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雨季的新藏线去见离天最近的阿里(新疆段)

穿越雨季的新藏线去见离天最近的阿里(新疆段)

卷子

明知七月不是最好的季节,但留给我的时间只有这个段落了。离开喀什之后,再自驾万里来到叶城走上新藏线,可能性将会很小。所以,必须出发,哪怕雨季带来泥石流、塌方、路被冲垮,也不回头、不放手。

新藏线的最好时间是5、6、9、10。去年国庆曾有计划,但没有约到伴,计划流产。但新藏线就此存放于心中。

因为七月的工作特别繁忙而重大,所以直到7月10日工作终于了结才开始制订行程。打了几个租车电话,又打了几个包车电话,问了几个走过阿里的老兵,一天之内便迅速做了决定。

同车型,租车700,包车1600。我们最后选的是包车,因为一车两人行走在雨季的新藏线,前后没有任何呼应,多少会有安全的顾虑。包车师傅是老汽车兵,曾在新藏线运送物资往返过若干次。车是牛头车,看着挺威武,让人放心(彪悍的外表有时恰恰掩盖了一些虚弱)。

第一天定车,第二天就准备出发。但是赶上喀什封路且关停加油站,于是推迟到12号出发,正好空一天做行前准备。我其实并没有做任何详细攻略,有大方向即可,其他路上的事路上解决。

我做好迎接一切的准备,买了一堆吃食,估计一周的补给都够了,——事实是,我们已经遭遇了最坏的情景(后叙),但食品消耗不到1/5。 看来以后出门,首先要被精简的就是零食了,有一点巧克力、压缩饼干和水用来预防不可控的突发,足够。

零食与水,冲锋衣、氧气袋、些许药品……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准备了。

叶城是我的第四次相见,西藏是我的第二次。但新藏线和阿里是我的第一次。

冈仁波齐刚刚热映,我煽情地宣称:我要去见冈仁波齐了。

我把口号喊早了,结果人家冈仁波齐根本没现身迎接我。此为后话。

最后的行程如下:

D1:喀什-叶城

D2:叶城-三十里营

D3:三十里营-日土(实际停留在死人沟)

D4:日土-狮泉河(死人沟-狮泉河)

D5:狮泉河-札达-普兰

D6:普兰-日土

D7:日土-三十里营

D8:三十里营-喀什

被路遇的自驾族诟病:为什么要走往返?回头路多没意思啊。但我就是为了新藏线而来,往返又如何?我相信没有一种路途会是彻底的重复。当然更重要的理由是:喀什是我这阵子的家啊。 

因为要办理通行证,第一天都必须停留在叶城。我们又在零公里小区补充了一点瓜果,并洗头冲凉,——上了高原之后,就得允许自己脏兮兮的啦。

我的通行证上竟然写的是做工

分段叙述,先说新疆段。

1、叶城零公里

这个地方无论如何还是要再看一眼的——第四次见,但很高兴这次终于不是停留,而是向前。

新藏公路即国道219。北起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的零公里石碑,南至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2140公里石碑,北与315国道交汇,南与318国道(中尼公路段)交汇,又称叶拉公路。 是重要的进藏线路之一,另外的进藏线路有:青藏、川藏(318)、滇藏。

我在新藏线遇到的自驾族和骑行族很多都是走过青藏、川藏的,他们走新藏一是为挑战,而是为圆梦。

新藏公路穿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岗底斯山、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4500以上。 全线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路段有915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况最艰险的公路。全线有许多路段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沿途横卧着逾千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冻土层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从大红柳滩到松西乡路段244公里是彻底的无人区几乎见不到人烟,冬季气温达零下40℃。氧气含量只有内陆地区的44%。 年平均气温-9°C。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冰山达坂(即山口)16个、冰河44条。

新藏线以荒凉著称:新疆段只有3村1镇,后程穿越几百里无人区,西藏段的阿里区域村镇也稀少。叶城-狮泉河镇那段千余公里,以前长期行走的基本是戍边的高原汽车兵,外加个别的大货司机。行者了了。

新藏线最早是沙砾路,极窄。后不断加宽,2010年8月,全程整建并修成柏油路,2012年8月通车。现在的新藏,除叶城至三十里营外,基本一路畅通了。不过黄师傅说,以前开军车,大戈壁滩随便走,到处都是路。现在只能行驶在规定的路上了,不过瘾。  

喀什市到叶城254KM。叶城有昆仑第一城、天路零公里之称。

叶城系叶尔羌城简称,维吾尔族称之为"喀格勒克",意为"屯兵要塞"。叶城南靠昆仑山脉, 北依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新藏公路起点,也是西藏阿里地区物资补给的基地。我在路上遇到在阿里开小吃店的新疆人,经常往返叶城与狮泉河之间,所有材料都是从叶城这边带过去。

叶城去阿里没有大巴,除了工程车、货车、私家车,还有就是拉客的小车,车费700多元,在叶城预约就行。 

D2:叶城—三十里营 

0公里碑—柯克亚乡(K67) —普萨村(K72)—阿克美其特村(K100)。

从叶城出发的骑行队伍。我们见到了一家三口,女孩五岁。不知他们是仅仅体验一段,还是走全程。师傅一路在骂孩子父母脑残,但时光倒退,我愿意自己是那个女孩。

叶城出发,最初就是这样的平坦、宽广、笔直的大道。

叶城至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1100公里,其中最烂的路和最难走的段集中在叶城至三十里营房的360多公里,有漫长的无人区、泥石流、塌方、滑坡、大雪阻隔,——夏天最后一项没有,但前几项都有,而且不幸被我们统统遇到。 

2、柯克亚乡(距离叶城67公里)

第一个小坎:在叶城县柯克亚公安检查站被阻。

去年七月路过叶城时,正在播报泥石流冲垮村庄、道路的消息,所以我有极充分的思想准备。可是刚出发就被阻还是有小小的沮丧。

只是说前方有泥石流,具体什么情况不知。后来见对面有车出来,询问得知泥石流正在清理中,可允许单向通行。问检查站工作人员何时可以放行,不给任何回答。

等待一小时无果,无奈开始求救,分别找县上和地区公安局的关系,在联络与等待中,终于迎来了检查站的放行,——集体放行了,我们只是优先安检了下。

前后耗费约两小时,但终于上路还是欣喜多于郁闷。

近库地吃了碗面片子,得知新藏线因为塌方已被封路整整四天,今天刚刚放行,有很多人在叶城住了四天等着路通。

顿觉我们在柯克亚的两小时等候是多么小菜一碟、不值一提;原来我是这样的人品爆发,这样的好运当头。谢天恩,谢道路救援队那群可爱的士兵们!——后来在路上,我们捎了一个士兵一段路,才知道他们整天在这条高海拔的山路上修修补补有多么不易。

接着在库地检查站又停留,先是停检,然后是排队候检(超级晒啊),可能是积压了一些车辆吧,——而回程再次经过这个检查站时,非常快,且气温低要穿外套。


最初的山路弯弯,但道路平坦。

很轻盈,很飘渺,与山连,与天接。

骑行队伍在休息。他们中很多人是把车先快递到叶城,再从叶城开始,目的地通常是拉萨。路上遇到车辆状况或身体状况,他们会拦大车搭乘。我们在死人沟就遇到搭乘的骑行者和徒步者,但要等很久才能遇到愿意停车并搭载他们的人。

所以,骑行或徒步在新藏线上的他们,值得我致敬并仰望。 

沿途大山有轻薄的绿衫,像五月刚刚冒青的伊犁。

然后会有绿黄相间,如拼色撞色,视线里有切换,但无颠覆。

3:库地达坂(距离叶城111公里,海拔3250)

库地达坂又叫阿卡孜达坂,是新藏线第一个冰雪达坂因地势险要而得名,维吾尔语意为"连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坡长27公里。

进到盘山路,线条开始逐渐丰富,层次还是零乱。 

出发时的乌云密布,化作丝丝缕缕的蓝。地无情,天有意。

路在山腰画了一道线,划破了山的皮肤。

俯视,盘曲在山腰的路像巨蟒,又像猪大肠(师傅语)。 

猪大肠的另一个版本。 

这样的道路有音符感和旋律感。

但我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得以停车驻足,与山和路相看两不厌的。

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塌方点,道路清理大约用了半个小时,我用这个时间走了几里地

先和大山合影一张。虽是被动停车,但美还是源源不绝。

走在山的这一边,看我们来时的路,有云中漫步之感。

山的颜色与层次搭配远方的雪,满满的视觉感。

像白色的发髻,而且是刚被梳过的清爽与干净。

4、麻扎达坂(距离叶城217公里,海拔4969m)

麻扎是坟墓的意思,可见此处的荒凉。麻扎达坂又叫赛力克达坂,是第二个高山口,也是新藏线最长的达坂,有人说海拔5100m了,“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 麻扎达坂高山陡峭,到处是不尽的岩石山,寸草不生,满山褐色砾石。荒坡,尘土,白色的山顶,寂寞、荒败。 

波折,遇到第二次路断。这就是逼停大家四天的那个垮塌路段。山上还不时有碎石滚落,左边那块大石头随时有滑落的可能。

小车都插空停到了大车的左边,万一有事,有大车缓冲一下。天色阴沉,有下雨的迹象(一旦下雨,滑坡将会瞬间形成)。师傅心疼自己的爱车,恨不得立刻退出驶离此地。可是退无所退,只好祈祷赶紧通车。

泥石流冲毁了原有道路,这是战士们用推土机临时堆出的便道。先放小车过,——这样还没压实的便道,大车一上,立马全毁。 

停留在麻扎乡。旁边的喀什噶尔河(是这个名吧)水量很大,为下面道路的又一次被冲垮埋下了伏笔。

麻扎乡有休憩点,骑行族通常在此地做些补给。

这里也是新藏公路和进乔戈里峰的边防公路分叉口,麻扎是通往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和珠峰其实只差了200多米)的必经之路。 

作为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世界第二高峰,新疆第一高峰(国外又称K2峰,是最难攀登的山峰,被登山者誉为"杀人峰"。) ,能从它路口过也很开心。那些号称在中巴公路、在新藏公路见过乔戈里的,通常都是虚张声势。因为从这个路口进去几十公里,然后换驴或骆驼还要走几天,才能到山脚下。外面根本见不到它真容的。黄师傅因为经常带登山队,知道些情况,一路上都给我们絮叨来着。

我们回程时在这儿吃了碗拉面。   

遇到第三次路断。这是被水临时冲毁的,没有人在修,各车凭自己本事在过,因为有小车在前面,小车底盘太低,无法通过,因此就塞在这儿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人拿出自己车上的小铲小锹,在填这段水沟。强行冲沟者,有车牌被冲掉的,有前杠被挂掉的。

我们的车正在通过第二个水沟。车子还是很给力,很顺利就通过了这片大大小小的水沟子。

5、赛拉图哨所遗址(K340,海拔3620米)。清代左宗棠时期所建,为防止统治印度的英国人侵略。

6、三十里营房(K363,海拔3660米)

三十里营是219国道线上的一个标志性的地名,是新藏线上比较大的食宿点,是走新藏线的大多数人的第一夜睡觉地,——因为到下一个能睡觉的红柳滩海拔又升到四千多了,为了让自己在路上的第一天能睡个好觉,选择这里是明智的。

有边防团常年在此驻守,并有医疗站,黄师傅讲了好几段在这当兵的故事,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小战士怎么创造机会往医疗站钻的故事了,——医疗站里有花、有春天。 

昆仑第一所,新疆南大门。早上9:30出发,多次路断,到达三十里营时为晚上9:30。从黄昏的雪山顶到清晨的雪山尖,荒芜了一路,看啥啥美。

街上滞留了很多大货车。沿路两边有很多小吃店,可自由选择。

我们入住的顺达宾馆,是街上的最高建筑了。160元一夜,有洗手间,不能冲凉。条件一般,不如我们回程住的检查站外面那家。 

完全没有高反,但还是睡不着。一早便跑外面去寻找雪山了。

头顶着远处的雪山,让清晨柔和的光给自己上个妆。

蓝天白云下的三十里营房招牌。


雪山在飘忽的云彩间忽隐忽现,把我们从崇山峻岭荒山秃岭穿越而来的沉闷洗刷一清。

第二天出发时在路上见到的骑行族。长路漫漫,再次致敬。  

从三十里营房沿着喀拉喀什河西行一个半小时,可到全军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神仙湾哨所(地处海拔5380米的喀喇昆仑山口)。这也是黄师傅喜欢唠叨的一个地名,但我们只能听而不往。

7、康西瓦达坂(K425 海拔4250)。

三十里营房去康西瓦75公里。从三十里营房到大红柳滩,公路大多是在喀什喀尔河边走。

康西瓦位于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交会点的正北方向,是一片茫茫的大戈壁滩,夹在喀拉昆仑山的群山之中,是个交通要道。中印边界距离此地仅有一百公里左右,从这里可以直通中印边界的几个重要的边防哨所。 

我们走进了康西瓦烈士陵园。这是为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修建的,这里长眠着中印战争中牺牲的78位战士和以后在雪域高原为国防建设牺牲和病故的27位战士。

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是为保护阿克赛钦区域。 

康西瓦烈士陵园座落昆仑山下,面向喀喇昆仑山,巍峨雄伟。正值中印边境摩擦,我们走到这里,怀祭奠之心,也怀铭记之意。

从三十里营出来便一直处于开阔地, 是很宽广的山谷,路边有铁丝网,应该是做军事用的。

山上刷着“强兵天山,亮剑昆仑”以及“弘扬喀喇昆仑精神”,让人感觉这云遮雾绕的荒山一下子有了战士的气质。

这座山上的字是“战神”。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因了这些字而变得有了生气。

9、大红柳滩(K487 海拔4200左右)。

"红柳滩上没红柳"。  也是荒山一片,原来也是个兵站。现在有住宿和吃饭。我们去时停了下,在一家“川鄂缘酒店” 喝了杯茶,回程时又去他家吃了顿饭(有点小贵),他们家客房是不带洗手间的。

自豪的是,我在这海拔4200m的地方仍旧没有任何高反的迹象。暗自庆幸:这次将与高反拜拜了。

大红柳滩兵站向东200公里就是7284米的慕士塔格山,也就是说,这里和塔县其实是背靠背的。

资料上显示这里有个509达坂,海拔5500米,我没有见到。这里有两条河流,一个是远近闻名的玉龙喀什河,流向和田;一个就是墨玉河,是叶尔羌河的源头之一。

从大红柳滩到松西乡路段244公里是彻底的无人区 。冬季气温达零下40℃。

10、奇台达坂(K535,H5186) 

奇台达坂跟黑卡不一样,没那么多剪刀弯,漫长的缓坡,摇摇无边,得有耐心。过了奇台达坂后,据说可以跑到时速180公里,因为没有限速,但一进入西藏,就全程限速了。

下车拍照,依旧没有什么反应。

路上遇到不知名的湖。——一路上有很多这样的湖,它们都是被雪山蓄养的孩子吧。

路上遇到一群野黄羊,在慢悠悠散步。

给两个特写吧。

新藏线是巨大的天然野生动物园。常见的大型兽类有野牦牛,藏羚羊、岩羊、盘羊、黄羊、狼、棕熊、雪豹等,我们的缘分就仅限于黄羊啦。 

新藏界碑。石头上写着:藏西秘境,天上阿里。

我要向着神山、圣湖奔去啦。

11、泉水湖(死人沟)K540,海拔5118m。

这里注定成为我们新藏行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竟然停留了12个小时,海拔5118米,我们从下午2:30一直挺到凌晨2:30。体验了什么叫天旋地转、天昏地暗。强烈的高反让我们的身体超越了脑子在记忆。蓝牌子底下的蓝屋顶简易棚就是我们晚上休憩的地方,是个藏族大娘的店铺,可以煮面。 

情况发生在停车过检查站后,再上车,便启动不了。最初觉得问题不会太大,师傅是老杆子了,也比较自信,所以没有立刻叫救援。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师傅也找到了问题所在:油泵上不来油了。天色将晚时,才从狮泉河叫修理工上来。

之所以称死人沟,看地形,这里是一条几十公里长的山沟,两边是险峻的高山,这里气候多变、条件异常恶劣、危险性很大;更因为这里的含氧量只有沿海平原的四分之一,以前有许多人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在此长眠,不时出现过路者意外猝死,机车失事等事件。

刚开始我只是觉得头晕,先被好心的小警察带去他们的医务室吸了会氧,然后又把自己带的两袋氧吸了。天亮时坐着还行,但一走就晕;天黑了后,不走都晕,花50元租了个铺躺下,但躺下比坐着还难受。我把白天吃的东西全部吐光光了。LG先是声称毫无反应,在车与我之间之间往来很多次,可最后到藏族大姐那儿时,连一个小坡都上不来了。

数着分秒等车来,觉得能下到海拔四千多的多玛乡就是最大的幸福。 

但这不影响我看到最美的风景。

天还亮时,看湖对面的雪山羞答答地隐约在云海里。

当初三层楼的兵站现在已经睡在水里了,只露一个小头。

云的倒影在水里飘摇。

我在晕头晕脑中,看湖水带给我的澄澈与宁静。

湖边的帐篷,出租铺位。有一位拦过路车的徒步者在此歇息。他说夜里要出来看星星

晚霞把雪山染上了色,美得令人心颤。为此,我强忍高反,一遍遍地拍它并自拍。

是高反衍生了美呢,还是美衍生了高反? 

把山的曲线再拉长些,在高反的起伏里看山与云的起伏。

晚霞满天,映红了水面。虽没有治愈高反,但让人觉得高而有得,反中有乐。

穿了羽绒衫,仍旧很冷。高反与高寒,不能阻挡一颗扑向美的小心脏。

头晕无法入睡,凌晨我又顶着高反出来看星星了,那种惊喜无法言语。原谅我的手机不能记录那漫天的闪烁,——不过我用绳命去捕捉的美又怎可以轻易搬给你呢

凌晨三点在漫天星辰中离开死人沟。

我趴在椅背上昏昏然,车窗外一片漆黑。我在迷蒙中只关心:到多玛了吗?

12、界山达坂(K705,海拔5347米) 

从死人沟到界山达坂又是漫长的无人区。 界山达坂是新疆与西藏的界山,(老界碑改为松西达坂,在730公里左右)。

去时夜黑风高,一路狂奔,并未在此处停留,这是回程时所拍。 

再往下,就是西藏段了。 

我们的新藏行,还在路上。 

神山圣湖还在后面,无论它们向不向我们招手,我都必须向它奔去。

穿越新藏线去阿里,是我的心愿。我要和天肩并肩,看摇晃的头颅如何和美打成一片,看七月的星空如何在雨水里融化成无边的黑,我又如何在拉萨之外看到西藏的另半边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行记忆---(十七)新藏线上达坂路
自驾中国:喀什-帕米尔高原(111)
西游记 第十七回:无人区离藏入南疆,昆仑路迷城遇香妃
自驾新藏线(含珠峰线)攻略
最美自驾线路,叶城“天路”零公里出发
三十里营房-新藏线上的温馨停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