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座苏杭之间的宝藏小城,仅仅为了一口枕头肉粽都值得专门去一趟

本文授权转载自

24季私享家

苏杭之间,浙北广阔平原与太湖接壤之处,便是湖州。

初夏的湖州城,道路宽阔整洁,行人稀少安静。要不是晚高峰的堵车,你根本不会发觉这是中国最富裕地区的地级市中心。

虽然湖州清冷,但那口口有肉的枕头粽、那最精致地道的江南吃食,已经足够温暖来客的胃肠。

▲ 湖州自古就是富饶之地,不过现在显得默默无闻,比如面积比湖州小近一倍的嘉兴,GDP却是湖州一倍。节奏慢、适合养老才是外地人对湖州的第一印象。

湖州,才是江南粽子的朝圣地

初夏时节的湖州,大街小巷都有粽香。

说到粽子人们首先会想到嘉兴、会想到五芳斋。毕竟《舌尖上的中国》加持,蔡澜也盛赞过,好像嘉兴是中国粽子之都似的。

▲ 《舌尖上的中国》出现的嘉兴粽

至少嘉兴人金庸是不认的。

辗转各地,流落半生,他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里只出现过湖州枕头粽。

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鲜肉,端的是美味无比,杨过一面吃,一面喝彩不迭。《神雕侠侣》

扬州湖州粽子店,丽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韦小宝去买……他总在粽角之中挤些米粒出来,尝上一尝。自到北方后,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鹿鼎记》

▲ 三角粽饱满,枕头粽清秀。凭借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嘉兴三角粽迅速占领了高速服务区。而嘉兴粽企,早年间还都要向湖州人请教手艺。

圆胖的三角粽,其实就是江南一带传统的「角黍」。

100多年前,湖州人「诸光朝」创新出独具匠心的枕头粽,也创立了中国最早的粽子品牌。长条形做到了口口有肉;同时也增大了箬叶接触面积,在香味、口感上更胜一筹。

当时湖州正值富庶,茶馆、戏院、鸦片馆盛行,枕头粽也在这些地方开始流行起来。从中午到凌晨,长长的街巷里都能传来叫卖粽子的回音。

▲ 春秋时期,粽子有了第一个名字「角黍」,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尖角状。而湖州战国时期属楚国,因多菰草而被称为「下菰城」。至少在江南,湖州是粽子文化的发源地。

现在湖州最著名的连锁粽子品牌有二:国芳和诸老大。

国芳粽,胜在家常。虽然缠线松散,肉馅不多,但一枚只要4元左右,是湖州人日常的最好选择;

▲ 国芳粽,外形、缠线是一个粽子好坏的首要标准。

而诸老大,则让人失望。价格比国芳高一倍,早上在门店买的蛋黄鲜肉粽,下午拆开发现粽叶的青绿色腐烂已渗入米里。

▲ 诸老大经过多次改制易手,早已失去了往日荣光。店铺很好看,在本地却不讨喜。最可恨的是,这样的粽子居然投诉无门,湖州消协的电话都打不通。

只有在市井巷陌的「粽娘」手里,才能尝到带着手掌温度的湖州粽。

传承了妈妈、外婆手艺的粽娘,出手又快又准。

十几秒就能包出一个枕头粽,还间隙均匀地缠上7道线,每个粽子还整整齐齐一手长,重量差上下不过5g。

▲ 粽娘,湖州当地对技艺精湛的包粽人(多为女性)的称呼。湖州粽的特殊形状让叠粽叶比三角粽更难,手法、缠粽子的力度都自成一派。

和工厂生产的粽子不同,老底子的枕头粽选材更讲究。尽管上世纪猪肉、糯米都要凭票购买,但老湖州都决计不会亏待一个粽子。

箬叶,江西产的更韧更清香,还要一张张手工清洗;猪肉,用太湖黑猪的瘦肉、板油或五花;酱油,一年以上黄豆酿制为佳;糯米,更挑得没一颗沙砾——几百年前,诸老大就是这样起家的。

▲ 24季找到了乔沐山粽子,其名字来源于粽娘们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乔木山」。自小学习外婆手艺的几个粽娘阿姨们,坚持手作,用更精致的原料和做工传承着湖州粽味道。

每当清明、端午裹了粽子,洗沙和肉粽子肯定是孩子们偷吃的首要目标。

肉粽,是要用「扎实」来形容的。箬叶紧实地包住肥瘦肉与糯米,一拆开就是动物油脂的醇香,咬一口更是满口绵糯。

即使是最简单的白粽,好赖也裹上一块猪板油同蒸,蘸点白糖,同样软糯清香。

▲ 舌尖顾问董克平词穷,只说是粽子上品,好吃。

枕头粽在内陆不出名,在港台反而有人懂得品鉴。从「珍品九如湖州粽专卖」到老字号「鼎泰丰」,湖州粽早已融入台湾味道。

只是很多台湾人不懂湖州姓甚名谁在何处,更不会懂,湖州粽是多少旅台人士的莼鲈之思。

▲ 杭嘉湖三地逃难到台湾人甚多,尤其在台北。最传统的湖州粽子,反而在对岸得到辉煌的延续。

在湖州市区,如何「百坦」地从早吃到晚?

每个湖州人都有一门终身必修课:「百坦人生学」。

百坦,就是湖州方言里的「别着急,慢慢来」。吃饭要百坦吃,走路要百坦走,遇上事也要百坦百坦解决。

慢下来,才有心思享受美食。湖州的一日三餐虽然不如苏杭精致多样,但自有一套江南人的安逸。

▲ 湖州市区吴兴区、南浔区是最传统的江南水乡。得益于千百年水乡的文化、物质积淀,湖州男人眉宇间行云流水,女人也是油盐不愁。

江南人的早晨都好面。

以阳春面为基底,各地都有钟爱的浇头:苏州人偏爱鳝丝及焖肉,杭州人热衷笋片肉及爆腰花,而在湖州,一碗「双交面」最得人心。

所谓双交,是指以酥肉、爆鱼做浇头。五花肉叠上好几层焖制,酥烂;爆鱼,用水乡众多的草鱼刺少肉嫩、价格不贵。

▲ 湖州人不迷信老字号,深知家附近门脸破败的小馆子才内有乾坤;更没人着急赶「头汤面」,慢腾腾踱进面馆,吹口气吸一口湖州细面才是正经事。图源@图记途忆

但湖州人并不是什么事都能百坦百坦来的,比如去「荣祥家常菜」吃午饭。

地处社区、门头简陋,十一点多却已经没位子坐。有的老湖州早上刚跳完舞,洗个澡就赶紧溜到这家馆子占座了。

湖州有很多打着「老法菜」名号的馆子,可老湖州心里,这家的味道才是正宗。

▲ 湖州传统菜,当地人叫老法菜,其实就是融合了苏杭风味的家常菜。取材多样,鱼虾蔬菜猪下水,样样都来;口味鲜甜酱皆备,红烧菜甚至偏咸。

水乡物产极尽丰富,连家常菜也烧得滋味丰足。

老法虾仁,虾仁笋丁青豆蛋黄丁同炒勾了薄芡,要碟醋蘸着吃有蟹味;

▲ 老法虾仁

红烧大肠,上海人看了心花怒放,其实酱色浓郁却不带甜,肥厚的大肠口感才是精髓;

▲ 红烧大肠,味道偏咸,白切更佳。

荠菜青椒咸菜笋片同炒的黑鱼片,最合江南人口味。先是荠菜的清苦,然后再衬托出鱼肉的鲜甜……

 

▲ 炒黑鱼片,咸鲜甜,鱼肉也新鲜。

还有老法菜里的大菜烂糊鳝丝、鱼末鱼肚……看似用料很多,味道丰富,其实都是些下酒菜!

难怪隔壁桌的老湖州,中午就要了瓶黄酒,慢慢地饮。

▲ 荣祥家常菜内景。在滋味丰富的菜式面前,江南人都爱「咪点小酒」。

晚上及至深夜,各种花样的主食一样能温润湖州人的肚皮。

湖州馄饨。猪油打底,馄饨大个得像勉强扣起的衣襟;

▲ 施史馄饨

埭溪松毛汤包。要上一客汤包,一碗葱叶骨头汤。小汤包一泡,就兼具松叶清香和骨汤的鲜美;

▲ 松毛汤包。特色在于用松针垫底蒸制。但面皮也有不同,既不像苏州小笼一样薄透,也不像衢州小笼一样厚实,而是厚薄适中,微微带些蓬松。

煎包粉丝汤。湖州煎包个小,褶子煎得酥脆,粉丝用山东细粉,比杭州的更细更Q弹。

▲ 煎包、锅贴、煎饺,最好搭配都是一碗粉丝汤。相比杭州,湖州版明显更实在,也更清透不糊烂。

汤汤水水,才是江南。

其实很难用「宝藏」、「美食小城」这样的词汇形容湖州。

最经典的江南吃食,在黑墙白瓦马头墙间升起的炊烟里,图得不过是个暖心暖胃,自在安耽。

▲ 湖州吴兴区美食地图。湖州安逸的气氛很适合放松,市区也小,基本打车十元左右都能到。

离开市区,湖州味道也在每个小县城里

安吉的竹林万亩,莫干山的山幽鸟鸣,南浔的水巷纵横,南太湖的浩渺烟波…无论是山野、水乡还是渔家,湖州人自古都是吃喝不愁。

那股子天生不用为稻粱谋的气质,贯穿了湖州人与物。

▲ 湖州下辖吴兴、南浔、安吉、长兴、德清。成分很复杂,美食文化也很丰富。最北部的长兴人,大部分为北方移民,说的是语调粗硬的北方官话;而相邻的湖州市区吴兴、南浔相似,却都是最传统的江南水乡。

长兴丨干挑面

干挑面之于湖州长兴人,正如拌川之于杭州人。

▲ 干挑面

不同于江南人的汤汤水水,性子耿直的长兴人偏爱干挑面。干挑面师傅眼疾手快,猪油酱汁铺底,滚水碱面挑拌,几分钟就给你端出一碗来。

干挑面吃得是个简单爽利,韧性十足。浇头也简单,萝卜雪菜到卤蛋、肉圆、牛肉,丰俭由人。

钱塘江以南,就再无这样有味韧口的碱面。

南浔丨练市羊肉

杭嘉湖平原的秋冬季,没有什么比一碗红烧羊肉更直指人心的了。

▲ 南宋皇室南迁,上等人携金带银,而平民百姓带来了蒙古羊。改放牧为圈养,结合当地的桑叶投喂,演变成今天的湖羊。

「桑柴蒲头烧羊肉,打巴掌不放」。练市俗语粗暴地道出羊肉美味的秘诀:用桑柴加热,余温可以帮助收汁,也能更好地去膻入味。

柴火灶、大铁锅,带皮羊肉随着气泡微微颤动……吃惯了北方羊肉的美食家唐鲁孙,一样会被湖羊征服:「太湖水域,厥壤肥饶,草木明瑟,湖羊在这种洞天福地长大,食青芝啜玉露,羊肉焉能不腴润甘鲜,人夸上味?」

安吉丨竹笋

广东人有句话:「无鸡不成宴」,在安吉人心里应该是「无笋不成席」。

▲ 安吉处在天目山环抱处,地形凹陷、水汽丰盈,最适宜竹子生长。画家吴昌硕在外地挂念就曾说:「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

从每年入冬一直到来年的六七月间,冬笋、春笋、鞭笋轮番上市。就算没有新鲜笋的时候,安吉人的餐桌上也少不了腌笋和笋干。

竹笋从被挖出泥土开始,鲜味也在同步丧失。因此最好吃的笋菜,只来源于安吉农家:或切丝重油爆炒、或切丁过油炸成笋饼、或与竹林本鸡同炖……没有了笋,好像菜里没放盐一样索然无味。

吴兴丨太湖三白

湖州人的四季餐桌都少不了鱼,而C位当属湖州独一份儿的太湖鱼鲜。

▲ 湖州作为进水口地区,有着整个太湖地区最清最好的水质,也孕育出最天然的湖鲜。

白鱼,肉质细嫩。对半剖开,撒上葱姜酱油,蒸条清蒸就行;白虾,壳薄肉嫩。可以生腌做醉虾,也可以简单白灼;银鱼,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玉簪,炒蛋蒸蛋做羹,极鲜美又极落胃;还有同样脂黄流油的太湖蟹……

德清丨新市茶糕

作为鱼米之乡,江南从不缺少对糯米制品的想象。

▲ 茶糕以前是拿来配茶吃的,因故得名。而现在人们无暇喝茶,才演变出用豆浆来配茶糕的习惯。

新出笼的「茶糕」热气蒸腾,边上的豆浆还在锅里翻腾……茶糕配豆浆,就是新市人心里最美妙的早餐图景。

问一句「茶糕还有伐?」只是入门级别。再要一根油条包上茶糕,油条脆、皮子糯、内馅咬一口肉汁四溢……这才能宣告你明白了地道的湖州味道。

▲ 湖州还有馄饨、千张包、周生记的鸡爪……

湖州这片土地从来没有受过地震、水灾或台风的侵袭。湖州人对此相当自豪,在地歌手就唱过「伐管哇头金山银山,还是自家屋里赞」。

其实几百年前,古人早就说过了:「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感谢民俗学家沈鑫元、菜菜及乔沐山的支持)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出品 

编辑 | 邱小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去了粽子的老家,不是嘉兴
中国粽子 不接受鄙视链!
沪苏湖高铁获批!上海人未来去湖州更方便了,一路风景无限!
嘉兴的粽子,为什么是最中国的粽子
嘉兴粽子
金庸笔下美味无比的湖州枕头粽,在他手中重塑再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