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艺谋的审美我服气!

说起张艺谋。从中学插队时期的美术字、宣传画达人,到咸阳国棉八厂的黑板报骨干、摄影才子。

再到27岁时被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破格录取、40岁时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一跃成为世界著名导演,以及今天国家级的“大场面专家”

他的美学,实在有太多让人想要深入了解的地方,和期待追溯的渊源。

总体上来说,张艺谋的美学有三个特别突出的点,分别是:

对于色彩的应用、对于身体的表现,以及浓重的历史感和家国情怀。

并且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或许会有产生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掌舵人,在这个时代,大概只能是张艺谋。

色彩

这是我们谈到张艺谋的美学风格时,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部分。

由张艺谋执导、截止目前拍摄上映的电影,共有26部。其中有四类色彩最具存在感,分别是红、黄、蓝绿和黑白。

它们有时候以单一的色彩倾向出现,有时候混合展示。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于张艺谋视觉美学的基本印象。

比如1988年的处女作《红高粱》,红色就是其中无可置疑的王者色调

电影中一连串的红色造型,包括但不限于,红头绳、红花、红线、红盖头👇

红花轿、红色绣花鞋、红蜡烛、红被褥👇

红窗花、红色高粱酒👇

红色的火焰、红色的旗以及红色晚霞👇

甚至连九儿、轿夫和酒坊伙计们的皮肤,都比正常肤色红了很多👇

以此类推。《十面埋伏》的主体色调是绿色,《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金黄色。

《山楂树之恋》是蓝绿色,《影》则是决绝的黑白色。

张艺谋对于这些主体色调的选用,看似大开大合、不着痕迹。然而实际上,每个故事都依据其情绪调性,与色彩进行了严谨的匹配

比如红色对应的是浸透《红高粱》的家国情怀、生命激情。

《十面埋伏》的绿色,则正好应和着主角们所遇情势的诱人与凶险。

《英雄》里的故事在调性上差异很大,那么就用杂色👇

除了直接使用色彩对故事发展、人物命运进行概括之外,张艺谋还会使用色彩巧妙地推进叙事。

比如1990年上映的电影《菊豆》,红色染料、红布,就是其中相当关键的意象。隐喻着禁忌与激情👇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作恶多端的杨金山,最终溺毙在了深红色的染池里👇

卑微深情的天青,则是被儿子杀死在了鲜红色的染池中👇

生也红色、死也红色。一个深红一个鲜红,前者阴沉怪戾后者浓烈直接,就像他们的人生。

诸如此类色彩与命运对比互证的手法,也出现在了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里。

比如小金宝金丝雀般的悲哀命运,就让她周围那些绚丽的红色,显得无比刺眼👇

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红灯笼、红色纱帐、帷幕、衣服和辣椒串。也让土青色的深宅大院,显得分外压抑寂寥,甚至透露着几分诡异👇

而到了沉重的《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则把主题色设置成了忧伤、郁结的紫红调蓝色👇

可见色彩对于张艺谋来说,其实是一种讲故事、表达感情的工具。

他极其擅长用色彩刺激观众的感官本能,调动后者的情绪情感反应。无需语言,就能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忧郁难言、让人兴高采烈。

莫兰迪式的灰调色彩,完全不是他的菜。他的色彩美学,讲求感官的直接,而非智性的优雅。所以他说👇

“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的色彩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都好”。

对于身体的表现

除了色彩,身体也是张艺谋的美学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细数历任“谋女郎”的过往,不难发现她们大多都是舞者出身,人人都具有不俗的身体语言。

抛开美轮美奂的舞蹈段落不说。

她们或走或卧、或站立或追逐,其实都“润物细无声”地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以此为电影本身增添了许多魅力。

此外,张艺谋也十分喜欢表现身体的力量感和欲望,比如《红高粱》中大量的男性胴体👇

《菊豆》、《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等电影里,女性身体的各种局部👇

除了这些大胆而直接的身体表现之外,张艺谋还在电影《有话好好说》里,尝试过对身体进行了各种变形、扭曲和夸张👇

借此为电影营造一种感觉性的而非思想性的氛围,非常市井、富有情绪也十分活泼。让这部短小精悍的喜剧,成为了张艺谋的作品中,一个轻松特别的存在。

而在《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里,张艺谋则对身体进行了看似自然日常却饱含意味的设计。

比如秋菊的典型动作是挺着孕肚缓慢而笨拙地行走,隐喻了整部电影“秋菊就是想讨个说法”的天真、正直与执拗👇

《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魏敏芝没有很多台词,但我们却不难从张艺谋对她跳舞、写字、搬砖等动作的表现中,提取出魏敏芝率真与倔强的个性👇

后续剧情,也因此在我们的意识中,获得了逻辑上的合理性。

一个人的身体,是他对于内心精神和周遭环境刺激的反映,张艺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

连同前面的“色彩”,让他的美学可以从容超越语言的藩篱,对大众产生普遍的吸引。

历史感和家国情怀

这是张艺谋美学的第三个关键点。

与喜欢把镜头对准小人物、边缘人物的娄烨、贾樟柯们不同。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在个人创作精神的发展中,其实背负着颇为厚重的历史感和家国情怀。

这让他总想对历史回应点什么,也总有一种想为集体做点什么的责任感。

所以我们能看到,他的创作其实总与时代需要保持高度一致。

八九十年代需要反思历史,他拍了《活着》。

2000年后时代需要轰炸感官的商业大片,他拍了《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

到了后来,则充当了各种大场面的策划者、呈现者。比如《印象刘三姐》这样的实景演出👇

以及奥运会开幕式等的庆典。

这样的价值观,使得张艺谋的美学,总有一种与尽可能多的人进行对话的需求。

“群众喜闻乐见”这一评价,在他那里绝非贬义。

说到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试着总结一下张艺谋美学,那就是:

以家国情怀为底色,以时代需要为最主要的创作动力,极其注重感官直觉的这样一种美学风格。

宏大、直接、厚重并且浪漫,富有一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真,和无法阻挡的生命力。

这与“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新中国的气质,其实是非常接近的。

所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美术指导陈岩会说,张艺谋是文艺界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

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掌舵人,毫无疑问只能是他。

说到这里,张艺谋的美学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源头,那就是他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定的生命意志。

不管是前面提到的浓烈的色彩、血脉贲张抑或是轻灵有力的身体,还是为时代而创作的家国情怀。

这些美学特质,无一不需要一颗强有力的心脏作为支撑。

不论是在棉纺厂当工人时,用扁魏体认真抄录摄影教科书、做笔记。

还是借用朋友家的厕所当暗房,通宵达旦制作作品集。

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除去上进心,当然也是因为他天生精力旺盛,大家谨慎模仿

),把出差当旅游。

张艺谋的诸多过往,都在向我们证明,他的确就是这样的人。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心脏很大、肩膀很宽,仿佛能消化所有愁苦。

想来能搞好两次奥运会开幕式,在几十亿人面前hold住大场面、从上到下赢得满堂彩的张艺谋,总被人称为“老谋子”。

其中大概总有几分,是在调侃他左右逢源、深谙世事的生存智慧。

然而在他的美学里,我们却又不难体察出某种方方正正的力量性的东西,类似于履带经年累月压过马路,所穿凿出来的气场。

诚恳、直接。你可以不喜欢,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毋庸置疑的存在。

拨开那些功名利禄的浮云,在张艺谋身上,我们最终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无我”的行路者

他犯错、他纠正,他失败但从不辩解。

直见性命、一往无前。是他的美学,也是他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一秒钟》的色彩
总有一部电影,是你喜欢的颜色
这7部电影导演的色彩美学
看完《影》,我想吹爆老谋子的调色盘
从摄影风格看你是哪科老师教的
既然身材迷人,为什么要藏着掖着!你的身材回头率很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