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趣说“秋”:秋的绚烂与深沉

正如黄转绿意味着夏取代春,当满目青葱转为苍翠欲滴,似乎也预报了秋的登场。夏的激情澎湃、热情似火、浓墨重彩、酣畅淋漓,让人大呼快哉。然而,与秋相比,夏毕竟显得单调了些,少了几分情调、几许况味。

秋给人的直观印象莫过于它的绚烂,线条错杂,色块斑斓。秋的主色调无疑是黄,甚至可以说,非秋无以致黄。有人说,春也有黄。不错,但那是娇嫩、明艳的鹅黄,好看但味道淡了点儿,只有饱经风霜的秋才拥有绚烂夺目的金黄,耐人寻味。田野里那金黄的谷穗,梨树上那金黄的果实,银杏林那金黄的落叶……这诸多的金黄,没有风吹雨打,没有岁月磨砺,没有长程孕育,是无以呈现的。

秋的色调是丰富多彩的,除了黄,还有红,还有紫,还有蓝,还有橙,还有绿。红于二月花的霜叶,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葡萄、乌桕、紫叶李,让“秋紫愁红满故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空格外蓝,蓝得澄澈、蓝得迷人;橙子、橘子的橙黄,则让秋天走进橙色的世界;而经历了世事和风雨、可以调进生命的苍绿,却如深渊之水般浓稠、凝重。这一切成就了秋的绚烂,让它与丰收、丰硕、丰满、丰腴、丰美、丰姿、丰采、丰赡、丰华等等“丰”字头的美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没有春天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明媚、娇艳,秋日的色彩却更绚烂、更饱满、更大气。

有道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极尽风光、备享荣华之后,秋也便开始从容离场,转向平淡和深沉。平淡不好吗?很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当然,这平淡是绚烂之后的平淡,不是稀松平常的平、寡淡无味的淡。至于深沉,则更有况味,唯有经历过绚烂,才能真正进入深沉的境界。

其实,从“天凉好个秋”开始,秋便融入了深沉的意蕴。秋凉似水,迢迢无尽。古人多愁善感,从七月流火开始,便平添了几分愁绪;及至秋风起、秋雨落,天气由暖转凉,草木由荣转枯,悲秋的情绪自是愈来愈浓。宋玉在《楚辞·九辩》中兴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似乎由此开了古诗文悲秋的先河。“万里悲秋常作客”“风凋碧柳愁眉淡”“老去悲秋人转瘦”……悲秋之作不绝于耳。清末女革命家秋瑾更是借用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抒发一腔愁绪、万千悲愤,把悲秋情绪推向极致。

萧瑟苍凉固然深蕴在秋之深沉中,但换个视角看,经历了辉煌、绚烂之后回归平淡、简朴、本真,是很自然的归程。秋的删繁就简,秋的高远深邃,秋的辽阔广袤,秋的淡泊静谧,在阐释着深沉的意旨。如若只是满怀愁绪,便淡化了秋之深沉,那样的秋,还有深长的意味、沉静的韵味吗?

四季轮换,总给人带来许多思索、许多感慨,其中最让人牵挂、最惹人动情的无过乎春与秋。因为春是生机盎然的,秋是萧瑟肃杀的,这两个季节在人们眼里自是非同寻常,古往今来以春秋代指岁月的道理或许就在于此吧。尽管悲秋之作、悲秋之情甚多,对秋的另一方面体悟却也不可忽视,比之悲凉凄怆,秋的绚烂与深沉也许更能体现它的本色,至少可以丰富人们对秋的解读吧。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作者孙英臣),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素《圣母帖》绚烂之极,复归平淡。
平淡是绚烂之极【978】
寻常之处有雄才伟略
相由心生,心随相转
生活越接近平淡,内心越接近绚烂
古脉新访丨文思豆腐:什锦豆腐羹中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