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东从公司借款的税务及法律风险
企业股东们,又到年底了,你们从公司的借款归还了吗?您了解未归还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吗?
案例
2011年,博皓公司自然人股东以借款名义从公司取得人民币870万元,年末未归还。2014年,黄山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对博皓公司涉嫌税务违法行为立案稽查,并于2014年2月20日对其作出黄地税稽罚(2014)5号税务行政处罚决定,其中认定博皓公司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74万元,对博皓公司处以罚款87万元。博皓公司在税务机关查处后,自然人股东向公司归还了借款,但税务机关依然继续征缴个人所得税,并对博皓公司进行了处罚。博皓公司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本案经两级人民法院审理,最终维持了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博皓公司败诉。
律师说法
自然人股东从其投资的公司借款,
存在较多风险,应引起重视。
01
税务风险
一. 个人所得税风险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第二条规定,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即,自然人股东从其投资的公司借款的,只要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均需在纳税年度终了归还,即每年的12月31日前归还。逾期未归还的,税务机关会按股息红利所得向自然人股东征收个人所得税。实务中,因从公司借款被税务机关征缴个税的情况并不鲜见。
上述案例中,自然人股东从公司借款870万元,未用于生产经营且年末亦未归还,故,税务机关依据上述规定,将该笔借款应视为公司对该股东的分红,向其追征个税174万元。此处的纳税义务不因股东实际已于次年归还借款而免除,也不考虑公司当年是否有盈利、是否满足《公司法》或《章程》中规定的股东分红条件。
如果是股东的家属,或是以员工的名义借款,是否可行呢?
财税[2008]83号规定,企业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向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按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对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其他人员取得的上述所得,按照“综合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按照上述规定,我们可以按借款主体分为如下三种情形:
1. 公司自然人股东
从公司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其中包括自然人股东将借款用于股东个人、股东家庭成员、公司其他人员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的情形。
2.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
从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按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 公司其他人员(非投资者)
从公司借款用于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个人名下,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按照“综合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4. 自然人股东之家庭成员
从公司借款用于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个人名下,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视为对自然人股东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 增值税视同销售风险
财税[2016]36号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提供服务,应视同销售服务。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因此,从企业角度,向个人借款存在被税务机关视同提供贷款服务,即使没有利息收入也要视同销售确认利息收入,然后按适用税率征收借款期间的增值税。
三. 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风险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 未代扣代缴的处罚风险
企业存在上述借款情形的,对于确认给相关自然人的应纳税款有代扣代缴义务,企业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税务机关可以对企业处以应收税款0.5-3倍的罚款。
02
法律风险
一. 借款股东可能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由此,当公司存在向股东借款的情形时,有被债权人主张与公司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风险。
二. 可能构成抽逃资金
根据法释[2011]3号、《公司法》规定,以借款为由抽逃出资面临多种法律责任:
1. 民事责任:股东需要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公司债权人,该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如果涉及破产程序,管理人享有对股东抽逃出资予以追收的权利。
2. 行政责任:该股东将面临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3. 刑事责任:如果是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则构成抽逃资金罪。
三. 借款股东的借款行为可能触犯刑法,构成挪用资金罪或职务侵占罪
股东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将单位资金作为个人资本进行牟取利润的活动或非法活动的,以及借款未履行相关程序、长时间未归还的,这些行为均有可能触犯我国《刑法》“职务侵占罪”及“挪用资金罪”。
——好了,关于股东借款的法税风险,您了解了吗?
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司把钱无息借给股东、职工或非本单位人员,有哪些涉税风险?】公司“无偿借款”给个人,存在哪些涉税风...
纳税筹划不可行分析
公司与个人之间往来款的税务处理(四)—企业无偿借款给个人的税务风险有哪些?
房地产企业与个人股东资金借贷的涉税处理分析
企业资金投入方式的税务筹划 - 税务筹划 - 税 屋—财税政策法规查询
V&T 原创|股东与公司间往来借款的税务法律风险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