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胶东地区简史(上)

笔者居住的山东大致可分为内陆和半岛两部分,胶东半岛即是山东半岛的一部分,又称“小山东半岛”。胶东半岛是山东半岛胶莱河以东的区域,面积3万平方千米,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3个地级市。

胶东半岛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于山东丘陵的一部分,主要有胶莱平原和胶东丘陵两个地形区。胶莱平原位于胶东半岛西南部的即墨、平度、莱西一带,南起胶州湾,北至莱州湾,是胶东半岛地势最平坦的区域。

今天就来说说笔者目前所居住的胶东地区的历史。胶东地区,指胶莱谷地及其以东具有相似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山东半岛地区。按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可细分为烟台、威海等胶东丘陵地区,和青岛、潍坊等胶莱河两岸平原地区。

胶东三面环海,西接山东内陆地区,隔黄海与韩国、日本相望,北临渤海海峡。胶东地区优良港口众多,海岸线曲折,是区别于农耕文化的海洋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沿海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基地,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是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

胶东一名的由来,来自于秦汉时期的胶东郡,胶东国,历史最出名的胶东王就是后来的汉武大帝刘彻、刘小猪。

但胶东地区的历史不止于秦汉,而是自上古时期就非常有名,上古时期山东地区属于东夷部落,而东夷是我国古代东方人数众多的一个部落群,位于东方,故夷人称为东夷。

夷,是用大弓的部落的名称,由生活习惯而形成部族之名,又因位于中国的东方,而被称为东夷。《说文》日“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弓者已之讹变,大则矢之讹变也。”

夷之名,并非中国之外的部族,而是中国以内居于东方的部族的总称。故《大戴礼·千乘》云“东辟之民曰夷”,意即东方偏僻处的人叫夷人。

东夷起初分布于河北易水及燕山一带,后来因人口繁衍,随着氏族组织的分裂,东夷族分成人夷、鸟夷、郁夷三大支。鸟夷约在夏商时期分成三大支:南支从山东南下江淮;西支直到河南、山西以至陕西;北支经内蒙古和东北,直到朝鲜半岛或黑龙江以北。只有风夷停留在山东的中西部。

人夷,商代叫人方。人方盛于夏代,有攸、條、修等部族,都分布于鲁西、晋南、豫东一带,到商代中才逐渐消亡。从夷族分出另一支部族,亦仍以夷为号,因为善于利用大弓捕射飞鸟,即以鸟为图腾,而夷的含义也由人而转为鸟。

商周时期人夷衰落,而鸟夷却繁衍昌盛起来,所以商周时代所指的东夷,多指鸟夷而言。而鸟夷诸族亦往往以东夷自称,亦即夷方。金文载商征夷方。卜辞也载商末帝辛十祀九月甲子,卜“征夷方”。说明自商代中叶直至商末,夷方昌盛,对商朝的统治大为不利,商朝便持续数百年对东夷进行征伐,商纣王为了掠夺奴隶,又向东夷侵扰,这就是《左传》所说的“商纣为黎之蒐而东夷叛之”。商人已由殷出发到雇,至鬲、已至齐,即深入到东夷的后方,直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但东夷诸族并没有因商朝不断征伐而衰落,他们由于族大人多,始终拥有强大的势力。《后汉书·东夷传》载;“夏侯失德,夷人始畔。自少康以后,世服王化,遂宾于王门,献其乐舞。桀为暴虐,诸夷内侵。……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士。”这个淮俗并非指淮河,乃指山东东部的潍水。岱即泰山。

夷方在山东一带,构成对商王朝的忧患。纣王为了解除这一忧患,于是趁周文王姬昌新死,以为周人无力东侵,便向,山东进发去征讨夷方。纣王倾国的兵力东征,首都空虚,结果,夷方在商的打击下归服之时,周武王姬发却载着周文王的丧车日夜进军,直捣商都。纣王无兵可遣,只得指使奴隶作战。奴隶倒戈起义,商都不攻自破,商朝随之灭亡了。

商亡后,夷方又与商的遗族武庚等联合,对付周人的东侵。所以,当周刚灭商之后,接着便派周公、召公东征东夷,迫使东夷降服于周,向周进贡贝布。当周武王一死,三监与商朝王裔武庚立即起兵抗周,这时东夷也与他们联合,这对周朝却又造成新的纷乱,故当周公出师平定三监及武庚之乱后,又曾派兵伐东夷。

而东夷族在胶东地区生活的主要是莱夷。而历史记录的主要的胶东地区活跃的族群和国家自夏朝开始至春秋结束。

夏朝时期,夏王朝有许多方国和部落,胶东封有“过”国。据唐朝《〈史记〉正义》引《帝王纪》记载,夏朝时,寒浞把奡封在过地。国国在今胶东莱州城北,这应是能够查到的胶东的最早的封国了。

商朝时期,胶东地区是商王朝统治的一个方国,称莱国。史书记载,夏、商时期,胶东称莱夷。

《后汉书·东夷列传》载:“王制云:东方曰夷,……昔尧命羲仲宅嵎夷,曰阳谷,盖日之所出也。”《书·尧典》孔注曰:“东表之地称嵎夷。”马螎注:“嵎,海隅也,夷,莱夷也。”

《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记载,西周建国之初,周武王“封师尚父子齐营丘”,“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也说明了莱夷族在商朝时期就建立了莱国。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前五六七年齐灭莱(山东黄县东南有莱子城)。莱是东夷大国,莱国灭亡后,齐地扩大一倍以上。”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也说过:“周灵公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灭莱(今黄县东南),莱是山东半岛上一个东夷大国,齐地因之扩大了好多。”

这都至少说明了莱国应是占据了胶东的绝大部分区域。虽说莱国的中心区域史书有多种说法,有的说在莱州、黄县(今龙口)一带,有的说在即墨一带,也有的说在登州(今蓬莱)一带。还有一说莱都在胶莱河附近临朐以东一带,但不管怎么说,莱国的绝大部分区域是在胶莱平原上,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归城城址出土了大量遗物,在归城以东沿黄水河畔的鲁家沟、东营周家、东庄头、集前赵家等村区域百余年来也先后有重大考古发现。这充分说明莱山脚下的黄水河流域是胶东半岛青铜文化的中心区域,曾为莱国政治中心的国都。

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夏君夷民、封邦建国”制度,建立了为数众多的诸侯国。姜太公封在齐国,国都在营丘(今临淄地区)。齐国东部是莱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因“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说明了西周初期,莱国还不服从周王朝的管辖,因而与“太公争国”。

但齐国国君姜太公因地制宜,在开国之初就实行了革新、开放,农、工、商三业并举的治国之策,齐国很快就强大起来,周成王时,还使人“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齐国正是有了这样的尚方宝剑,加之自身势力的强大,很快就争霸中原,并于公元前567年灭了莱国,从此胶东地区划于齐国版图,直到秦灭齐。

秦朝时胶东地区有胶东郡,西汉时有胶东国,东汉及三国时有胶东城。这也是胶东地区的由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至四十六郡,实行的是以郡统县的二级行政制度,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政区建置的开始。胶东地区设立胶东郡,治所即墨(不是即墨城址,而是在现平度市东南,莱西市西南方)。

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个以胶东命名的行政建置。当时胶东郡还包括了胶莱河西岸的部分地区,西至现潍坊城区、安丘、高密、昌邑等地。胶东郡下设腄县(今烟台福山区)、黄县(现龙口市东)、高密等县,还设置了夜邑(现莱州市)、密(今昌邑东)淳于(今安丘东北)等。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王,胶东为胶东国,田市为胶东王,国都仍为即墨。

刘邦击败项羽后,建立汉王朝。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之上还设有行政监察区,亦称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名。胶东地区设有胶东国、东莱郡、高密国等。胶东东南沿海的现海阳、即墨、崂山等地划归琅琊郡,琅琊郡归徐州刺史部管辖。

汉文帝十六年(前16年),置胶东国,立悼惠王之子刘雄渠为胶东王,都即墨。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雄渠因参与七国之乱,胶东国除,其地分为胶东郡与东莱郡。

汉景帝四年(前153),复以胶东郡置胶东国,封刘彻为胶东王。因刘彻年少,未就国。前150年,刘彻被立为太子,胶东国除。前148年,复置胶东国,封刘寄为胶东王。

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废胶东国,置郁秩郡。胶东城,胶东国除后,平度改名胶东。

东汉时期,全国重新划分郡、县,州刺史改为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实行中央以下州、郡(国)、县三级政制。原归琅琊郡管理的胶东东南沿海的不其等划归东莱郡。胶东国和北海郡合并为北海国,东莱郡、北海国均属青州刺史部。

三国时期,胶东地区属曹魏辖地。魏在地方行政区划上沿袭东汉,实行的仍是州、郡、县三级政制。东莱郡、北海国仍均属青州管辖,只是原北海国的昌安、高密、安丘、夷安等南部县划归了城阳郡。东莱郡的壮武县划归了城阳郡。东莱郡治所仍为黄县,北海国治所迁至平寿(今潍坊市区西南)。城阳郡的北部、东部区域在胶东地区,治所是今莒县。

西晋时期,政制同前期。只是胶东地区新设长广郡,辖原东莱郡的长广县(今莱阳东)、不其县,北海国的挺县等。原北海国改北海郡,治所仍为平寿。长广郡治所不其,东莱郡治所迁至掖县。三郡均仍为青州管辖。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时,胶东地区设三郡,东莱郡、长广郡、东牟郡。东牟郡由东莱郡分出,东莱、长广二郡治所同前,东牟郡治所在今烟台牟平城区。

南北朝时期,北魏拓跋氏统治时,皇兴四年(公元470年),胶东地区东部设光州,西部属于青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山东省的东部称胶东而不是鲁东呢?
山东十大失落城市,济宁两地赫然在列!
山东省一县级市,人口超70万,名字起得“很霸气”!
行政区胶东半岛
山东十大古城,临清排第十。
《过国探原》作者吕茂东先生访谈录(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