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诗写诗可以培养美好的心灵

毛姆说:“诗歌是文学的春花与冠冕。”

蒋勋老师曾经说过:“从唐诗到宋词到现代诗歌,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艺术之上是人的温度。”

蒋勋老师还在《诗歌是生命里最后的救赎》中讲到:“我们的人生是一定要有一部分时间留给一首诗,留给一些诗,让诗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与自己所爱的人歌唱世间一切美好。”

而热爱诗歌的我们,总能在诗词中找到更美好的自己,所以那些从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曼妙灵魂里,流淌出来的扣人心弦的诗句,极容易在我们的心灵上产生共鸣,也许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遇见皲裂的生命,保持一种应有的温度与湿度。

如果你歌唱的是美,即使身在沙漠,也一定会有听众。

有人写诗就一定会有人读诗,在纷繁复杂的常日,每天分享一首好诗,犹如每日欣赏了一处别致神怡的风景 ,丰盈内心,拂去尘埃。

所以,有时候邂逅一首震撼心灵的好诗,能让不同读者各种味道的泪水夺眶而出。

热爱诗歌的我们,虽然不是专业的诗人,但是我们心甘情愿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与生活之余,把一部分宝贵的时间留给读诗、写诗,所以在柴米油盐的凡俗喧嚣里,我们依然保持了一颗诗心,那些优雅舒展的生活能在诗词里淌出蜜来,那些鸡毛蒜皮的生活也能在诗词里滋养消融。

对于新时代的80后女性而言,我必须追求一手书香,一手化妆箱;既能进书房亦能下厨房的斑斓人生。

因为我出生在这样的家族,我别无选择,我不仅肩负着自己的理想,还肩负着父母的期望。

更重要的是,我在叶嘉莹先生的身上,看到了并爱上了那种被中国古典诗词浸透了的美。

现代人过于重视物欲,一切只看眼前利益,因此遂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颗关怀宇宙人生万物的活泼美好的心灵。

与很多的“小我”而言,如果不读书写诗,如果只论谈论家长里短和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如何能在如此挑剔苛刻的时代里,做好子女的朋友,伴侣的知己,如何与他们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尼采说过:“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灵魂倾心相见,唯有如此,才不负生命一场。”

而叶嘉莹先生告诉过我们,读诗写诗可以培养美好而活泼不死的心灵。

我认为诗歌是人类文明中最精美的门类。

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中,诗歌都是其语言的韵律精华。从古到今,无论语言如何从高雅深奥变得通俗易懂,诗歌总是紧随其后。

诗歌是语言的皇冠,是情感的依据和心灵的家园。

诗歌只言片语就能勾起一个人的情绪,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片刻,或是错过了某件事,抑或是失去了某个人。

那一刻,多么希望能有个肩膀可以依靠。而当没有那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时,诗歌也是一种可以让心灵依靠的力量。

众所周知,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在于抒情,既可以阳春白雪,亦可以下里巴人,它比其他任何文学体裁都更富于感情色彩。

所以说,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纯粹美妙的文体。

“文学的最高形式是诗歌,诗歌是文学的终极目的。它是人类心灵最崇高的活动,它是美的结晶。”(毛姆)

“诗言志”、“诗缘情”是我国古代文人对诗歌内涵的本质认识。

那么诗歌这朵曼妙绝伦,典雅至极的“兰”是什么时候从文学里长出来的呢?

很多读者都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其实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陶文。

陶文是一种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具有一种“标记”和“符号”的性质,是我国文字最早的雏形,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

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至4300年之间。

而甲骨文则是我国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证明了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是从商朝开始的。

而甲骨文和金文(也叫钟鼎文)的产生,又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土壤,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较长的钟鼎铭文,这表明具有文学因素的文本出现了。

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春秋之前,我国几乎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而只有文字。

那时候的文字甲骨文,是统治者掌握的一种统治工具,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那么,我国的文学是何时从文字中生长出来的呢?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的发生期,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具有广义,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是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现存先秦文学作品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讲先秦文学便主要是讲春秋、战国特别是指战国时期的文学。

而先秦时期最典型的文学代表作品就是妇孺皆知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诗》或《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而已,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开始把《诗》当做经典,尊称其为《诗经》,将它列入“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中。

自此,《诗经》由原来的一本普通诗集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紧密相关的教科书,因此也被称为《诗教》。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宗庙祭祀、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40篇。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会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的宴会典礼),共105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是真正来自当时各国的民歌,是普通百姓生活劳动中发自内心的抒情,而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就在于抒情。

所以,中国文学真正的源头是先秦。而《诗经》就是名副其实的杰出代表作品,直到今天,我们吟诵诗经里的那些千古名篇,仍然能感受到震撼人心的美感。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来自民间的爱情故事因为更能真实地体现其中的意义而被千古传唱。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也是《诗经》里描写爱情题材的杰出代表作。它十分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思念心上人,却怎么也得不到她的男子的形象,是一首十分优美的相思情诗。

《关雎》融赋、比、兴于一体,从水鸟和鸣引出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

接着又一边写女子的形象,一边写男子对她的思慕,两者相互对照女子的神采越是“窈窕”美丽,男子的相思便越是深沉,以至于“辗转反侧”,甚至他由此而有了一连串的想象,“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即要是能和她在一起该多好啊,他愿意弹琴奏瑟友善地对待她,愿意敲钟鸣鼓让她快乐。

但终是“求之不得”,看上去这好像有点“悲惨”,不过从艺术美感上来讲,却是极其成功的。

整首诗中所描述的爱慕方式含蓄、悸动而羞涩,这便是这首千古名诗的魅力之所在。

《关雎》题材为“风”,作法为“兴”,是周代南国的民歌,被称为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我们姑且不论诗中所运用的比兴手法的艺术价值,单是朗朗上口的韵律和美妙的意境,就足以使人陶醉其中。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属于秦风是一首凄婉缠绵的爱情诗,诗中将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真实而动人的表现了出来。

首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出了一幅寒霜浓重的深秋景色。诗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秋风瑟瑟的早晨来到河边,追寻心上人。

男主人公似乎远远望见了心上人就在水的对面,于是“朔洄从之”,逆流而上追寻她,但是“道阻且长”,道路迂曲遥远,诗人辛苦的上下追寻,但却总也到不了伊人的身边。

她仿佛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及。这几句似是诗人的幻觉,他的眼前总浮动着一个迷离的身影,想要靠近她,却总不能如愿。诗人向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朦胧的意境,描写出了痴迷的心境,为整首诗蒙上了一层迷惘而感伤的情调,生发出无穷韵味,感染力极强。

《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在天光水色的辉映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歌的主人公心中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其实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诗经》中不可不读的上乘之作。

“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高尔基)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的珍宝,古今中外都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伟大的诗歌作品,但是这些文学艺术的骄子——诗歌,以它特有的伤情韵律感染着无数的诗歌爱好者,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诗歌爱好者,我们有谁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诗消得人憔悴”呢?但是,我们辛苦并快乐着!

我们的生命里一定要有一部分时间留给一些诗,去写一些诗,让诗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与自己所爱的人歌唱世间的一切美好,比如爱情,比如远方,比如祖国,比如梦想。

而真正的诗心,亦可在远方,亦可在平常。

每一首好诗都是抵达作者灵魂深处的独白。写不出诗,我们就去读诗,成不了诗人能有一颗诗心,已然美好。

“诗,存在于一朵花,一页草,一篇动人无际的风景之中,存在于自我心灵的解放之中,存在于对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的超越之中。”(顾春芳)

【曼蒂公主读诗写诗学习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不学诗无以言(下)
孩子的成长,需要诗的滋润和陪伴
今天,适合写诗
殷商文学史的生成及其意义
中国诗歌报第一临屏诗创作室:为什么写诗(探讨话题)
2021,开启一趟诗意的旅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