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宝不爱吃饭究竟为哪般?

儿童早期,特别是胎儿期至出生后2岁(生命早期1000天),是决定其一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最关键时期。儿童早期良好的营养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婴幼儿期的快速生长决定了对营养的特别需要,因此,父母做好婴幼儿时期的营养补充极为重要。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孩子进食过程中出现挑食、偏食、追喂等现象,“不喂孩子母慈子孝,一喂孩子鸡飞狗跳”成为很多家庭喂养的真实写照。很多家长认为宝宝不爱吃饭是天生的,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宝宝不爱吃饭大多是由于父母存在儿童喂养误区造成的。

那么,父母在平时喂养中常见的有哪些误区呢?

1.孩子喂食无需沟通

由于宝宝年龄小还不会说话交流,宝妈认为在喂食过程中与宝宝交流也不会明白,常常采取看书、浏览短视频等方式打发时间,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有研究表明喂养时父母采取积极鼓励的言语、表情或动作,会使儿童接受更多的食物,威胁性语言会增加儿童拒绝食物的比例。对于食欲不振的儿童,父母应在进食时给予轻柔的言语、微笑或抚摸等,可促进宝宝进食。

2.添加新的食物不吃即放弃

很多家长在添加辅食时,遇到宝宝一次拒绝即将该食物标记为不爱吃食物,其实婴儿在接受一种新的食物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当宝宝出现拒绝时应暂缓添加,后续父母通过鼓励和改变食物性状等方式,尝试给其喂10-15次逐渐接受这种食物,切勿强制喂养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3.只要宝宝能吃,边吃边玩、追喂都可接受

父母由于担心宝宝营养摄入不足,在孩子进食时无固定座位,采取追喂、边看电视边吃等方式,这样做短期可能影响不明显。殊不知随着宝宝神经心理发育逐渐完善,注意力被玩具、电视等过度分散而降低对食物的关注,长此以往会直接导致食欲下降。

4.孩子不爱吃饭是因为饭菜没有加盐、糖等调味品

1岁以内婴儿的辅食应保持原味,烹饪方法主要是蒸煮,避免煎炸,适量添加植物油。因原味的食物能够让宝宝体会不同食物口味,增加接纳食物的机会,减少挑食、偏食的发生。母乳或配方奶、辅食中的天然钠含量已能满足宝宝生长的需求,不建议给1岁以内宝宝添加盐、糖等调味品。此时远离调味品有助于降低儿童期及成年后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了适应幼儿的需要,1岁以后的宝宝也应摄入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5.母乳喂养好,辅食添加可以等1岁之后

宝宝出生后母乳是能获取的天然的理想食品,1岁以内的宝宝胃容积有限,但快速生长发育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却很高,因此需要能量密度高的食物。随着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的发育逐渐成熟,各种感知觉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单纯依赖母乳或配方奶已无法满足宝宝健康生长的营养需求。一般说来,当宝宝喝奶后仍未吃饱或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并且伴随有类似“吞咽、咀嚼”动作时,提示需要开始添加辅食了。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不早于6月龄添加辅食,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在《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指出,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所以,建议父母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不早于4月龄,不晚于6月龄,过早和过晚添加辅食都不可取,会对孩子健康成长产生一定危害。如过早添加可能会增加宝宝发生感染、过敏、消化不良、肥胖等风险。过晚添加可能会增加罹患营养缺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糖尿病等风险,容易养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喂养,作为儿童养育过程中一个核心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婴幼儿感知觉发展、促进精细动作和言语功能的发育、促进儿童独立性发展。父母作为儿童喂养的主要参与者,不能把喂养单纯看作给予食物的过程。喂养不仅仅是单纯给予,更重要的是帮助儿童学习进食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凌昱,杨艳飞,孙晶晶,等.1~6岁“喂养问题”儿童不同饮食行为问题与养育人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09):32-39.

说明:本文涉及的相关知识由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儿早中心 刘雅静医生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营养学会权威发布最新备孕、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学前儿童膳食宝塔……快来收藏!
2016版《中国妇幼人群膳食指南》发布之后,孩子的饮食应该有哪些变化?
最新儿童身高标准新鲜出炉,三岁半至少一米,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二胎都有了,还不知道宝宝怎么喂?
你一定想不到,营养条件这么好的年代还有这么多儿童贫血
【营养与生长】顺应性喂养(一):顺应性养育中的“大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