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回盛唐?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新疆正变为塞上江南?

2022年,是新疆塔里木河近十年水量最大的一年,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形成众多湖泊,场面蔚为壮观。

沙漠的层叠感与蔚蓝的湖水相映衬,仿佛给沙漠赋予了灵动性,在湖水的作用下,绵延的沙丘固定而结实的粘附在一起,形成沙漠里奇特而独有景色。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干流总长1321公里。塔里木河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而近些年以来,新疆近些年的气候处在一个增暖增湿的阶段。数据显示,南疆地区的降水量近10年增长很快,以前南疆盆地年平均降水大概50多毫米,现在年降水量接近70毫米,许多干枯的河流更是重新“复活”。

塔里木河下游新增植被覆盖面积达到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减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曾经干涸的台特玛湖已形成500余平方公里的水面和湿地。

除此之外,数据显示,南疆地区暴雨近些年多发频发,近10年有30%的自动气象站日最大降水量都突破了极值,说明降水强度和范围在不断增大。

在这情况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近些年更是出现了洪水奇观。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新疆将重回盛唐,变为塞上江南呢?

5000年来,中国的气候大致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西部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在温暖期,气候趋于温热,水草增加;在寒冷期,气候趋于干凉,唐朝在我国历史上处于第三个温暖期,气候的总体特征是温暖湿润,唐代平均温度高于现在1-2度,降水为历史时期最丰富的一个时期,那个时候的新疆也是水草丰茂。

新疆是中国古代的水稻种植区之一,研究表明,当地引种水稻的时间或不晚于公元92年,引种的品种为亚洲栽培稻中的粳稻,及至唐代,气候进一步暖湿,新疆的水稻种植区有所扩展,新增龟兹,西州和伊州等地。

而到了明清时期,新疆气候又逐渐变得干旱,清朝时期,新疆成为了沙漠瀚海。而现在,多名专家强调,西北地区西部降水增加趋势持续了 30多年, 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降水趋势增加期,也超过了计算 基准气候态的30年气候期限,所以西北地区西部降水 增加趋势基本可以肯定了。

过去30多年,西北地区(主要是西北地区西部)气候显著变暖,同时降水量增大、许多河流出山口径流量增加、大部分湖泊水位上升。在西北地区,一些原本较干旱的地方降水量增加,甚至出现洪涝灾害;曾经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逐渐显现绿色。

以新疆为例子,从新疆全境以及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各分区的年降水量来看,呈现一致的增多趋势,新疆2011—2018年年均降水量,比上世纪60年代增多了43.5毫米,增幅为30%。2016年,新疆平均降水量为247.6毫米,偏多近五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呢?

首先,西北地区西部的水汽主要靠西风带环 流系统从洋面输送而来,近30多年来西风带环流明显 加强,这使得从洋面往西北地区的水汽输送能力增加。 在源区水汽日益充沛和水汽输送能力不断加强的背景 下,西北地区西部大气中的水汽增加,为降水增加提 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这种变化可能与自然变率 和气候变暖都有一定关系。

另外,在沙漠边缘地带和湖泊河流附近的绿洲,气温升高引起冰川融水增加,从而使径流量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西北湿润的现象。

还有就是国家的生态治理,自70年代末起,国家在西北地区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西北地区农牧区广泛推广注重生态保护的种植林草、综合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一些地方发生的毁林开荒、毁草种田、滥砍滥伐等无视生态环境的行为会受到处罚或谴责,一些地方过载放牧、过度采挖等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被认识以后,其不合理行为会受到批评和纠正。

在国家对西北地区长达50多年的生态治理下,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家的生态治理是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连年减少,是西北很多地方变绿的主要原因。新疆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投资超过100亿元,对于塔里木河的河流健康和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塞上江南将重现呢?

目前,西北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带来了多方 面的有利影响,区域气候条件有所改善,气 候舒适度有所提升;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水循环机 制有所改善,径流量和湖泊面积有所增大;部分地区 的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一些脆弱敏感区域的生态退化 趋势受到一定遏制;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有所扩展, 农业气候资源有所优化。

但西北从降水和蒸发的平衡来说,还远远达不到湿润甚至半湿润,距离“湿润”的指标还有很大差距。

一些科学家认为,通过计算机模拟,对至2050年的前景做出了预测: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整个西北地区都将会转变为暖湿区,到2050年为止西北地区气温升高2℃,降水增加19%,西北将成为暖湿区。

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西北地区的暖湿化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气候现象,比如包括干旱区河流洪水期提前,改变了河川水文情势,西北气候的变化会加速冰川消融, 冰川溃坝洪水导致的灾害增多,影响水资源的稳定,很多河流可能因此变成季节河。

目前来看,西北湿润的利与弊,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偏多400%!南方的水汽都跑西北去了?湖北、湖南、江西还将继续干
重归盛唐?全球变暖:中国最大的机会出现,究竟是真的吗?
【图文】气候变暖,西北荒漠将变绿洲? 专家详解可能性有多大
我国最大沙漠现“绿洲”,西北地区转向“暖湿化”?
初二课堂30: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
“楼兰绿洲”能否重现 应记取教训再努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