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说奸臣祸国,有些忠臣也会误国,历史上有哪些误国的忠臣

忠臣良将自古就是国家的脊梁,尤其是在乱世时他们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气节更是值得被称颂和学习。

都说奸臣祸国,然而忠臣也会干出误国之事,他们虽然忠心可佩可敬,但作为朝堂上辅佐君王决策的执政大臣,仅有忠心是不够的,给你那么大的责任,也需要有那么大的能力。

下面要说的这些人虽然忠心一片,却也因自身原因使得国势日糟。

赤胆忠心却误国,是他们自己也不想看到的,然而在其位就要受其责。

一、东汉忠臣——王允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王允美人计除董卓。

东汉末年何进为了诛杀宦官势力引董卓入京,然而董卓入京后废立汉帝,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屠戮文武大臣,几乎要篡汉自立,危亡时刻王允挺身而出,说降吕布斩杀董卓拨乱反正,王允成为再安汉室的最大功臣。

眼看着汉朝能够重新走上正轨,然而王允在铲除董卓后以为大局已定,开始志得意满生出轻敌之心,结果逼反了董卓余部的西凉军阀,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叛军击败吕布攻陷长安。

王允不愿逃亡,被杀殉国。他死后,汉献帝成了西凉军阀争来抢去的傀儡,皇权自此荡然无存,最后被曹丕篡位灭国。

王允对汉朝忠心耿耿,却刚将汉朝从水深中捞出就又推进了火热之中。

二、北宋忠臣——何栗、孙傅、李若水

何栗,北宋靖康末年宰相,靖康之耻后绝食而死以身殉国。

1126年金军第二次南下侵宋,此时指挥第一次东京保卫战胜利的大臣李纲已被罢官外放,老将老种经略种师道病死,小种经略种师中也已战死,勤王大军也被遣散,东京城根本无力像第一次那样坚守。

因此宰相唐恪建议迁都长安,主战的何栗认为还会像金人第一次入侵那样最后以双方议和结束,却不考虑实际情况就坚决反对迁都,断送了最后的生路。

他除了号召勤王外别无良策,又在金军围城后病急乱投医的听信孙傅说郭京的神兵可以破敌,导致汴京被攻破,金军破城门后为了减少损失,以议和为名要宋钦宗到金营谈判,宋钦宗不愿前去,何栗却劝他前往,结果两人一起被囚禁还被迫写下降书。当时就有人称何栗误国。

孙傅,北宋靖康末年同知枢密院(国防部长),随徽钦二帝北狩,死于异国。

金军围城后孙傅上城头激励士气“日夜亲当矢石。”,他见金军势大后迷信道术,任用妖人郭京招募市井游民无赖组建六甲神兵,将其当成杀手锏,认为可以大败金军,有人质疑,孙傅还恼羞成怒,结果他寄以厚望的神兵一触即溃,被金军追着就攻进了城里。

金人诱骗胁迫徽钦二帝和太后、太子以及整个皇室出城进入金营,孙傅本来不在名单之列,但他认为自己“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主动前去,之后随徽钦二帝被押送北上,第二年就死于金国。

李若水,北宋靖康末年吏部侍郎,被俘后大骂金人被残忍杀害。

金军破城后,李若水受命参与双方议和,宋钦宗第一次被诱骗进金营后受尽屈辱,金人欲擒故纵放他回城后,又让他出城谈判,这次宋钦宗不愿前往,“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

李若水却被金人欲擒故纵的伎俩蒙骗,认为再去一次也无妨,上次不就放回来了吗,因此力劝宋钦宗出城。

结果这次宋钦宗彻底成了人质,金人剥下宋钦宗的龙袍废掉他的帝位,李若水这才看穿金人的嘴脸,悔恨不已,抱着宋钦宗不让金人脱龙袍,并大骂金人,最后被杀。

三人虽然忠心耿耿,但是他们的作为实在是不忍直视。虽然最后都求仁得仁了,但徒留忠臣之名,于事何补呢?

何栗被囚金营时写了一首诗:“念念通前劫,依依返旧魂,人生会有死,遗恨满乾坤。

可说是三人的内心写照。

三、南宋忠臣——张世杰

张世杰原是元军,后来投奔南宋,多次拒绝元朝招降拒不投降,可谓是对宋朝忠心耿耿。

他作为宋末三杰之一,长期执掌军队,被流亡小朝廷视为最大支柱。

然而张世杰的军事能力实在是一般,虽说宋亡已成必然,但在他的指挥下残宋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每况日下。

焦山之战张世杰下令每十条船相连下碇停泊在长江中,没有命令不得启碇,表示必死的决心。结果和曹操一样被火攻,宋军大败死伤惨重,再无力阻止元军进兵临安。

崖山海战前,有人献策抢先占据出海口可进可退,张世杰却认为在海上逃来逃去不如决一胜负,于是再次祭出铁索连环船的大招,结果不必说,全军覆没,十万人集体殉国,另一位三杰陆秀夫抱着末帝投海而死,张世杰也船沉溺亡,宋亡。

在同一个坑里摔两次,还是自己亲手挖的坑。

同为三杰之一的文天祥就说他:然其人无远志,拥重兵厚资,惟务远遁。在福建取胜后不思进取却搜罗海船,闻警遽浮海南去,天下事遂不可为。厓山之战不守山门而作一字阵,于是船皆绑缚不可动,不能攻人而专受攻,惜乎其不知变而徒守法。

四、建文帝忠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齐泰、黄子澄是建文帝的辅政大臣,方孝孺是建文帝的顾问大臣,三人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被俘后都宁死不屈被残忍杀害。

三人在能力和眼光上比宋钦宗的三个忠臣强上不少,不过也只是强那么一些。

三人是建文帝削藩的主要推手,让建文帝觉得削藩轻而易举,结果不但丢了江山也丢了小命。

齐泰作为兵部主官还是很有见地的,不过他把事情想的过于容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不顾没有将才的情况就力主伐燕,而且昏了头让朱棣的老部下去逮捕朱棣。

黄子澄则更加不堪,削藩已经再明显不过还怕打草惊蛇,将朱棣三个儿子放虎归山。又推荐李景隆为大将军,结果五十万大军大败,黄子澄懊悔不已“大事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

方孝孺则在朱棣渡江兵指南京已经大势已去下阻止建文帝出逃,“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军,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明史说三人: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

本来不急着削藩徐徐图之的话会至于君亡臣死吗?朱棣完全是被逼反的,起码也是被逼提前造反。

五、大明忠臣——史可法

史可法,南明忠臣,扬州城破后拒不降清被杀。

以当时南明的混乱来说,让史可法力挽狂澜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不过他和马士英身为决策一把手对局势的崩坏都难辞其咎。

史可法作为南明弘光朝的辅政大臣,却无远见,看不清时势,竟然主张“联虏平寇”,希望借助清朝的力量去剿灭李自成,完全看不到清军的威胁,真以为清朝是好邻居给崇祯报仇的。

在内部党争中他又选择将朝政拱手让于马士英,自己离开中枢到江北督军却又不能掌控军队,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本来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死后,其妻邢氏因儿子幼小不能服众,提议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等于变相让史可法掌控军队,但史可法认为高部是流贼出身坚决拒绝,错失良机,自己练兵来不及,送上门的外援又不要,手里没有自己的部队,你就是有万千韬略也使不出来啊。

幕僚阎尔梅劝他进军收复山东、河南作为屏障,留守战略要地徐州再定进退,而史可法在高杰死后认为大势已去,一心以退保扬州为上策,完全是坐等敌人来攻。

这些忠臣都是一心为国,希望可以报效国家,虽然亡国非他们之愿,但局势其实是本来不会起码不会马上糟糕到那种程度的,却在他们的领导下,反而加速了崩溃的进程。

自己所守护的却被自己亲手打碎,忠心一片却误国,当真是最大的悲剧,不得不让人叹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桧向金人求和,大臣上书:请斩此贼,否则我投湖自尽
武则天的人才使用方法:既能使用忠臣,也能使用奸臣
两宋之际的太学生运动:伏阙上书、纳金救驾,救亡之心可歌可泣
大奸臣秦桧作的两句诗,至今广泛流传,竟然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是忠臣?还是奸臣?(含音频)
《大宋宣和遗事》中记载的那些奸臣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