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9年定都存在争议,经高人指点,毛主席拍板:背靠人民,定都北平

1949年1月31日,有一部分解放军先行低调进入北平,进行了北平军事防务的交接,这正是北平解放的信号。

眼看着北平解放,国内局势大好,中央开始决定新中国的定都事宜。

“首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对国家非常重要。而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能担任首都的城市一抓一大把,比如,历代王朝都喜欢定都的西安、洛阳等地。

如此多的选择,又不能简单地选一个,让中央领导人头疼不已。

但是,在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却坚定不移地说:“我们要将新中国的首都建在北平!”

那么,北平为什么能在所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呢?背后是否有高人指点?

一、 国民党投降,北平和平解放

1948年11月2日,解放军赢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消灭了蒋介石的一支嫡系部队,还解放了我国全部东北地区。

见此情形,党中央下令要一鼓作气解放天津、北平等地区。

11月29日,“平津战役”拉开序幕。

由于辽沈战役已经结束,东北野战军被立即调往华北地区,为平津战役做准备。

一时间,天津、北平等地的国民党守军惶惶不安,根本无法挡住解放军前进的步伐。

1949年1月15日,天津的国民党守军在解放军的包围下宣布投降,至此,天津解放。

处于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得知天津失守之后,已经明白北平成为了一座孤城,自己是解放军的瓮中之鳖。于是,在1月16日,派出副总司令邓宝珊和解放军代表谈判。

对于北平,党中央一致认为能和平解放就和平解放,毕竟北平历史悠久,很多建筑都非常珍贵,因此,接受了傅作义和平谈判的请求。

经过谈判桌上的你来我往,双方于1月21日签订北平和平解放的协议。22日,傅作义率部下离开北平市区,被编入解放军部队。31日,移交北平的军事防务,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期间,我国淮海地区正同时进行着淮海战役,而且这两次解放战争都在1949年2月前取得胜利,让共产党一方转劣势为优势,解放全国指日可待。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决定挑个好日子建立新中国,新中国首都的确立问题也被提出来讨论。

二、 毛泽东难以抉择,背后高人指点

其实,早在1948年3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人就将定都之事提上了议程。

党内会议上,他们将南京、北平、西安、洛阳及哈尔滨几个城市作为定都的预备选项。

后来,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排除了其他几个城市,在北平和哈尔滨这两个城市间摇摆不定。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尚不明确,国民党仍处于优势地位,定都之事就一直没能解决。直到北平解放,共产党处于优势地位,定都之事才再次被提了出来。

毛泽东通过分析这一年多的解放战争,对于北平和哈尔滨这两个城市的看法有所改变,他心里更偏向定都北平。

当然,如此重要的事情还需要大家共同讨论,并非由一人决定。

哈尔滨的经济在当时的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很大一部分人赞同定都哈尔滨。毛泽东结合了别人的理由,一时又陷入了两难的地步。

但是,在一个人的指点下,毛泽东最后决定定都北平。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王稼祥。

1949年初,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带着妻子来看望毛泽东,这可让毛泽东高兴不已。

王稼祥作为城市工作部的部长,对国内的城市非常了解,于是,毛泽东将定都之事说给了王稼祥听,还问他:“你认为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哪里比较合适?”

王稼祥回答道:“我觉得北平不错。”

毛泽东听后连忙问为什么,王稼祥也给出了他的理由:“南京是个好地方,就是离东南方的海岸太近了,在美国的虎视眈眈下,南京太危险了,再加上这里早先是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我们要解放全中国,不适合定都在这里。”

然后,他发表了对几个历史古都的看法:“西安和洛阳是中国历史上朝代定都最多的两个城市,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本来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东部地区,西安处于西北部,洛阳处于中部,两者都不再适合。”

紧接着,他又说了哈尔滨的缺点:“哈尔滨地理位置不够好,虽说重工业发达,但是,位于我国东北方,气候寒冷,偏离国家领土中心,不好管理。”

最后,他又说了说定都北平的好处:“北平在我国北方,能得到苏联的支持,没有哈尔滨的那些缺点。它是明清时期的首都,更容易被百姓接纳。它还沿海,适合经济发展,并且沿的是我国内海,安全系数较高。”

听了这席话,毛泽东激动地说:“蒋介石选择定都南京,是因为江南地区有很多资本家,我们背靠人民,定都北平,这样好啊!”

正是这次与王稼祥的谈话让毛泽东下定了决心,于是,在后面的会议上发表了定都北平的言论。

三、“北平”改为“北京”,定都北京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议定都北平,并结合王稼祥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详细地诉说了定都北平的原因。

这一决定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新中国的首都也正式确定为北平。

同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几天,毛泽东在中南海再次召开了一场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国内城市是否需要改名”。

经过激烈的讨论,毛泽东总结了一下,说:“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应该换个名字,不如改成北京,其他城市酌情处理。”

自此以后,“北平”改为“北京”,新中国对外宣称定都北京。

如今,一提起中国最先想到的就是北京,它完全发挥出了作为首都的意义,不得不佩服毛主席和王稼祥先生的先见之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原定哈尔滨做首都,为何最后改成北京?王稼祥说了3句话
1949年选择首都,为何北京能笑到最后?
毛主席原本打算“定都”哈尔滨,为何又改主意,“定都”北京?
1949年,毛泽东在11座城市中,决定定都北京,意外粉碎蒋介石阴谋
1949年,毛主席经高人指点,选中北京作为首都,如今看来确实高明
北平和平解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