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生“九不过”,句句良言!
作者:哲学君·一木
来源:哲学人生网(ID: zxrsnet)

药王孙思邈告诫世人:

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仇恨,则得长生也。

深以为然。

人生短暂,长不过百年,弹指一挥间。

不管半生坎坷还是一帆风顺,余生都要这样活。

01

怒不过度

人有七情六欲,受各种因素影响,愤怒、生气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以愤怒方式来发泄心中郁气,释放坏情绪,缓解压力,未尝不可。

但,要适度,不能被情绪彻底左右思维,只知道愤怒,破坏、毁掉一切。

过度的愤怒伤人伤身,更会埋下祸端。

老话常说:“百病源于气,气大伤身。”

善待自己,从控制情绪开始,从控制愤怒开始。

不为不值得的人和事愤怒生气。

02

行不过快

民间有句谚语:急行无好步,缓走当歇气。

无论年富力强还是年老力衰,尤其到了冬季,行不宜过快。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动物到了冬天会冬眠,以此度过严寒。

人到了冬天,自是不必如此,但也需要注意御寒,内藏。

不过度运动,消耗气血,防止寒气入体,造成诸多疾病,行不过快,其实指的是一方面。

早起不能过急过快,也是同理。

03

劳不过累


劳逸结合,不然容易过劳死。

因过劳而导致的猝死,不分男女老少,尊贵卑贱。

有句话叫积劳成疾,太多血淋淋的例子了,绝非危言耸听,仔细回想一下,无论是身边的,还是网络上的,近年来层出不穷。

究其根本是,过度劳累,没有及时调节,身体崩溃了。

弦崩的久了,容易断掉,人劳累的多了,容易失去生命。

为此呼吁大家,忙碌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休息,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人除生死无大事。

04

事不过责

爱之深,责之切,这是人之常情。

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无论自己还是家人,如果犯了错,并非是罪大恶极的事情,能原谅、宽容的时候,还是不要抓住不放,太过责备。

当然,有一个前提,知错改错。

一味自责愧疚,不如将功补过。

责人之时,也要反思自身,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05

食不过饱

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古代我国出家人有一条戒律:过午不食。

放在今天的普通人身上,也许并不是那么适用。

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生活习惯、工作等原因导致,不少人晚上下班以后进餐。吃饭时间较晚,容易引发肥胖、消化不良等问题。

所以,晚餐需要遵循一个原则:食不过饱。

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七分饱。

如此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06

逸不过懒

曾国藩曾说:家败不过“奢”字,人败不过“逸”字,讨人嫌不过“骄”字。


太安逸的情况下,不宜过于懒惰。

长久安逸,会消磨人的意志和心灵的灵敏。

如同温水煮青蛙,一开始很舒服,随着温度升高,因自身感觉不明显,等发觉烫了,想要跳出去已经来不及了。

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于懒散懈怠,要居安思危。

一直有这个意识,才不至于一败涂地。

07

欲不过多

索提那克禅师说:“人生欲望,如树上杂枝,你无法完全消除,却需要定期修剪。”

人要生存,自然有需求,需求便是欲望。

欲望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本性。

生而如此,所以才会有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荣辱》:“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克制本性,将过多欲望控制。

不加节制的欲望,本身就是枷锁。纵欲是本能,而节制才是本事。

08

名不过求

名利不过过眼云烟,皆是身外之物。

然而却有太多人看不明白,迷失其中,为此不惜飞蛾扑火。

忙忙碌碌,兢兢战战,到头来不过一场空。

名利本身并无好坏,是人因为名利有了好坏。

为了名利不择手段,过度追求,迷失本心、本性,为人处世乖张,肆无忌惮,这才是追名逐利时最大的忌讳。

刘德华曾说:得到就要给人,学到就要教人。

万事万物,不过一饮一啄。

09

财不过贪

《大学》有言:“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凶财凶入,必定凶出。”

偏门的财不能捞,违背道德的钱不能去赚,正是不义之财不可贪,不仁之财不可取。

许多人为了钱财,坑蒙拐骗偷,连自己最亲的人都不放过,简直丧心病狂。

为了一己私欲,贪得无厌,毫无底线,最终结果只会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败坏了信誉,失去了人格,老了也甭想落叶归根。

常言道,家财万贯不如妻贤子孝,黄金万两不如平安幸福。

歪门邪道的小心思趁早打消。

君子爱财不贪财,需取之有道。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写道: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要争取做到这些,凡事不过求,不走极端。

余生,轻松一点,自然一点。

最后,愿你人生坦坦荡荡,怡然自得。

作者:哲学君·一木,来源:哲学人生网(ID:zxrsnet)哲学人生网,数百万人关注的微信大号,反思人生的问题,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灵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生已过,一切看淡!
悟语1071:人生有两个至境
要懂得知足
每个人都需要减法
衣不过暖、食不过饱、行不过快,养生做到“9不过”,疾病走一半
陈嘉珉:读彬宇先生《国学旨归:干支哲学》赋偈(282)——第五章:实证研究之十神\第一节:十神类象(之六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