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为何到现在还不改?专家:不改是有原因的

人类文明史,从某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理解为一部货币史。在没有纸币和黄金白银的时代,人们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进行必要的交易,以各取所需为目的,达到共赢的效果。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货币流通这件事情上,自然不会含糊。同时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中国的货币发展史应该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每一次演变都有其历史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时代的进步。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泱泱大国,无论是秦朝,还是汉朝和唐朝,影响力极为深远。众多附属国都有汉文化的影子,汉字的演变也与货币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比如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都与“贝”有关。

按照这个思维来进行推断,如今人民币上被认为是错别字的“圆”也就有了可以解释的缘由。

关于人民币上的这个“错别字”,曾让很多人感到疑惑。疑惑的是什么呢?

首先,在1995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里面第十七条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而不再是‘圆’”。以此来进行论证,人民币上的“圆”,理所应当应该改成“元”,但事实上并没有做任何改变。

其次,在国人的认知中,“元”才是正式和适用的。官方正规写法是“元”,财务手写也是“元”,连支票的签字也一定要用“元”,否则就是无效的。

既然已经公布了要用“元”来进行流通和甄别,为何直到如今,在人民币纸币上仍然用的是“圆”呢?

从上文提到的五次重大演变中可以看到,货币之所以会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而且还进行了完美的统一,这是为了更加规范地进行交易。让所有的物品交换,都变得有理有据,而且公平,这就是度量衡的重要作用。

古人对一件事物的命名,都是有依据的。从形状各异的碎银子到规范的圆形货币,这一个过程是漫长而有价值的,同时“银元”的称谓也是形象的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货币形态。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发展,这一环很重要。中国的纸币在宋朝时期就有了“交子”,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出现之后,并没有得到长久的发行和使用,这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

到了明清时期,纸币的应用都不见好转,依然大量使用金银。但清朝晚期的没落,导致很多列强国家入侵,各国货币蜂拥而至。在资本主义的强烈攻击之下,中国的货币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清政府决定废除银两制,全部重新铸造货币,样式方面与外国货币大同小异,都是均匀的圆形,所以命名为“银元”,主币为一元,著定位圆。

之后的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都把货币称为“圆”,新中国成立之后继续沿用了这种称呼,“圆”就这样形成了。“圆”在中国有团团圆圆的寓意,所以这也是一种对美好的渴望。

同时,专家也指出,“元”与“圆”在语义学上并不算错别字,用古今异形来表达更为确切。之所以到现在还用“圆”,是基于文化层面的考虑,而且更为美观,还有更好的寓意。

纵观中国的货币史,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从中可以窥探出,祖国的强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钱看—中国货币发展史,你知道中国最早的货币和最早的纸币吗?
人民币上有个“错别字”,小学生都能看出,为啥却一直都不改?
人民币上有个“错别字”,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为何至今都不改?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之最
“货币”的演变史
你知道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吗?一眼能认出,为什么没人纠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