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画论札记之十五|知格要 明理法 ——读韩拙《山水纯全集》之一

建 十 聊 书 画

JIANSHI LIAO SHU HUA

公益课堂 名家讲座 深入剖析 系统阐述

敬请关注建十聊书画

读书画论札记15

知格要   明理法

——读韩拙《山水纯全集》之一

韩拙撰写《山水纯全集》之时,正值宋代理学兴起之日,再加之他长期供奉皇家画院,受到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宫廷绘画审美趣味的深刻影响,故文中大力提倡画家应该懂规矩知格法,穷物理明法度,只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称得上是“精于绘事者”。因为其中论理的立足点过于讲求中规中矩,故而不少论者对此著的学术高度并不认可。不过平心而论,尽管里面如对山水各种称谓的解释未免有些啰嗦教条,有卖弄之嫌,但纵观全文,其间确实不乏灼见真知,否则也就无法解释其流传千年的因由。比如在《论山》一节中的最后这段文字,即便在当下也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画若不求古法,不写真山,惟务俗变,采合虚浮,妄自谓超越古今,心以目蔽,变是为非,此乃懵然不知山水格要之士也,难可与言之。嗟乎!今人是少非多,亡古狥今,方为名利之诱夺,博古好学者鲜矣。倘或有得其蕴奥者,诚可与论也。彼笑古傲今,侮慢宿学之士,曷足以言此哉!

清/石涛《山水小品》

在这百余字的短文中,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侧面指出了习画者的留意点何在。

1、“求古法”——山水画发展到韩拙绘画生涯开挂的十一世纪初中期,已经是数座山水画高峰耸立在前。荆、关、董、巨们不仅根据不同地域湖川山岳风貌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艺术语言符号,并且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与效仿。在长期讲求厚古薄今的社会背景下,已然形成了人们对即有规则法度的坚守与崇尚,所以在韩拙看来,学习绘画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应该掌握已有的表现技法,要争取每一笔都有出处有取法,对于传统技法的学习不能浅尝则止,更不能无视存在,否则就谈不到“超越古今”。

“以古为新”、“常临常新”之类的话语在正统书法圈子里,至今仍是流行理念。虽然正因为如此,传统得以不断延续是事实,但是由此可能带来固步自封的负面作用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不过,在山水画领域则与此不同,应该说近几十年来在“求古法”方面做的还不够,其原因至少有如下几点:(1)学院派教育体系中的西化现象;(2)强调感受感觉的自我表现;(3)写实倾向明显;(4)急于求成,不肯在临习上下功夫;(5)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想影响。如果从此角度而言,则韩拙的观点在当下还是具有些许指导意义的。

清/龚贤《山水图册》之一

2、“写真山”——临摹、写生、创作,其实这正是山水画学习的三个不断循环递进环节,缺一不可。就提倡深入生活这一点而言,韩拙绝非迂腐的守旧派。特别需要留意的是“写”字的选用,“写”具有描绘之意,但他在遣词造句时不用几乎同义的“描”“绘”,说明他还提醒后人注意“写”所隐含的抒发表现之意,可见他并不主张机械地描绘自然景观,而要将画者感受与情感带进去。同样,“真”字的选用,也可以看出这其所说的“真”,既是此前荆浩提出的“度物象而取其真”之意的延申,也有他在画院受到宋徽宗赵佶倡导在博究细研基础上的造型观和审美观的影响痕迹。这从论山谈水文中对具体景物差异的深究上就可以见出他是如何穷究物性之妙有、细分山水之名状的。可惜韩拙没有传世画作,使得我们无法究明他又是怎样将理论付诸实践的。

不过,此处所说的“写真山”完全不同于当今的对景写生,更多的还是要求画家在把握住景象外在特征的同时,还要抓住其内在本质特性,尤其要使被表现的物象既合乎艺法更合乎物理,并在此基础上再有自家面貌。当今虽然山水画写生盛行,但细观作品,或以西法画水墨,缺乏传统语言符号的承继性,与风景写生无异;或以已成固定模式的自家图式套用于不同物象,与闭门造车相似。难得见到真正的“写真山”,其结果很容易成为韩拙所说的“不求古法,不写真山,惟务俗变,采合虚浮”,不过其间“度”的把握又是何等之难啊!

清/吴宏《江楼访友图》

 3、“知格要”——有宋以来,人们越来越将精神的追求诉诸内心,这有社会发展变化的因素,有文人知识分子越发追求内省与自我完善的因素。在这样的场景氛围中,“讲究”,不但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研习路径审美准则。讲究什么呢?那就是讲究对生活对事物的精致入微的探究追求与品味琢磨,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与提升,而以尚意穷理静观万物的“格物致知”思想为代表的理学学说在此时期的大肆兴起,也起到了相当的引导作用。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礼记·大学》)其实韩拙“写真山”的基本出发点正是源于这种“格物”的讲究,只当对物象的形态、要所、规律和习性,以及对传统艺术语言的承继、活用、出新等有了一定的深究之后,所做之画才有可能经得起长时间的推敲与深入的品味。所以他认为那些“懵然不知山水格要之士”不是同路人,难与之言。

正是因为那时的许多画家对先贤及造化的“知格要”已成为深度的自觉行为,所以才造就了宋代写实主义倾向鲜明的艺术巅峰,想必韩拙不仅是这种潮流的理论上的推波助澜者,也应该是实践上的优秀践行者,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宋徽宗赵佶时代被擢拔为画院待诏。

4、“辨是非”——在韩拙看来,绘画是应该有发展变化的,但不能“惟务俗变”,不能是为变而“变”、不着边际的“变”,也不能是变是为非的“变”。要的是能够发前人之未见,纠前人之不足的“变”,要的是在“求古法”“写真山”“知格要”的基础上“变”。韩拙虽然是一位厚古薄今论者,但是他也确实指出了当时应该是有不少画家“亡古狥今”的事实。

是与非的问题其实就是继承与创新、新与旧的问题。画坛在方面的论争古已有之,但只有“博古好今”者才有可能明辨绘画古今是非,也就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推陈出新”。其实这一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时至当下,依然如故。尤其是在普遍染上浮躁病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追逐创新的意识空前高涨,使得他们来不及也不愿意明辨是非之后再行创新。以新为新、与人不同即为佳的是非判断标准,往往会形成“自为超越古今,心以自蔽,变是为非”的结果,此点不可不知。

5、“远名利”——造成不辨是非、急于求成想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为多利之所诱夺”,而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之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此中因由与利害,人皆知之,“远名利”与“得蕴奥”之题的难解,无需多言。

总之,韩拙在这段话中涉及的问题,至少应该引发我们山水画研习者的思考。

清/吴历《四屏》之一

喻建十

1959年12月生于天津。

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级教学名师。

全国美协会员、全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书协会员;

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自幼从外祖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颂余学习书画,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公派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日本明海大学,2003年底回国任教。

曾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校教务处长、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及教育部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联委员。

喻 建 十 书 画 作 品

《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

《纵使秋风无奈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荆浩《笔法记》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荆浩《笔法记》与唐末五代哲学——图真与不空之旨
活”山水中“远”的意境
【观点】两种探索途径——龚贤积墨法与黄宾虹积墨法的比较
析马远《十二水图》
国画欣赏 (苗波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