现收入约为20.6亿元,实现净利润约为-1.8亿元。

资本退出医院

眼下,随着医改向深水区推进,医药企业的盈利难度在加大。

随之而来的是药企出售医院的消息频发。A股上市药企中,景峰医药(000908.SZ)、益佰制药(600594.SH)、华润三九(000999.S)等相继在转让旗下医院资产。

2018年12月25日,景峰医药宣布以1.5亿元的价格将成都金沙医院100%股权出售给德阳第五医院股份有限公司。景峰医药方面称想聚焦主营业务,更好地聚焦国际化高端特色仿创药的发展战略布局。

2018年12月19日,益佰制药也宣布以6.6亿元,向淮南和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淮南朝阳医院管理有限公司53%股权。近年来,益佰制药不断在医院领域攻城略地。面对这次的出售,益佰制药则认为可以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回笼资金。

除此之外,华润三九也在今年1月24日公告,通过挂牌转让方式,转让了所持有的深圳市三九医院82.89%股权,相应成交额为人民币9.26亿元。华润三九表示交易有利于公司盘活资产,优化公司资产配置,同时将给公司带来约6.8亿元资产处置收益。

除了药企,一些“业外资本”也在谋求抛售。

常宝股份是曾经想要大力发展医疗服务现在却想要退出的几家公司之一。它主要从事天然气用管、锅炉管和机械管等专用钢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制造业公司,受行业下行、国际油价下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影响,常宝股份近年业绩出现下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常宝股份谋求多元化探索,发力大健康产业。

常宝股份在2017年,合计作价近10亿,拿下什邡二院(100%股权)、洋河人民医院(90%股权)、单县东大医院(71.23%股权)三家医院。

不过仅隔了一年多,在2018年11月28日,常宝股份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当前实际经营情况,董事会同意公司退出医疗服务行业,进一步聚焦能源管材主业。

短视的资本与长回报周期

从目前资本剥离医院的案例来看,普遍投资的周期并不是很长。

药企方面,由于目前经营业绩总体不佳,药企需要出售一些资产来补血,增厚财务报表,另外,在医疗服务方面,有些药企在2015年和2016年做了不少并购,但是产业链的延伸似乎并未给药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行业面临各种改革,把一些标的资产卖掉,也算是落袋为安。

其实,包括药企等在内的资本,投资并购医院的这波热潮,始于2013年,之后在2016年达到井喷状态。

谁料匆匆两年物是人非。2018年起,很多资本出售医院资产。核心的原因在于,资本的短视与医院的长周期回报极不相称。

社会资本投资医疗,从某种角度上很好地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但仅仅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医院是讲究中长期投资的,并非是资本所认为的可以实现“短平快”收益。深圳市非公立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华侨医院董事长廖志仁表示,以一个二级医院投资为例,需要投入两到三亿元的资金;要达到盈亏平衡时,也是三到五年之后,要达到盈利,整个周期算下来也需要八到十年时间。

眼科、脑科等专科医院受追捧

随着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及社保控费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医院交易后整合和运营提升的难度更加明显,导致现阶段医院并购交易的活跃度下降。

普华永道发布《2013年至2018年中国境内医院并购活动回顾及展望》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医院共发生199起起境内外并购交易,交易规模为241亿元。在历经2016年爆发式增长后,中国医院并购进入调整期。综合医院和医疗管理集团在2018年投资金额比2017年均有所下降,分别为约50亿元和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专科医院在2016年至2018年为投资热点,2018年交易金额达82亿元人民币,此外,眼科、脑科等技术壁垒高且产业链价值高的专科,受到综合型上市公司及医疗管理集团的追捧,跃升为2018年的投资热门。

眼科专科连锁复制性高,可以实现跨地区的扩张。其中爱尔眼科可谓是一个标准的样板,目前在全国一两百个地级市几乎都打败了当地的三甲医院,市值逼近千亿元。

爱尔的成功在于单个门店的成功多地复制,在一二线城市布局成熟后都渠道下沉,发掘广大蓝海,满足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医疗需求。集团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运营效率提升,产生规模效应,形成标准化模式。

同时,爱尔眼科还放眼海外,在2017年以1.52亿欧元收购西班牙眼科医院集团clinica baviera s.a. 90%的股权,实现业务向欧洲的扩张,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全球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

作为上市公司,爱尔眼科还自有一套并购生意经。

由于新建医院往往要承受2~3年左右的亏损期,因此直接由上市公司收购医院可能对当期业绩造成一定拖累,爱尔眼科于2014年开始设立收购基金,推出“体外孵化模式”,即在体外开设医院,当体外医院达到一定成熟期后,再分批注入上市公司。

深谙经营之道的爱尔眼科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靓丽的财报。2019 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爱尔眼科本季度实现营收22.45亿元,同比增长28.50%,净利润为2.99亿元,同比增长37.84%。

看来,医疗服务虽然不是一门赚快钱的生意,但它可以有很好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增长。如何平衡资本收益和回报周期需要投资管理者更多的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办医政策利好,“民营医院”引爆医药市场
2018年中国医院并购报告出炉 眼科医院成并购大热门
医疗服务投资机会多点开花
高瓴资本增持一家黄金赛道公司(干货!)
2年浮盈超200%,高瓴重仓医药股有何奥秘?
12家上市医药企业设立超百亿元并购基金|财经|经济|证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