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没格局,比没钱更可怕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谦虚忍让。无论做人做事,皆是如此。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延伸到人生和职场发展上,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放眼未来,抓住关键,这样才能在豺狼虎豹中适者生存。

以下,Enjoy:

吴强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01

空间

是才干发挥的关键

中文和日文里很多词语的意思一样,但两国的词语使用习惯不同。

比如“经营”和“管理”,日本的企业领导者多被称为“经营者”,而中国更习惯称之为“管理者”。

也许是缺什么喊什么,日本企业通常把管理做得很扎实,但经营不够灵活,很多中国企业则相反,善经营却弱管理。

经营和管理是企业运营的两大核心,前者以市场为导向,追求收入、利润和客户满意;后者注重搭班子、带队伍、建流程,追求组织效能最大化。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既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有人称这种能力为“雌雄同体”。

一个人要同时拥有这两种不同的能力,实属不易。

做经营的人,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喜欢创新和冒险,追求出奇制胜的效果,典型者如《亮剑》中的李云龙。

做管理的人,要有细心和耐心,既要坚持原则、逻辑严密,又要关怀团队的发展和成长,典型者如《亮剑》中的赵刚。

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求生存,全力以赴做经营,不需要多少管理;

处于发展期的企业遇到的瓶颈,很多是因为管理拖了后腿而产生的,要补课;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往往管理做得有板有眼,规矩繁多,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甚至官僚主义盛行——如果不让重心回到经营上,便会逐渐步入衰退期。

古代的谋略之术讲究“奇正之变”,《孙子兵法》里也说:“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意思是,这两者的组合,能产生无数种谋略。

运用到企业实践中,我们可以把“奇正之变”理解为:

经营要“奇”,要不断打破常规、创新求变;

管理要“正”,要坚守正道、原则和规范,不瞎折腾。

如果领导者把“奇”和“正”弄反了,经营上畏首畏尾、害怕变化,管理上却朝令夕改、奇招不断,那企业就前途堪忧了。

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其领导者最希望看到的是,人们能自发地积极向上,追求正直良善的品格,创造富足美好的生活。

但现实是,不管愿望有多美好,如果在具体做法上违背了一些关键原则,结果就会相去甚远。

关键原则是什么?其实,老子已经说得很直白了。

领导者越是管得多、管得宽、管得细、管得严,管理制度越是精巧复杂,大家就越没有把事做好的动力,越创造不出价值,甚至偷奸耍滑、制造混乱。

领导者越是克制,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把空间留给大家,大家就越会积极地自我发展,走上正道。

在老子眼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总量守恒的规律,两者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掌控力此消彼长。

要想让别人发挥才智,领导者就要把自己的空间让出来。

02

德行

是应对变化的关键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

“蛾扑火,火焦蛾,莫谓祸生无本;果种花,花结果,须知福至有因。”

意思是,飞蛾被火烧焦不是它运气不好,而是它贪恋火光;开花结果也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哪有什么好运和坏运,祸端不是没有来由的,福报也并非没有原因。

有个一直被误解的成语叫“祸福相依”,它被错误地解释为:好事和坏事总是相伴相生的,福能变祸,祸也能变福。甚至有人用“塞翁失马”的故事来解释它。

这个故事有它的积极意义,它劝人在处于顺境时谦虚谨慎,别太嘚瑟;在处于逆境时怀有希望,留点儿盼头儿。

但其实“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全是小概率事件, 一匹马跑丢了能带回一群马,这是小概率事件;儿子骑马把腿摔断了,因为断腿而躲过了兵役,这也是小概率事件。

《道德经》中有提到“福祸相依”,但老子不是让领导者去相信运气,恰恰相反,他劝诫领导者不要被变化莫测的运气迷惑,而要承担起一个领导者应承担的责任!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因果。

环境在不停变化,对一个领导者而言,靠运气不如靠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智慧和德行,是应对变化的唯一依靠,而一家企业发展得好不好,取决于创始人和其所带领的团队的价值观。 

03

信用

是长久发展的关键

做企业的人大多有三种追求——做大、做强、做久。

但是,大部分人的选择都具有时代局限性。

当经济高增长时,大家往往都追求“做大”——跑马圈地、扩张规模最重要。

在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时代后,机会不像原来那么多,企业家转而想要“做强”。

而当新冠疫情来临,经济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时,再也没有人争论“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了,人们突然意识到“活下来”才最重要,企业“做久”才是真理。

从想着“做大”“做强”到只求“活下去”,真让人不适应。

毕竟,“做大”这件事太过瘾,只要企业规模、行业排名上去了,各种荣誉、政策支持和优惠就会纷至沓来,钱好融了、地好拿了,连人才也好招了——最关键的是,面子上好看了,企业家在很多场合都能从边缘位置挪到核心位置。

如果过于贪恋“大”带来的虚荣和好处,企业就会走上一条“为大而大”的疯狂之路——在规模上先成为中国500强企业,再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海航集团刚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时,董事长陈峰立刻就提出了宏伟目标:未来5年,上升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前50名至100名之间;未来10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方队,入列前10名。

这种胆子大胃口也大的企业,在经济向上、货币宽松的环境下也许能跑得很快,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便很容易陷入困局,不要说“弃大求强”,就算只求“活下去”,也非常不容易。

其实“大、强、久”三者并不矛盾,但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做到三者兼得。

在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有不少百年企业,其中不乏我们熟悉的企业,如杜邦、宝洁、雅培、百事、通用汽车、3M、通用电气、固特异轮胎,等等。

这些企业大多数成立于19世纪,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1802年创立的杜邦。

日本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百年企业,据统计,2013年有33 000多家,占世界百年企业数量的41%,其中也不乏“又大又强”的企业,比如人们熟悉的松下、日立、朝日啤酒、三得利、花王等,历经百年,它们依然在各自的领域拥有一定的市场领导地位。

这些长寿企业,在过去10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穿越了多个经济周期、政治周期、文化周期和技术周期,伴随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跨越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同时,这些企业还经历了几代甚至十几代领导者的更迭。经营管理的接力棒要跨越生命传递下去,想想就不容易。

具体怎么做呢?

老子说,关键做好一个字,“啬”。

 “啬”的甲骨文展现的是人收割粮食并存入谷仓的形象,满怀着丰收的喜悦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老子提出“啬”的概念,并非指在财物上的吝啬小气,而是指在精神能量上的蓄积,这是充储德行、深藏根基的方法。

一棵大树只有根基深,才能生命长久、枝叶茂盛,才能经得起狂风暴雨。

但这样的树不会生长得很快,也不舍得早早地展现华美的外表,它们最重要的精力是往泥土的深处扎根,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积攒功夫。

老子指出的“长生久视”之道,非常值得企业家借鉴。

那么,企业想要发展长久,需要“啬”在什么地方?

有研究机构发布过一份针对日本814家长寿企业的调查报告,第一项调查内容是用一个汉字来形容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事,提到次数最多的汉字是“信”,接下来依次是“诚”“继”“心”“真”;第二项调查内容是说出长寿企业的优势所在,有73.8%的企业认为是“信用”。

由此可见,“信用”就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基,是企业最重要的德行,是最值得收获、最需要珍惜的资产。

无论是对内部员工,还是对外部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最要积攒、最不能浪费的,莫过于“信用”。

珍惜自己的信用,珍惜客户和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

企业只有立足长久,才能做强;立足做强,才能做大。

如果反过来,为了追求做大,不惜拿企业的信用去冒险,不惜牺牲员工和客户对企业的信任,这样的企业就算做大了,也长久不了。

关于作者:吴强,现任伟事达(Vistage)中国地区特许经营权持牌人,上海老椅子管理顾问合伙企业合伙人。曾任《投资者报》执行总编辑、正和岛副总裁。

本文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原创首发,整理自机械工业出版社《跟道德经学领导力》。转载请添加身边君微信(shenbianjun),并备注“转载+公号名称”,谢谢。

—— END ——

【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导者成败的关键就是在于有深厚的德行与否
“凭他那种德行,还想来管我?” 核心矛盾不解决,管理注定失败
搅动集成灶市场风云 关键看企业如何布局!
想当领导者,关键在学习力
“无为”是领导者的最大修为
原来,一个家庭最上乘的风水,是这几个地方愈发干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