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宋瓶盏与茶事(下)

原创 席埃里 席埃里 2022-09-03 16:02 发表于江苏 

河南巩义市黄冶村唐大和六年(832)张氏墓出土的唐人烹茶三彩塑像。左侧风炉上置茶鍑,右侧坐像高11cm,右手执杓,专注于侯汤。或曰表现茶圣陆羽烹茶形象

前面说到了唐代煎茶采用鍑(釜)、铛、铫等,不用瓶。或许是得益于茶末碾罗更粉细不易堵塞流管的缘故,宋代有些瓶也用于煎茶,比如急须,这是与唐代比较明显的区别。如果说,黄裳诗句“遽命长须烹且煎,一簇蝇声急须吐”(《谢人惠茶器并茶》)似乎有点隐晦不明,但黄庭坚《谢曹子方惠二物二首其一煎茶瓶》诗中有云:“短喙可候煎,枵腹不停尘。蟹眼时探穴,龙文已碎身。”则是宋代茶瓶煎茶无可置疑的确证。这些茶瓶或为陶制,或为银制,满釉的瓷瓶用于煎茶的可能性较低。

急须作为茶具名目前首见南宋黄裳《龙凤茶寄照觉禅师》句:“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然而具体所指为何并不明确,此联也未明用急须煎茶或侯汤,文中所引句则煎茶无疑。日本有一种名为急须的茶器,与晚唐长沙窑、越窑横柄壶器型相似,故将此类归为急须。但此横柄壶是否为煎茶器大可值得怀疑,以其壶流长且小,且同期还有较长曲流小嘴者,皆不利出茶汤。五代点茶已出现,后两图长曲流瓶或为点茶汤瓶。瓶嘴虽与徽宗瓶说有差异,但须知点茶、茶具也是在发展的。三图皆为晚唐五代长沙窑,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

那么点茶是用什么器具来烧水(侯汤)的呢?用锅釜烧沸倒入执壶还是直接用执壶将水烧开?观南宋刘松年《撵茶图》,知以鍑侯汤或为常例。蔡襄《茶录》中说:“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又知宋瓶亦用于侯汤,只是难于掌握。宋徽宗《文会图》则有执壶(瓶)置于镣炉上直接烧水的场景,辽墓壁画亦有类似的描绘,或者架于风炉上。不过画中执壶疑皆为银壶,非瓷器。城市遗址出土的瓷制宋代点茶执壶残件亦未见火燎遗痕,可资佐证。徽宗说:“瓶宜金银。”(《大观茶论》)这是以他帝王的标准而论,普通人家点茶或许仍是瓷瓶当道,但瓷瓶仅用来点茶,并不作侯汤(烧水)用。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为刘松年绘唐僧怀素会友品茶,但从画面左侧备茶场景来看,他是依宋代点茶法来描绘的,与怀素所处的年代完全不符。桌沿放置茶筅,侍者手持汤瓶作点茶状,风炉上茶铫显然作侯汤用,汤瓶的沸水舀自茶铫,与下图汤瓶直接侯汤不同,说明两种侯汤方式都存在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局部,左上可见镣炉内侯汤的执壶(汤瓶)。有趣的是,在《大观茶论》对建窑黑盏推崇备至的徽宗,《文会图》中画的是白(或青)盏黑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家口宣化下八里辽代张匡正墓壁画备茶图,北方遗存的辽、金、元墓室壁画有多处类似的备茶场景,汤瓶或置于风炉上,或置于镣炉中

现代人充满好奇并津津乐道的宋代斗茶,原不过是点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在于斗巧争胜,即比试茶品、水品优劣、茶盏好坏与点茶手法高低,故可以认为是一种以茶嬉戏的娱乐方式。斗茶起源于建宁民间,初或为茶家评鉴茶之品级的方法,后来流传开来,进入文人阶层和宫廷,嬉戏意味日渐浓厚,饮茶遂演变为玩茶,风行朝野,徽宗朝最盛。籍茶而娱,本与文人所追求的清雅和静的茶趣南辕北辙,亦与国人赋予茶内敛的品性相去甚远,当时士人即颇多微词,病之末俗,所以并未流行太久。徽宗一朝,武备松弛,羸弱颓靡,一味求和,惟茶是斗,焉能不亡?是以南渡以后,斗茶习气亦随误国之君销声匿迹,无人问津。今人目斗茶独领宋代茶事风骚,或将斗茶等同点茶,谬之甚矣!

斗茶犹如“斗鸡”、“斗蛐蛐”,其要义在“斗”。看似争点茶一时之胜负,实则从选择茶树品种、采摘、制茶,到碾磨、烹制,再到选用茶器具,无不体现比拼斗巧的意味,因而自有一套评判标准。在原茶,符合斗茶色白标准的优良茶树极少,又必须采摘春芽。在加工,则龙团凤饼之属。北宋黄儒《品茶要录》中说:“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其次拣芽。茶芽,斗品虽最上,园户或止一株,盖天材间有特异,非能皆然也。”又说:“其造,一火曰斗,二火曰亚斗,不过十数挎而已。”依此说法,“斗”俨然茶事各个环节之极品或最佳。在烹制斗试场合更不需说,有一整套约定俗成的程序、技巧、规则和标准。精细罗碾,巧斗蟹眼,比拼兔毫,真可谓斗茶斗盏斗茶艺,精深微妙,不可尽言。然而,事物总是物极必反,当以茶的名义聚众嬉闹,一味争奇斗巧,甚至比富斗阔,哗众取宠,茶味愈来愈淡,离茶之真义也就渐行渐远,以至于最终沦为街头的游戏。当人们从茶事中获得的茶韵茶味消亡殆尽时,斗茶自然也就迅速消退,黯淡收场,没有人再提起。

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斗茶又生出“茶百戏”。建窑油滴或兔毫大鐅(上敝下瓦,念撇,意为敞口大斗笠碗,闽方言尚存音义,字库缺此字,姑且以鐅代,鐅为铁锅)其用途一直未明。或曰为某种茶仪式之用,也有人认为就是点茶的大碗,点茶完成后再酌分给坐客(类煎茶)。又言茶百戏之用,此说当最切实际。“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茶经·五之煮》),这段诗意的文字是陆羽对煎茶形成的沫饽十分形象、贴切的描写。到宋代,茶末碾磨更细,点茶时形成的沫饽堆浮于汤面,比之唐代煎茶更加浓厚丰腴,因而被某些玩家巧施为图,是为“茶百戏”,有水丹青之雅号,类似现代咖啡拉花图案,只是更抽象,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将意象幻化为物象。建窑大鐅口径一般在二十公分左右,建阳窑址出土过口径二十五六公分的,很显然,如此大碗并不适合直接用来饮茶,但若籍此进行“茶百戏”娱乐,则无疑是最佳的道具。以此推之,有论者将宋代大量制作精良的小足大口径的斗笠盏,如最负盛名的临宇山人旧藏北宋黑釉铁锈花鹧鸪斑大碗,归为茶百戏之用。此说所见不凡,别开生面。

宋建窑兔毫大斗笠碗,口径19cm,或为茶百戏之道具

临宇山人旧藏北宋黑釉铁锈花鹧鸪斑斗笠盏,口径19cm,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

由分茶衍生出斗茶、茶百戏,无不透出宋人从游于艺到嬉于戏的玩世心态,这与宋代富足的市民经济、丰富的文化生活不无干系。南宋时分茶传入东瀛,日本人以此发展为“抹茶道”,却又呈现出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日式点茶态度虔敬,程序繁复,标准严苛,仿佛举行一场严守宗教仪轨的法事。表面上与斗茶之嬉闹泾渭分明,霄壤之别,然而其重形式轻内容的本质,又与斗茶、戏茶何异?真真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这些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化现象,自有它的道理,但从茶事的角度来评判,前者失之于嬉,后者失之于趣,皆非正途。

晚唐诗人吟咏之作中,饮茶已有“斗”法,意为品茶第茶。白居易诗曰:“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紫笋”指宜兴(唐属常州)和长兴(湖州)所产的贡茶,陆羽以为“湖州上,常州次”。春茶初上,两州刺史相会于宜兴和长兴交界处的境会亭,品茗试新,互较高下。此义宋代亦有沿用,如唐庚《斗茶记》所述即为一例。另外,与此近义的还有“试茶”,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山兰若试茶歌》,“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王安石作《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陆游茶诗中“试茶”比比皆是,并其例。上述“斗茶”、“试茶”非彼“斗茶”,重在品尝、品鉴、品第,尽管也有比试高低的含义,但所比者茶之本色,犹如春天竟放的花朵,自然而然的争奇斗艳。在方法上,可以是煎茶,还可以是分茶。而作为宋代“斗试家”所专之“斗茶”,比的是奇技淫巧,方法只能采用分茶。

煎茶点茶形式殊异,两者所追求的意趣与韵味,也有所差别。今人视唐宋烹茶为古法,然而宋人以点茶为时尚,视煎茶为古法,宋人的文字里,隐隐可辨闪烁其间的雅俗之别。时尚与古雅,总是相对的,能流传下来的时尚就成为经典的古法。黄庭坚《煎茶赋》开篇即云:“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浑。”将侯汤时所闻水沸之声,茶成后所见沫饽浮盏之貌,形容如涧松迎风,白云行空,此唐宋文人习用的比喻,个中真味,几人能领会得来?至于“宾主同味”,实言情投意合,知音相遇,饮茶才有了滋味,这已经完全是精神领域的感受了。明代大才子徐渭说“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煎茶七类》)乃卢仝所言,虽未确,但与同气相求的人同饮被唐人视为茶事至境,信不诬枉。若幸得一二茶贤,“不交半谈共细啜,山河日月俱清凉”(南宋洪咨夔《作茶行》),足为人生之大幸也,这正是煎茶所蕴籍的清韵和诗意之所在。宋代士人们一面寄情于煎茶悠远恒久的古意,浇心中之块垒;一面钟情于点茶无常幻变之巧妙,随汤瓶急倾而下的水柱点击茶膏那一瞬,泄一时之乐忧乐,这又何尝不是他们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呢?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曰:“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真切地道出了士人们矛盾的心理。煎茶好,并非说煎茶一定比分茶好喝,而是强调煎茶所蕴含的古韵以及煎茶过程的心境非分茶可比,发乎茶,高于茶,便是“煎茶好”其“好”之所在;宋人津津乐道的分茶,其精巧、乐趣又非煎茶所能及,分茶之巧,与其他诸般雅事共同演绎了宋代精雅而颓靡的世风。

而瓶与盏,成就并见证了唐宋茶事之好、之巧。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摹本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茶道“茗战”怎么玩?比现在更加风雅?
以宣化辽墓壁画为中心的分茶研究 DM
唐宋茶谈(三)
聊聊建盏经典器型
图鉴:如何辨识建盏经典器型
2016年建窑建盏 |拍卖成交价排行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