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没有照相机 用一幅幅古画定格绚丽的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眼中最好的时节,年复一年的如约而至。寻一处庭院,得一方安然。望层林浸然,赏红叶如丹。宿于山水间,金秋入梦来。古人的秋天,不仅融于诗词歌赋之中,还藏于画卷之中。

和唐寅、文征明、沈周齐名的仇英用这幅《枫溪垂钓图》,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远处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中景处层峦叠嶂;近景为红枫映掩的溪江上,身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的皴、擦、点、染相结合,使画幅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的这幅《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作者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

这幅《丹枫呦鹿图》,画面构图密实,色彩上轻下重,用俯视角度,把观赏者引向画面中心的鹿群,这位已经无法考证身份的作者,穷尽中国画“五彩”之能事,在有限的色谱阐述秋之绚烂,一如尘世间总是繁华过后尽疮痍,挽留一年最后的繁华。

在宋代画家赵令穰的这幅《陶潜赏菊图》中,两人坐对于小亭之中赏花,江干水渚,群卉争发,树本、房舍、池沼、小路等表现很精致,具有化平凡的事物为美丽的事物的艺术效果,设色艳丽。画中人虽然没有特殊造形,但拖尾诸跋均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陶潜赏菊为题咏,也为整幅画平添了许多意境。

马和之的《月色秋声图》截取一个小景特写,一高士临流而坐,沉吟幽思,一童侍立旁边。人物、坡石、树木色线即是“柳叶描”笔法。他的画法在南宋独树一帜,不仅在技法上,意境上亦是如此,所以被誉为“御前画院仅十人,和之居其首焉。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用青绿设色的方式,在画中绘制出了青山碧水、殿宇村舍,栈道、桥梁穿插其间,又有苍松翠柏,茂林修竹,移步换景,令人玩味不尽。山石用小斧劈皴法,再施以青绿重色;树木、建筑刻画细腻精谨,点景人物描绘细致入微。整幅作品布局宏大,细节丰富,色彩浓丽而不失清雅,刻画精细而不琐碎,带有宋代画院气派。

《窠石平远图》是北宋画家郭熙描写深秋之际,山水清旷的一件佳作。画面近景,溪水清浅,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染。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 一派深秋的景象

许道宁《渔父图》描绘了江上群峰,参差罗列,而皆峻直陡峭,江边港汊纵横,迂回盘曲,水流潺潺,峰巅崖间,杂树丛生,木叶半脱,江心有短艇几艘,出没于烟水间,张网捕鱼,给江山增添了不少风致。全图笔力劲硬,水墨苍润,作者笔下的深秋季节,有一股清森峭拔的气氛。

《关山行旅图》是五代时期画家关仝创作的一幅绢本水墨画——画上方峰峦高耸,气势雄浑,山中云气缭绕,兀石丛立,山峰迭起,峡谷溪流,渐远渐深,于山腰的杂树中,有飞檐朱栋的古寺一座。山门外是一条盘山而下的道路,道中有两人顺着台级向上攀登。山脚下一座板桥横跨河流,桥上还有行人。在桥左端悬崖根与河滩交接处铺有一条栈道,并有几匹驮马从栈道上走来。画面近处的商店商贾往来,停骏驻游,鸡犬相闻,极富生活气息。

古人没有照相机

却用这一幅幅古画

为后人定格了千百年前的金秋时节

本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二画唠】古人古画看清明——《椿萱图》
茶事之美
细赏20幅国家禁止出境的传世古画
立夏了,炎炎夏日!从古画中看文人骚客是如何度过的
中国五大古画,它的全图你看过几幅!
欣赏四川国画家周裕国 : 笔墨悟对极高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