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帝王长什么样?《历代帝王图》和《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告诉你

现代人如果想知道历代皇帝们的模样,可以参看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和北京故宫南薰殿旧藏的帝后画像。

阎立本之父阎毗、其兄阎立德,均为著名画家、建筑设计家。阎氏祖先历仕于北魏、北周,阎毗自幼袭爵,后为北周驸马,隋朝时屡次受命营建宫室和水利,擅长绘画。

阎立德在唐初先后任将作少匠、大匠、工部尚书,多次主持营建陵墓、宫殿,唐太宗昭陵的设计就出自他。

阎立本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太宗贞观时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高宗时其兄殁,他由将作大将升迁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公。


《职贡图》

《职贡图》局部

《步辇图》

阎立本继承家学,在工艺、建筑和绘画方面的建树超过了父兄。他曾担任大明宫的总设计师,绘画成就名冠于世,擅工佛道人物、鞍马、台阁,时人称其“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他的笔力圆劲雄浑,尤精肖像,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他的《职贡图》《步辇图》等作品,名垂千古。

《历代帝王图》

汉昭帝刘弗陵

汉光武帝刘秀


魏文帝曹丕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陈文帝蒨

陈废帝伯宗

晋武帝司马炎


北周武帝宇文邕

吴主孙权

蜀主刘备

陈后主叔宝


陈宣帝顼

《历代帝王图》也是他的代表作。这幅图卷为绢本,纵51.3厘米,横531厘米,内容包含了13个帝王的肖像: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蒨、陈废帝伯宗、陈宣帝顼、陈后主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画面中每个帝王独立组成一个单元,皇帝身边一般有两名侍从,唯独陈后主只有一个侍者。为了突出皇帝的崇高地位,侍者画得相对矮小,这是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的手法。

这些皇帝尽管都有王者之风,但是阎立本通过对每个帝王的仪容姿态、眉宇之间流露的神情不同的描绘,展现出他们之间性格、气质的差异,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晋武帝的气度恢宏,隋文帝的雄图远虑,陈后主的忸怩庸俗,隋炀帝的虚浮萎靡……总体来说,开国之主画得威武英明,而亡国之君则颓丧不振,于鲜明对照中表现善恶兴废的含义。

《历代帝王图》创作完成之后一直收藏在唐朝内务府中,到了宋代收藏这幅图卷的是宋代名臣庐陵人王贽,《历代帝王图》在王家时曾请贤相富弼鉴赏过,目前判断这幅画卷真伪的主要依据也是富弼的题识。

后来该图从王贽的长孙王球手中流出,被吴珏得到,视为家传珍宝。其后代因为家境贫寒,将该画典当,无力赎回,被南宋大书法家周必正购回家中,后被南宋内府收去。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从此《历代帝王图》经元内府、明文渊阁等皇室机构秘密收藏起来,直到明末清初从宫廷流落到民间,几次易手,辗转流传,最后在1931年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故宫南薰殿位于武英殿西南,是一个独立的院落,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覆黄琉璃瓦,为单檐歇山顶,是紫禁城内不多的明代建筑,一些构件仍是明初的原物。

明代以来,南薰殿内设朱红漆木阁,分五层,供奉历代帝王像。每轴画像均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木制小匣,按阁之层次分别安放。


明末崇祯年间,皇帝命臣工绘制历代明君贤臣图,放置在文华、武英两殿。

到清代,乾隆皇帝发现这些画作多斑驳脱落,乃命工部将其重新装裱,改贮于南薰殿中,由内务府管理,每逢夏月负责检曝。乾隆还亲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以记其事。

《至圣先贤像册》

古代帝王圣贤图像改贮此地后,南薰殿成为专门保管这批画像的宫殿,因此这批图像也被称作“南薰殿图像”。南薰殿图像历经宋、元、明三代累积而成,凡卷、册、轴100余件,图像580余帧。

这些图像包括有所谓的道统五像,即上古伏羲、帝尧、夏禹、商汤和周武王五位圣君的肖像。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御容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徽宗红袍御容


宋钦宗赵桓


宋仁宗皇后像旁边侍女

宋真宗刘皇后(刘娥)坐像


宋高宗皇后像


徽宗郑皇后半身像


宋钦宗朱皇后半身像

高宗赵构,徽宗九子,钦宗之弟,南宋开创者

孝宗赵眘


光宗赵惇

宁宗赵扩


理宗赵昀


度宗赵禥

宋代帝后挂轴共29幅,宋后挂轴11件,宋代皇帝半身像1册,宋代皇后半身像1册。

明世宗坐像轴

元代帝像1册,元代后像1册,明代帝王像挂轴有27轴,明朝帝后像2册。

右唐高祖立像、左唐太宗立像

另外还有梁武帝半身像轴、唐高祖立像、唐太宗立像2轴、唐太宗半身像、后唐庄宗立像、至圣先贤半身像、圣君贤臣全身像、历代圣贤半身像等。

上古伏羲、唐尧、夏禹、商汤和西周武王五位贤君像居于南薰殿图像之首,是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宋理宗亲至太学,作《道统十三赞》后,命当时著名的画家马麟所绘。

隋文帝画像,传清宫廷画家姚文瀚根据南熏殿所藏历代帝王真像所绘

原绘有13像,显然属于臆想之作,遗憾的是现今仅存有其中5幅。唐代各帝王画像亦非时人所作,而是出自明人之手。

宋代帝后像原先供奉于各处神御殿、天章阁及钦先孝思殿等处。靖康之难后,宋高宗将其迁至临安各宫观内。

元太祖成吉思汗

元代后妃太子像册

元灭宋后,两浙宣抚使焦友直将临安的经籍图书文物运至大都,两宋帝后画像随之入藏元内府。元代帝后像册中的各像并非元人旧作,而是明人根据旧本摹绘而成,当属可靠。

明太祖朱元璋

怪异丑像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南熏殿《明宪宗坐像》,局部,台北故宫藏

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帝后像最多最全,应皆为最真实的原貌。只是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有12轴,其中一轴紫面黑须、器宇轩昂,还有一帧白须半身像也是相貌堂堂,此二者当属一类,其余有10轴竟是作猪龙形的怪异丑像。这两种明太祖像,哪一种是真实的面貌,历来争论不休。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帝

清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嘉庆帝

道光帝


咸丰帝

同治帝

光绪帝

宣统帝

民国以后,清宫收藏开放,也不断引发很多人的好奇及注意,不但民国初年的故宫周刊,不厌其烦地以连续刊登南熏殿图像。迁台后的蒋家时期,蒋中正来故宫,也不忘特别观赏这批帝王画像,而故宫几次重要的出国展出,包括1996年的赴美展与去年的赴德展,南熏殿图像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和南薰殿旧藏的这些帝后画像不仅为后人呈现出历代帝王后妃、贤臣名士的仪容相貌,而且也反映了各时期美术发展的技艺成就,尤为可贵的是这些画像保留了古代的衣冠服饰、仪仗典制、陈设器物等珍贵的物质生活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历代皇帝画像(宋朝国祚320年,历18帝)
南薰殿旧藏宋、元、明、清朝历代帝王画像
宋·马麟 《道统五祖像》(夏禹、伏羲、帝尧、商汤和周武王)
~歷代帝王帝后像(1)
南 薰 殿 帝 后 像
开年特展剧透!深藏不露的南薰殿帝后像,明年亮相台北故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