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羞耻感

                                                         审稿:蓝薇

   文字稿&录音


主讲人:蓝薇


应用心理学硕士。从事心理咨询时数大于2500小时。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和精神科病房2年实习,持续接受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中美高级精神分析班、中德格式塔心理疗法、情绪取向婚姻家庭治疗国际认证课程等长期连续性培训。参与国家“863” 项目的地震灾难所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重点课题研究,在国家科技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一篇;合作精神分析专业译著《穿越孤独》;担任《中国心理治疗对话》杂志第3辑责任编辑。

卫生部认证心理治疗师(中级);劳动部认证心理咨询师(二级);中美精神分析联盟武汉分会秘书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个体咨询和婚姻咨询。以心理动力学为主的整合取向。擅长缓解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改善强迫现象;改善人际交往、提高亲密关系质量;修复心理创伤;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激发创造力和潜能;个人心理成长分析。


文字稿

    大家晚上好,我是蓝薇“,很高兴这个星期和大家这里相聚,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羞耻感”。

羞耻感文化

    羞耻感其实是一个在我们中华文化里面非常让我们熟悉的领域。比如说我们的文化里面强调要”知耻而后勇“,无论是儒家的文化还是法家的文化都非常强调知耻的重要性。儒家文化把”礼、义、廉、耻“当作人的四德,当作为人处事的根本。而孟子认为,”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羞耻的话,你就根本算不上是人。我们中国人平常的生活、教育当中,也会注意要让孩子知道廉耻,当我们骂一个人”不要脸、厚颜无耻“的时候,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批评。

羞耻的临床表现

在咨询室里面我们看到的羞耻感是什么样的呢?

我有一个来访者,他第一次来到咨询室,坐下之后,把头深深地低下,埋在他的双肩之中,然后告诉我说他马上要考试了,可是他现在还没有办法开始复习。他对自己感觉到很糟糕,认为自己的自控力很差,觉得他身上一定是有什么问题。

而另外一种羞耻的病人,可能跟我们平常的印象非常不一样。我有一个来访者,当他在咨询室的时候,他会有一种非常不耐烦的样子、神情,他的表情会表现的好像很急躁,随时准备着要批评我或者挑剔我,或者要对我说的话表示不满意,要置疑我有没有能力可以帮到他。这样一个病人会让我觉得压力很大,好像我必须要时时刻刻小心我的回应,以免激怒了他。为什么这样一个病人我会觉得他也是受到羞耻感的困扰?后面我们会一起来看当人羞耻的时候会有的行为反应。

羞耻感的定义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羞耻感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它指的是一种觉得自己有过错、有缺陷或者无能,或者比他人低下的时候,引发的一种痛苦的情绪,而且它基本上是产生在跟他人的关系之间,人际互动当中。当把自己跟别人相比,无论是外表、言行或者出身不如他人,或者表现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者理想,甚至是觉得自己失去控制、失去信心的时候,都可能会体会到羞耻的感觉。罗彻斯特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GershenKaufman在书中写到,“羞耻是灵魂的疾病,它是自我体会到的关于自我的一种最令人心碎的体验。羞耻是我们体内感受到的伤口,它把我们和自己分开,同时也把我们和他人分开。”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在人际关系当中的不适感它都和羞耻有关,羞耻也跟愤怒和内疚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它和暴力行为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体会到羞耻感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差劲,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它是一种针对我们自身的情感,它是所谓的对人不对事。也就是说我们并不需要去做一些让我自己觉得不好的行为而感觉到羞耻,我们可以仅仅因为自己自身的存在而感觉到羞耻,它是一种觉得自己有问题、有缺陷、不如其他人的感觉。

羞耻感的特点

羞耻感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跟其他的情绪不一样,其他的情绪往往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失的,就像我们听一个笑话,你是不可能笑一整天的。也就是说这个情绪过去了你会慢慢恢复到一个比较平静的状态。可是羞耻感不一样,它会潜伏在我们的体内,不会自然消失的,除非它得到注意和处理。这也就让我们对羞耻感的工作受到很大的挑战,同时它也给我们这些父母的教育提了个醒,也就是说当你羞辱孩子的时候造成的这些伤害它很有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让他在今后的人生当中都被羞耻感所折磨,尝到痛苦的滋味。

第二个特点是,羞耻感它是一种隐秘的情感,它最不容易被我们承认、识别,所以也很不容易得到释放。当人感觉到羞耻的时候,会尽量减少面部表情,尽量回避跟他人的接触,把自己藏起来,因为我们不希望自己这个样子让别人看到。但是其他的情感不一样,其他的情感比如说当你悲伤的时候你可能会哭泣,这样就会有人知道你很难受,会安抚你。当你愤怒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火,这样你就让别人知道别人侵犯了你的界限,他做了侵犯你的事情,他应该停下来。所以羞耻感跟其他的情感非常不一样,它不主动地去交流一些信息来获得帮助,它也不主动地释放这种情感。

第三个特点就是羞耻感它是一种掌控其他情绪的情绪,也就是说当你感觉到羞耻的时候,你会切断其他的正面情绪。比如说兴奋、愉悦、好奇和探索的感觉。当我们觉得羞愧的时候,会把这些感觉都收回来,让自己缩在自己的小小的感觉的堡垒里面,不要再向外探索,以免感觉到更糟糕。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朋友聚会里,当你听到一个朋友提到一个话题,突然你想到了一个有关这个话题的非常有趣的笑话,但是突然一种情感涌了上来,然后把你压了下去,让你没有说出来这个笑话,而是把它藏在了心里,让你在整个聚会当中保持沉默,只是微笑和倾听,那种把你压下来的情感就是羞耻感。

羞耻感的功能

和其他的一些负面情感一样,一定程度内的羞耻感它是有适应性的,它有它的功能,它有时候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去适应外在的环境。比如说婴儿他会通过去判断母亲的反应,如果他看见母亲换尿布的时候对尿布流露出一种厌恶的感觉,当他开始自己用厕所、自己学习控制排便的时候,母亲就奖赏他、鼓励他。所以孩子他就会把这种羞耻的感觉跟肮脏联系在一起,把这种愉悦的自豪、自尊的感觉跟洁净联系在一起。所以羞耻感它是有它独特的适应功能的。但是如果羞耻感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影响到我们对自身的认知的时候,那它就是危险的,也就是说它就有可能是一种病理性的羞耻,而病理性的羞耻它有时候会带来的结果是暴力。

羞耻感和暴力

我们来看一看羞耻感和暴力有什么关系。有学者认为,羞耻感是一切的暴力,无论是针对个人还是一些特定人群的暴力,最本质的起因。要理解羞耻感和暴力的关系,我们就需要知道当人体会到羞耻的时候会有的几种行为反应。

羞耻感的四种行为反应

美国精神病学家Donald Nathanson提到过这样一种羞耻感的模型,是当人羞耻的时候,会有以下四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是回避,我们会离开其他人把自己藏起来,回避那些让我们感觉很痛苦的评价。

第二种反应是否认,也就是我们通过做一些事情来否认自己的感觉,比如说当人觉得被这种羞耻感折磨的时候,为了缓解痛苦他开始酗酒或者开始拼命抽烟,或者开始去酒吧彻夜不眠不休,让自己忘掉这些感觉。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就是让我们忘掉这些不愉快的感觉的存在。

第三种很有意思的是,自我攻击。也就是说我们会在别人批评我们之前先自我批判,来避免别人对我们的攻击。或者是为自己的不足进行恕罪。这个是我在咨询室经常会碰见的,比如说我的来访者他来到咨询室他就告诉我说,医生我知道我遇到这个问题,我自己有这个缺陷、那个缺陷,因为我自制力不足,我这个人很懒惰,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这些全部都是问题,我就是没有办法改善。因为他很害怕被批评,他在被批评之前就先自我批判,这样至少他觉得我可以让别人知道我虽然很糟糕,但起码我是有自知之明的,而且还期待别人听到我都已经这样自我批判了,我都已经知道我的问题了,你就不要再说这么难听的话、再来批评我、再来让我更难受了,所以它也是自我保护的反应,它也是一种防御。

最后一个就是攻击他人。也就是说当你感觉到羞愧的时候,你就会直接去攻击那些指出你不好的、批评你的人,你就直接地发飙,或者找一个理由羞辱对方。比如说我们经常见到小孩骂人的例子,有一个小孩骂另一个小孩说,“你这个混蛋”,另一个小孩就说,“你才是个混蛋”,所以直接攻击对方,这也是我们被羞辱的时候的反应。

这四种反应都是我们通常会使用的去应对羞耻感的方式,我们很少会只用其中的一种,但是可能对于不同人来说,其中的某一些会经常被启用,而另一些会少用一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攻击他人是体会到羞耻感之后的行为反应。

当人体会到羞耻感的时候,人们是觉得自己很无力的,觉得我很差劲、我很无能、我有缺陷,我比不上别人,而对此我是什么也做不了,我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这种感觉是让人在一个非常被动、动弹不了的很绝望的位置上。因为我们都不太喜欢脆弱和无力的感觉,我们都喜欢体会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可以改变一个不利的处境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会通过愤怒这种看似很强有力的情绪,来去遮蔽那种让人无力的羞愧感。为了应对羞耻的感觉,我们会把内部的对于自己的指责外化到外界,或者他人身上,然后对外界或者他人感觉到愤怒和攻击。就好象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愤世嫉俗的言论,有时候当我们觉得非常痛苦、羞耻的时候,就攻击一些外在的他人会让我们感觉稍微好一些。

自体心理学视角

1、羞耻感与自恋

在1968年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他最早提到了另外的一个影响的变量,在羞耻感和愤怒攻击行为之间,就是自恋。他认为当人感觉到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受到攻击,受到威胁、受到贬低的时候,就会发生自恋受损。当人感觉到自恋受损的时候他就会产生自恋暴怒,也就是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通过愤怒来缓和自身的羞愧和无力感。

2、自恋暴怒与愤怒的区别

自恋暴怒它跟一般的愤怒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来自于人的自恋受损,也就是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受到伤害。一般的愤怒是我们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会有的一种反应,当我们的利益受到合理的对待,问题合理的解决以后,这种愤怒是会消失的。可是自恋暴怒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因为你威胁到他的存在,威胁到他这个人本身的价值,所以他会非常的愤怒,到一个很极致的程度,以消灭你为目的。

有一个例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二战的时候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在刚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开战,是因为他感觉到他们在凡尔赛之战当中受到了羞辱,这种羞辱引发了自恋暴怒,激发了他的报复之心,于是他开始谋划了一系列的战争。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是因为他觉得犹太人对于他们德国人来说,就像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他认为犹太人应该对整个德国经济的衰退负责任,所以他认为他威胁到了德意志民族完美的存在,所以必须要消灭这些犹太人,德国人才可以重新回到一个完美的正常的状态,这是他认为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面,原始的夸大自体的力量,他把德国人理想化成为一个夸大的完美的群体,而把内在的羞愧感投射到了犹太人的身上,要消灭他们,以重新达到一种世界大和、一切都完美的幻象。

3、羞耻感、攻击性与自体发展

科胡特认为,当人在自体发展的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外界的回应,没有办法去形成一个内聚性的自体的时候,那么他的自体就可能发生碎片化,这样一个碎片化的自体在受到自恋的伤害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这是一种挫折之后的反应。

所以从一个人性观的层面来说,自体心理学是相信“性本善”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给一个孩子足够的回应,去镜映他的夸大自体,给他足够多的爱和抚慰,他就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也有爱的、很亲社会的一个人。但是如果他在一个很糟糕的环境里,他就可能会发展成一个恶魔。在这一点上,科胡特他的观念其实跟早期的精神分析的观念以及一些其他哲学流派的观念是非常不同的,因为经典精神分析是相信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也就是认为人是“性本恶”的。可是在科胡特看来,人类的这种攻击性他是外界环境的失败导致的一种反应,他并不是人内在本性的一种表现。

自体心理学还认为自恋的程度事实上是一个很大的影响人是否会呈现攻击性的变量,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自体越加脆弱,那么你体会到的羞耻感愈加痛苦,愈无法去应对这种羞耻感,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在你被羞辱的时候产生愤怒和攻击性,或者暴力的行为。更加可怕的是,很多的研究都发现,当人们有这种愤怒、暴怒或者攻击的反应之后,他们回过头来会很后悔,他们会为自己失控而感觉到羞耻,所以慢慢就会变成一个羞耻到愤怒、愤怒又到羞耻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这样一个可怕的循环。

羞耻感如何影响婚姻

同时,那些羞耻感很强烈的人,他们也更容易在亲密关系当中出现暴力的行为。他们很可能会在亲密关系里面去羞辱对方,或者使用家庭暴力、身体上的暴力,这种暴力对他们来说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损害另一个人的自尊来获得自己自尊感的提升。所以越不懂得处理自己内部负面情绪的人,越容易通过这种模式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表现出来,伤害到他的伴侣。

我们前面讲到了,羞耻感它是一个很隐蔽的情感,他其实是没办法让伴侣发现他为什么会这样的,他也没办法去求助,所以他痛苦呈现出来是伤害对方,对方也会觉得很痛苦,所以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就会这样恶性循环、互相损坏、互相伤害。他的伴侣就会以为她的丈夫是一个经常发脾气的人,就会认为他的脾气不好,是愤怒的问题,所以他们也很难识别出来这本质上是羞耻感导致的问题。举个例子,我有位来访者是一个男性,但是他的妻子作为一个女性挣钱比他多,他对于这一点是感觉到伤害他男子的自尊,所以经常当有一些事情触及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就会感觉到很羞愧。有一次他需要跟他妻子要钱,因为他把钱花掉了,他把家里的钱花光了就去跟他妻子要,这个时候他感觉到很羞愧,于是他出来的反应就是他冷嘲热讽去说他的妻子,他就说你一天到晚在外面忙来忙去,也不着家,也没看到你挣什么钱,你这个工作付出了这么多,一天到晚也就拿这么点钱回来,也不够我们花,你为什么不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这个就羞辱到他的妻子,他的妻子非常愤怒,于是他们就大吵了一架。这是典型的羞耻感引发的亲密关系当中的矛盾。

导致孩子羞耻的家庭教育

我也想讲一讲在我们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当中常常呈现出来的羞耻感。什么样的家庭比较容易培养出这种感觉到很羞愧的孩子呢?

1、第一种就是会羞辱孩子的家庭。在孩子自然发展成长的一些过程中,孩子会有的一些身体的反应或者情感的反应,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甚至还会被羞辱的话,那么孩子就很可能会对一些自己身上最正常的部分感觉到羞愧。比如说当发现3-5岁的孩子在自慰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会变得很紧张,孩子公开场合不自觉的开始玩自己的生殖器,家长会觉得很丢脸,或者是有时候在学校、幼儿园的老师也会觉得很丢脸,于是他们会开始羞辱这个孩子。比如说有一个极端的情况是,有一个小孩他5岁的时候他就在被窝里面自慰,被老师发现了,这个老师就当场把被子一掀,当着其他小孩子说一些羞辱他的话,这个时候就对这个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个孩子他就会觉得他的性的本能、他渴望愉悦、享受愉悦的这些最自然不过的反应是一种让他羞耻的东西,是一种很糟糕的、应该被消灭的东西。其实孩子是在通过去抚摸来探索自己的身体,他通过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去探索整个外界的世界,所以这些行为里面是包含了孩子一些非常好的、非常值得去肯定、去引导孩子的一些正面的品质的,他的探索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欲望、是需要得到鼓励的一种欲望,但是同时他也是需要得到父母的调节的,父母有个功能,就是需要去调节孩子的这些生理的反应,这些兴奋的程度。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自慰,去跟他说,“我知道你这样很舒服,知道你很好奇,你想试一试,看看这样会有什么感觉,但是这件事情是隐私的事情,你不要在公共场合做,你下次可以自己一个人到房间里,把手洗干净再做,这样你也不会生病、不会感染。”当你把这些说清楚,孩子就不会觉得被羞辱。

还有一种对孩子的羞辱是一种对人不对事的批评教育的方式。比如说有一些家长他们批评孩子,不是说批评孩子这个行为做得不对,应该怎么做,而是会这样说: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笨蛋,看你那个熊样。”

“我养条狗都比养你强。”

“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孽,生了你这么个东西。”

这样的指责和批评,他都是针对孩子这个人本身的自我价值的一种攻击,当被人身攻击的时候,这个孩子内在就会相信我这个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就是一个不应该的存在。

2、第二种情况是,除了来自家庭的羞辱,孩子其实也会经常遇到来自外界环境的羞辱,比如说有些孩子可能会由于一些他先天的特征被其他的孩子嘲笑,比如说跛腿的孩子会经常被别人嘲笑,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作为、父母不积极主动保护孩子被外界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兄弟姐妹嘲笑的话,对孩子而言他也仍然会受到伤害。

3、除了以上两种很明显我们知道会导致孩子羞愧感的家庭之外,第三种家庭叫做完美家庭,他也会养出这种深深的感觉到羞愧的孩子。我有一个来访者就是这样,从他跟我讲到他的家庭教育里面,我觉得很奇怪,因为他家一切都很好,他家庭经济环境很好,他的父母有很好的工作,他的父亲在家里很有威信,他的妈妈也很温柔、体贴,把他当朋友一样,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和睦,基本上不吵架。他说到其他人都是羡慕他们家,有这么好的、这么明事理、这么开放的父母,可是为什么这个孩子他就是不开心呢?父母他也有跟我一样的疑问,他也会觉得我们家什么都很好,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是不对劲。这样的所谓完美父母,他们会花很大的精力在孩子身上,去尽力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他们会努力的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很高的成就,让他出类拔萃。

然而在这个背后有一个这样的逻辑:我们已经为你把所有的外在的环境都已经打造好了,我们已经给你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所以你应该快乐、应该幸福、应该出类拔萃、考上名校——你应该完美,否则你就是有问题。所以这个孩子一旦他没有考到班上前5名的时候,他就会被一种羞耻感所淹没,他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他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就是会觉得很痛苦。但是与此同时他连不开心都不可以,因为他的父母不允许他不高兴,他的父母的逻辑是:“你都已经生活在一个这么幸运的家庭了,你怎么还能够生在福中不知福”。所以这个孩子甚至都会为自己的这种羞愧的感觉而感到羞耻,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该有这些感觉。这样的孩子他接受到的教育暗示着即使他不能成为神,那也应该是人上人。

这些父母为什么会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事实上他们往往是很投入、很用心的父母,但是他们投入越多,他们就越无法承受家庭教育的失败,他们也就越无法承受孩子身上呈现出来的问题和缺陷,因为他们会觉得那个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他们有时候会宁愿去否认问题的存在,甚至他们知道孩子的情况已经造到无法否认了,他们才会带孩子来看。事实上这样的父母本身也是被羞愧感折磨的,他们不允许自己做不够好的父母,不允许自己给孩子的教育是不够好的,也不允许孩子表现的不够开心。

4、还有一点是有时候父母自身处理情感的方式也会带给孩子一种误解,比如说如果父母去否认情感,父母自己会说“没有啊,我从来不会自卑,我从来也不会觉得羞愧,你看我从来不会不开心”。他们自己否认情感,或者他们缺乏应对负面情感的方式,或者他们用一些简单粗暴的孩子去指导孩子应对负面情感,比如说当孩子悲伤的时候,他说“你别想这么多就好了”,或者是父母太过积极,急着要去扑灭孩子所有的负面情感,比如说当孩子因为他养的宠物小狗死掉而伤心的时候,父母会很紧张,因为他没办法看到孩子拥有负面的感觉,于是他很快给孩子买一个新的小狗替代了。如果父母处理情感是这样一种方式,就会让孩子误以为拥有人类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种缺陷,这样的孩子他会认为人性本身就是不可以接受的,他会认为自己本身是人而羞愧。

针对羞耻感的咨询技术

针对这些充满羞耻感的来访者,我们要怎么去进行工作呢?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跟这些来访者工作的一个小小的经验。

当那些对自己本身的一些情感、需要、愿望都感觉到羞愧的来访者来言,我们需要对他做的是大量的正常化的工作。我们要去允许他们接纳自己身上的一些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所谓的正常化,也就是让来访者意识到他的反应完全是正常的,所有经历过他的这些经历的人都会有他这种反应,而不是他出了问题或者他存在缺陷,而是当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就会有相应的反应,也就是让来访者知道,他的情感反应是由外在事情的刺激、或者内心事件的刺激导致的。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个来访者他的妈妈从小不在身边,他主要是要自己照顾自己,所以他是一个被严重忽略的孩子。他现在就存在一种精神分析叫做假性独立的状况,也就是说他否认自己有任何对他人的依赖和需要,他觉得我自己就可以自给自足了,我是不需要其他任何人也可以生存下去的。如果有人需要我,可以,没问题,我就陪一陪他们,但是那是他们的需要,我是不需要亲密的。所以这个背后的问题是,他对于自己需要照顾、渴望亲密、渴望依赖的愿望是感觉到深深的羞耻的,如果要去对他这样的感觉做一个正常化,我们会怎么做呢?

我可能会这样对他说,“当你小时候很需要照顾的时候,你妈妈是经常不在你身边的,有时候如果我们作为人的长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我们就会觉得那些需要本身就不应该存在,因为你越需要、越渴望,你就会越失望、越痛苦,然后慢慢的连需要妈妈这件事情本身就变成一种折磨。所以慢慢的我们就会觉得我们应该自己满足自己,而不要去期待别人。如果有时候体会到自己需要别人的时候,都会让你觉得羞愧,好像这表明你太无能,不能自己满足自己。”

在这个里面,第一我去反馈了他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些情感,比如失望、痛苦、羞耻、以及对他母亲的需要。第二我反馈了他的防御,也就是他为了让自己不再失望和痛苦,所以让自己不再有期待。这是一种防御、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反应。第三我也正常化这种行为,我让他知道,我们都会这样,只要是人都会有这些反应,这些反应是非常自然的,最后我也去诠释了他的假性独立,让他知道这个假性独立是因为需要得不到外界满足之后的一个正常的反应。

对于这样的来访者我们需要反复、长期去做这些肯定化、情感反应、正常化和诠释等的工作,慢慢的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可以接纳自己,慢慢他也会越来越少的为自己感觉到羞愧,越来越多愿意在你面前去暴露自己一些内在的情感、想法和愿望。他回到生活当中,跟其他人交往也会变得没有那么羞愧,所以他也变得没有那么需要把自己藏起来,也就是他跟其他人打交道时候也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安全。

好的,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还有接下来的时候欢迎大家提问。

问题1.自卑与羞耻的区别?羞耻的根源也是自卑吧? 有什么参考书吗?

答:自卑和羞耻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考虑,第一就是羞耻感它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情感,也就是说小婴儿也可以体会到羞耻。比如说当他很热情的呼唤妈妈的时候,妈妈没有反应,这时候我们会看到小孩落寞的低下了头。那就是一种羞耻的感觉;但是自卑呢,它包含着一些对自我的评价。所以它是会更加晚出现,至少是在我们拥有自我意识之后才会出现。

问题2.有什么参考书吗?科胡特的书好难读。

除了科胡特的书还有一本叫做《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除此之外,还有一般比较通俗的读本叫做《自恋》,这本书也推荐大家可以去看。《自恋》作者SandyHotchkiss 。

问题3.如何区分自恋、自卑、羞耻感之间的差别?

把这几个中间有联系的概念放在一起去比较,这个对我们理解是有帮助的。首先自恋它在自体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一种先天的素质,它是一种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的能量,它也是我们自体发展的一种源动力。而自卑我们通常讲到的是自卑情结,它指的是包括情感、愿望,还有对自己的观念、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心理上的这些元素的集合。而羞耻感它是一种情绪,也就是说他像伤心、像难过、或者像愤怒,他是一种情感上的描述。

问题4.有时候羞耻与自卑的感觉像是一样的?

觉得自卑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会体会到羞耻感,因为羞耻感他是自卑情结里面核心的一种情感。

问题5.那个自慰被发现的小男孩,他后来有什么症状?

像这种被家长批评和羞辱的情况大量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实例当中。但是单一的受伤的情景,不一定就会导致某些特定的症状。相反的是,真正心理的障碍和症状,是一系列长期积累的小小的事情,最终形成的,也就是一个单一事件是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人格和问题的。

如果我们展开想象的话,这个孩子他除了这个之外的很多的行为都受到父母羞辱的话,他的自恋会受到伤害,自体会没有办法很好的发展,之后他可能会发展成一个自体有缺陷的人,也就是他会很容易体会到羞耻感,他就可能会有相应的一系列症状。

谢谢大家,也期待在之后一捧心土的新的活动当中继续见到你们,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分析中的羞耻理论综述
抑郁:与羞耻相关的现象之四
QQ空间
五步教你摆脱致命的人类情感
羞耻在冲突理论以及自体心理学理论中是如何被理解的?
玻璃心的人,为什么伤人伤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