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先世“谪居条支”别探——条支即龟兹,兼及月氏、屈支、库车、金陵等地名

江西地名研究

摘要:本文对李白先世“谪居条支”的这个条支提出了不同于众家之说的见解,认为此条支是现今的库车。

关键词:条支;龟兹;屈支;库车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先祖曾“谪居条支”。此条支并非如清人王琦所解“借言作西域极远之地说耳”,应是实有其地的。既然实有其地,那么“其地”今地何在?一说指唐代条支都督府辖地,在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说指汉代条支国,当在今中亚伊朗、伊拉克之地。此条支国在萨桑波斯兴起后又属波斯,故《魏书》、《隋书》之《西域传》也称波斯为“古条支国”。一说仍然指唐代条支都督府,但不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而在今中亚阿富汗西南境。其都督府治则为今之加兹尼。不同于以上三说,本文贸然提出“条支即龟兹,即今新疆阿克苏专区库车县”之说。未敢自信必是,聊备一说而已。

龟兹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其后从《后汉书》到《旧唐书》都是这同一名称。到宋修的《新唐书》,又多了丘兹、屈支两种异译。佛学著作受梵语和西域各族俗语影响,异名更多。如归兹(Kucina)、屈茨、拘夷、俱支那(Kusian)、俱支囊(Kusian)等等不可胜数。元朝文献受蒙语影响,又有译为库彻、苦叉、苦先(Kusian)、曲先的。其实无论何种译法,都是从两汉时的龟兹一名衍生出来的。当代史家周连宽说:“两汉时代龟兹一名,无疑是出于当地土著居民的语言,但此名的原意如何?已难稽考。”那么“两汉时代”有记录以前“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呢?窃以为“两汉时代”有记录以前“当地土著居民”可能是月氏人。因为龟兹一名原是以月氏人的族名为地名的。西方学者柯诺(Sten Konow)就认为龟兹(

)是古代吐火罗语对“肉支”的音译。我国史家黄文弼也说:“龟兹读为屈支”,“与月氏音近,或亦大月氏西迁时所建立之国家,如大夏西迁而建立吐火罗故国同一例也”。正如敦煌之得名是因为它在有记录以前曾是“敦薨”人所建立之国家,高昌(今吐鲁番)之得名是因为它在有记录以前曾是“高车”人所建立之国家。

说远点,月氏人西迁时在今新疆所建立之国家不光单独一个龟兹国,有史可考的,还有焉耆国呢。黄文弼也这么说:“焉耆读若乌氏”,“与月氏音近,或亦大月氏西迁时所建立之国家”。又据冯承钧考:“成书于宋的敦煌写本《西天路竟》所志路程,高昌(今吐鲁番)龟兹(今库车)二国之间为月氏国,则宋时焉耆名称曰月氏矣”。可见直到宋代(690~1279)焉耆还保有月氏之称。由此可知焉耆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与龟兹同样——也是月氏人。进而更可知黄氏的推论是准确的。这同时也证明大月氏是经由楼兰(罗布泊)、焉耆、库车这一路西徙的。

月氏(支)一名,《逸周书》与《管子》均称禺氏(支)。《汉书·地理志》的龟兹县(今陕西榆林县西北)、郁郅县(今甘肃庆阳县境)、乌枝县(今甘肃泾川县北)都是月氏一名的谐音,都是以族名称县的。由此可知今陕北、陇东一带有记录以前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也是月氏人。不过秦汉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时期,这里的月氏人早已与汉代才初步形成的“汉人”(其时还没有“汉族”之称)互通婚姻融合到一起了。这一“融合”的结果,就使得其后的史书一直说月氏人原居“凉、甘、肃、瓜、沙等州”、原居“敦煌祁连间”,而“原居”榆林、庆阳、泾川等地的月氏人倒“湮没无闻”了。

这么说来,那么与龟兹、屈支音近的“条支”是否可以说也是月氏的谐音呢?按说这是不成问题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幽谷就有过类此的论断:

汉称的条支,唐称的龟兹,即玄奘所称的屈支。

试把这一论断再“推进一步”,能不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汉称的条支,唐称的龟兹,即玄奘的所称的屈支,亦即李阳冰所称的条支。

此条支当然就是今新疆的库车了。李阳冰是以“古称代时称”的。以“古地名”代今地,这在古今文人中是常见的现象。龟兹之称为库车,当是蒙元库彻、苦先、苦叉的一音之转。现在可不可以说李白家族“中叶非罪”后是“谪居龟兹”的。

龟兹汉时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个大国。隋唐时横千里,纵600里,囊括今新疆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全境和拜域、轮台两县大部分。

此外这个龟兹还可以指“安西”。所以李诗有“乡关渺安西,流浪将何之”(《江西送友人至罗浮》)之句。据冯承钧考,龟兹“《梵语杂名》作归兹(Kucina),又作俱支囊,《西域记》作屈支。《新唐书》一曰丘兹,一曰屈兹,唐移安西都护府于此,故亦称安西”。安西既为李白“乡关”,又与龟兹同地。这也是李白先人(一说友人先人)曾“谪居龟兹”的又一佐证。

那么,《寄远·其十》还有“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支书”之句。句中“月支”又指什么地带?窃以为此“月支(氏)”可有隋、唐两解。先说隋时月氏。结合李白先世“隋末多难”时流放地来看,这个月氏是指今敦煌祁连间大月氏故地(当地还留有小月氏)而言的。据《隋书·吐谷浑传》:“自西平临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置郡、县镇戌,发天下轻罪徙居之”。由此可见敦煌祁连间的大月氏故在正属于隋末“发天下轻罪徙居之”之地。李白族人“隋末多难”后很可能有一房或几房流放在这一地带。“笔题月支书”是说他在慰问这一地带的“离居者”。

再说唐时月氏。唐时的月氏,上文已经说过,就是龟兹,就是条支,也就是安西,有时扩而大之,也指安西大都护府治下所在的州县。同样这一地带还留有他本家的宗亲。同样,也可以寄书慰问他们。

既然条支指龟兹(月氏),那么李诗“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战城南》)诗中这个条支海在现今什么地带?一说如非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热海),就是巴尔哈什湖。一说是中亚阿富汗境内的达什特纳瓦尔湖和阿布依斯塔达湖。我认为二者都不是。《战城南》一诗中的条支海只能是紧傍古条支国(波斯)的阿拉伯海(今称波斯湾或海湾)。《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国临西海”。“自条支乘水西行,又百余日,近日所入云”。《后汉书·西域传》:“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船人极言海水广大,往往经岁始得度,英乃止。这里《汉书》所称的“西海”和《后汉书》所称的“大海”,可不正是紧傍古条支国(波斯)的条支海嘛。可不正是古称阿拉伯海,今称波斯湾的那个“海”嘛。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说条支是近在中亚的龟兹,而条支海怎么又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西亚呢?因为这是同名而异地的陆、海两个地名。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而且两个地名的来源也不同,前者来自月氏人对他们所建立国家的自称,后者来自阿拉伯人对其都城原名“Anti-iochia(岛)”的音译。(一说其近海之地居住着塔吉克人,汉代就塔吉克之名译称该地为条支国)。同时二者也各有不同的用法,前者是史传中的正式地名,是实指的,后者是诗文中的夸张用语,是虚指的(非“正式地名”)。东亚“桑干源”与西亚“条支海”并举,借言连年“万里长征战”之苦,并非实指李白先祖曾“谪居”其地。

既然古条支国“临西海”,那么前引李诗“西海慰离居”(《寄远·其十》)句中的西海是不是这个“临古条支国的”西海?不,这个西海又指隋末的“西海郡(郡治伏俟城,今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李白家族“隋末多难”时,可能有一房或几房“被窜”在这里(西海郡)。因为大业五年(609)此郡(西海郡)与河源、鄯善、且末等郡一起也划为“谪天下罪人为戍卒以守之”之地了。拙作《李白先世之谜——论李白属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曾初步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岑参“孤城天北畔,绝域西海头”句中的“西海”也是西海郡这个海(今青海湖)。

既然隋西海郡在今青海省,那么李诗“胡窥青海湾”(《关山月》)、“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两句中的青海湾和青海又在现今什么地带?此青海湾和青海正在今青海省。据《大清一统志》:“西海在陕西西宁卫城西三百余里,海方数百里······俗称青海”。可知“青海湾”、“青海”在这里是西海的“俗称”,并非“正式地名”。它如杜诗“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兵车行》)句中的“青海头”也来自西海的“俗称”。

李白先祖“谪居龟兹”之说,与钟兴麒李白先祖“被窜于哈密碎叶”之说,是否又对立起来了?不,二者正好是统一的。因为隋伊吾郡(治今新疆哈密)和唐伊州(治今新疆哈密)都在今哈密市这同一个地方,李阳冰的“条支”(亦即龟兹,亦即安西)是就唐代整个安西大都护府而言,是大地名。范传正的“碎叶”是就“隋末”伊吾郡的纳职县(今哈密三堡)而言,是小地名。大都护府这个大地名可以包括它治下的纳职县这个小地名。当然小地名也会反证大地名,两说没有矛盾。而且在哈密碎叶——当然不是中亚碎叶——这地方又“遇合”了。

台湾学者施逢雨说:“在唐代,最基本的行政区域一般时候都称作'州’,各州名称也都保持不变。但是天宝元载(742)二月时,唐朝廷下诏改'州’为'郡’,并更换了几乎所有的州名。直到肃宗至德二年(757)才下诏恢复旧状。除外,李白又常在作品中使用古地名和非正式地名(俗称)。这种地名上的歧异难免会导致一些不便。”对施氏所说“这种地名上的歧异”带来的“一些不便”,笔者也是深有同感的。例如同一个龟兹,他有时在诗中称唐安西,有时(对李阳冰)称汉条支,不意又来个“汉唐书志从未见载”的“一个乌有的名称”(条支海);再如同一个西海,他有时指西海郡,有时随俗称青海,不意又来个非正式的青海湾。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他对“金陵”这同一地名的两种“用”法了,《上安州裴长史书》短短三百多字几句话中,金陵作为地名就出现了两次:一次说他“本家金陵”,这个金陵是指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魏帝王的陵寝;一次说他“便之金陵”,这个金陵是指六朝古都的金陵(今南京市)。好端端一个金陵被他“一分为二”了,一半“搁”在漠南,一半“搁”在江东。拙作《李白“本家金陵”之谜》曾初步探讨过这个问题。正因为施氏所说的“这种地名上的歧异”,本文亦颇多臆断之辞,望方家不吝赐教。

致谢:本文从起草到定稿,得到历史地理学家魏晋贤先生的再三指点,在此特致谢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龟兹琵琶弹红了天
龟兹古国的前世今生
入朝曲·金陵控海浦_作者:李白
李白身世之谜:他是胡人还是汉人?会是唐朝宗室后裔吗?
人文地理 | 陕北西汉龟兹属国历史和文化遗存
大月氏的来源和去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