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一支军队来说,“九一八”意味着什么?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沈阳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一声爆炸巨响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2大队600余人全副武装,在黑暗中排成攻击队形,向东北军北大营驻地进发。他们早已等待许久了,这声巨响就是他们发起进攻的信号。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日本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略自此拉开序幕。

九一八事变当晚,被日军炮火摧毁的北大营营房

进攻北大营的600余名日军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呢?

负责守卫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第七旅,《沈阳文史资料》收录了当时服役军官李世廉的回忆:“北大营第七旅是东北军中最精锐的旅……每个团配有12挺重机枪、6门迫击炮以及4门平射炮。每个连配有德国步枪120支,每个班配有一挺轻机枪……”这支部队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然而它接到了“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的命令。

侵略东北的日军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呢?

仅在沈阳,驻扎的中国军队就有步兵、装甲兵、军校学员、警戒部队共计1.2万人,沈阳还驻扎着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一支空军,拥有各型飞机265架。武器装备方面,沈阳兵工厂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之一。根据记载,当日军士兵打开东北军武器库和兵工厂大门时,被堆积如山的武器弹药惊得合不拢嘴:迫击炮、山炮、野炮等3019门,坦克和装甲车26辆,机枪5864挺,长短枪118206支……这些装备,足够武装一支20万人左右的亚洲先进水平军队,而当时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总兵力不过两万余人。从两军的实力对比来看,东北军绝无溃败的理由。然而东北军在国民党政府指挥下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因为“不抵抗”,所以北大营一些训练有素的东北军士兵,由于手中没有武器,甚至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被日军杀死。日军600余人就能迅速击溃千万守军,如入无人之境,北大营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因为“不抵抗”,东北军一退再退,狼狈逃窜。8个小时,沈阳沦陷。1个星期,辽宁、吉林两省相继落入敌手;4个多月,东三省128万平方公里国土全部沦陷,3000万同胞成为亡国奴……日军如鲸吞般迅速占领东北,极大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果真就“更无一个是男儿”吗?当然不是。面对攻进北大营的日军,步兵620团团长王铁汉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令部队利用营房设施对日军进行猛烈还击,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事变爆发后,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黄显声率领公安局各分局、队,依靠沈阳市区一些简单的街垒与日军对战多时,直至确实无力继续抵抗,被迫撤离。

零星的军人血性在“不抵抗”的大局下显得尤其悲壮,更多的令人痛心的事实是,成千上万个原本应该拿起钢枪保家卫国的军人,麻木地死,仓皇地逃,甚至公开降日,自弃山河,置国家人民安危于不顾。

何至于此?

据记载,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石原莞尔在发动事变之前曾对中国进行“考察”。考察之后,他向关东军同僚夸下海口:只要有三千精兵,甚至只装备竹刀都能占领东北。这并非他盲目自信,而是他发现:在东北的中国军队,从统帅到士兵,都存在着深深的恐日情绪,基本已经丧失了战斗意志。在事变前沈阳局势已经相当紧张的时候,驻沈阳的中日军队都在进行实兵演习。日军的演习科目是怎么样进攻中国军队据守的重要据点,而中国军队的演习是怎么样在日军进攻时撤退。

政府奴颜婢膝,寄希望于“国际公理”;将领算计利益得失,只顾保全实力;军人全无作战意志,不知为何而战……这样的军队,就算没有那道“不抵抗”的命令,就能反击侵略吗?这样的军队,就算人数再占优,装备再精良,能打胜仗吗?

九一八事变用血耻警示世人:精神沉沦、不知使命、没有理想信念的军队,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有人退而求和、唯唯诺诺,就有人奋起反抗、捐躯赴国难。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这是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再一天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又过两天,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召东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侵略者。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纷纷组成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同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东北旧式抗日武装被历史淘汰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崇高理想信念、高度政治觉悟和严密组织的部队能坚持长年的武装斗争。这些队伍在1936年整合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率领部队驰骋在白山黑水间,日寇称他的部队为“满洲治安之癌”。在壮烈牺牲后,敌人在他的胃里只找到了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赵尚志,指挥过100多次战斗,打得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他所率领的部队被人们称为“北国雄狮”,日军也只能无奈地发出“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的哀叹。

赵一曼、王德泰、许亨植、小孤山十二烈士……据统计,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联中有数万名将士血染疆场,百余名师以上干部战死,40余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

这些队伍为精神而战,眼前破碎的山河再也经不起更多的麻木沉沦。这些队伍为使命而战,军人为保家卫国而生,前仆后继、血战到底是用生命书写的答案。这些队伍为理想信念而战,民族危亡、国家危难、人民危险之时,就是军队向前冲锋的时刻。这些队伍用英勇的战斗、英雄的事迹向世人证明,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战场上,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是一支军队真正强大所在。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铸就和庚续了人民军队的辉煌和传奇,也熔铸进人民军队血脉传承至今。因此,当重庆山火来临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消防、解放军和武警救援力量以及众多自发前往救援的群众,与狰狞的火线“隔空对峙”;当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时,人民子弟兵在同一片土地上演不同的“飞夺泸定桥”奇迹。

又到一年“九一八”,在一声声响彻城市的防空警报声中,我们再次沉痛回忆起历史深处的那段屈辱历史,但今天的人民军队,绝不会让悲剧重演。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回望来时路,人民军队矢志不渝坚持崇高理想信念,一路披荆斩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敢于为崇高理想信念而奋不顾身。砥砺奋进路,人民军队未来也将秉承理想信念,不断书写强国强军更为辉煌的篇章,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的光辉业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九·一八抵抗了,中国的抗战胜利会不会来得更早些?
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七十张现场照片
九一八事变中,3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黄显声率部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少帅张学良口述回忆(45)——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东北军抵抗会如何?官兵踹门砸锁拿枪,不想“挺着死”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