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谌北新 | 以情作画,有取有舍
谌北新,1932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南昌,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院荣誉理事、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油画学会会长等职。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先后在北京、巴黎、埃因霍温、台北、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英国牛津大学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出版有《须其自来·20世纪中国油画名家谌北新》等多部作品集。
2016年5月中国美术馆举办国家美术作品收藏捐赠奖励项目《须其自来——谌北新油画艺术展》。



晨(毕业创作之三)
布面油画
100cm×130cm
1957年
中国美术馆藏


画如其人
——谈如何写生风景
◎谌北新

画如其人。每个人的画都有自己的面貌。这是因为各有所好的缘故。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画和画法。这些画是不一样的。但是否都是好画呢?恐怕好画还是少数。对这些画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是很有意思的。看看这些画,除掉作者的修养、气质方面的东西,还有哪些共同的因素呢?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东西,要我们去想,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那些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实践逐步加深体会。

就风景画而言,我觉得有这样几条是不可少的,那就是:师造化,以情作画,不失大体,有取有舍,步骤贯气,讲究笔墨这样六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村口
布面油画
24.3cm×30.6cm
1974年
中国美术馆藏



第一,师造化。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的一句名言,是一种师造化的方法。观察大自然或画一些速写到画室加工,画成完整的作品,这是中国画通常的作画方法。油画呢?画几笔速写,单凭着记忆把明度和造型、外光色彩和微妙的色调画出来,就不那么容易。

所以,油画里师造化实际就是坚持写生这个手段。亲身在环境里领略大自然,四季早晚,风雨晦明,在画上是能体现出来的,当然现在一些抽象、变形装饰绘画不一定要对景写生,但如印象派一类的画,就一定要恭恭敬敬拜大自然为师。微妙的色彩,是背不下来的。俄罗斯画家柯罗文的画很生动,他就是靠写生。莫奈晚年把睡莲画得那么好,是他40年围绕着家中的池塘写生的结果。这些我们要很好地去体会。

不写生画出的画就幅幅雷同,画不出生活中的丰富感觉。我很赞成这样一句话:“画呀!只有一个!”当然,中国山水靠一些程式作画,但这些也是从自然中来的。沈周、董源以江南真山水为本,黄公望主要是画虞山的山水,李可染画桂林,罗铭画华山,都是以真山水为对象。黄公望的画法,人称皴色具肖,说明是象虞山。因此,我认为现在不重视研究写生的规律是不好的。这方面的后遗症在若干年后会在油画上表现出来。大家如果都脱离生活,都去做画或表现主观的自我意识,这种东西是有限的,它会枯竭。大自然是活生生的,它会使你的画里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白云中的白教堂
纸面油画
25cm×27cm
1988年
中国美术馆藏



第二,要有感受地作画。

这种感受不是什么纯主观的,心灵里的什么东西,这个感受是客观的反映,也就是触景生情。你的感受,就是一种对生动的环境、色彩、构图、空间等关系的感受,非常想表现它,在情感上达到情景交融。要在画里画出感情来,这可以说也是个道路的问题。要用色彩、构图、塑造等因素来表现这些情感。我们验证一张好画,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中外大师杰出的作品,无不反映出对人、对自然的这种情感。画家的感受和普通的人不一样,应有专业的见识,平常人们看到好的风景会说:“真好看呀!真美!”,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一步。画家常常被色调、色彩迷住,被构图中的线条和透视所吸引,甚至在景物中看见笔触。中国画讲究不但要形似还要神似,所谓神似就是指有情,有味道,而不仅仅抄下外表的形体。



残雪
布面油画
45.8cm×45.8cm
20世纪80年代



第三,把握整体,训练整体的观察和整体表现的能力。

我们看一个好的木工,他起手几斧子就劈出大形来,不会一开始就注意小的局部,是一个道理。不要盯在一个地方,眼睛就像散光一样,才能看到整体。一张风景画的整体如何把握呢?风景画的整体应该是天、地或天、水的关系,这是大关系,这个关系搞好了,整体关系就对了。整体是一张画的基础。

我在湖北博物馆看到郑板桥的条幅大竹子,几乎有一面墙大,很有意思。他在画上题了几行字,讲的就是整体画法。他说:画竹子就像萧何造未央宫那样,先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然后别殿、内殿、寝殿、宫台、左右廊庑,东西永巷、千门万户,总是立其大者。他写道:“每日只画一竿,至完至足,须五七日画五七竿,皆离立完好,然后以淡竹、小竹、碎竹、经纬其间,或疏或密,或浓或淡,或长或短,或肥或瘦,随意缓急,便成大局。”“五七日画五七竿,皆离立完好”这是一种整体布局的画法,也是一种十分严格和考究的画法。可以这样说:大体知道布置的人是懂得整体的道理的。从空间的整体来说,大约懂得虚实的人,也就懂得了整体的关系。



红房顶
布面油彩
27cm×29cm
2015年
中国美术馆藏



第四,我们说要认真观察对象,并不是说要把对象抄下来。

而是要认真观察,进行强调和取舍。这种取舍在这里主要在舍。因为你选择了画这个地方,已经是取了。现在是用舍来突出你的感受,把干扰你主要感受的东西舍掉。从自然的角度来说,是取之不尽的。主要是画出好的,而不在东西多少。

李晴江在他的咏梅诗中说: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就是这个意思。你看梅花一大堆,可是画家常画最美的几枝,要舍去很多,达到一种更高的和谐。凡是干扰你表现的东西都要舍掉它。希什金画画据说带着大斧子砍树,他的画上还留着砍掉的树根。当然,这个办法不可取。大自然本身我们无法摆布,但我们可以取舍,画没有取舍就会刻板。风景画不能太实,要画出笔断意含的感觉,如“山之虚廓,树之去枝,有无之间。”要画出有无之间的那种生动丰富的感觉。要笔断意含,说油画的色彩要像在空气中游泳,书法中的毛而不光,都是这个道理。

取舍包括强调,画面不强调就会像照片。大块的色彩要强调,小块的色彩也要强调,但二者不同。强调大块色彩要特别小心,大块色彩常常是不明确的,要用补色强调出冷暖来,但不能过分,只要色彩倾向出来就行了。而局部小块的色彩可以强调得多一点,原色上去都可以。阳光下的反光部分,多加暖色才能与冷色有个对比。总之,这要自己去掌握。




柯莫湖水
布面油画
58cm×74cm
1988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第五,步骤要贯气,要注意韵律感。

画面上这种韵律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掌握作画步骤。如果我们不注意方法步骤,就很难在短时间的外光作业中捕捉住那短暂的光色变化,做到作画一气呵成。

我画风景时总是要坐下来看一会儿,看看天、地关系,看看物体之间的关系,看看它们之间的大、小和线的连贯性,看看色块的对比关系和色彩的过渡关系。然后再根据对象来挤颜色,颜色挤的要比所需要的多一些,特别是白颜色,它是大量的,如果用一点点白,一点点其它颜色,你不可能画起来,只能一点点一点点地去描。中国画里有一句话叫做笔酣墨饱,这说得太好了。只有这样才能挥洒自如,出现预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画里讲究气韵生动,油画里也应有同样的要求。你不光是把形画准就可以了,而且要把它画得贯气,画贯气就会生动。

一定要发挥画家的主观意识,要用你对物象、对大自然的那种激情给画面创造一种韵律。既要写生对象,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这里还包含着每个人的自身的修养、气质,决定了画面韵味、格调的高低。



老屋
布面油画
46cm×46cm
2005年



第六,笔、墨的问题,在油画上则是笔触和色彩的问题。

对油画的认识普遍有一种错觉,认为,油画可以反复地去涂改,尤其是现在更甚。因为过去的画家对工具性能还比较注意,对干湿画法十分讲究。现在对这些画法已不甚了了,颜色涂满画布,制作过程不讲究,用笔也就不讲究了。看看古典的画,其中也有如:哈尔斯、伦勃朗那么明显地注意用笔的画家。法国印象派的几位画家,用笔也是十分精采的。但从整体来说,则中国传统的国画更注意笔的运用。反对“得形似,无气韵,具色彩,失笔法。”

张彦远说:“笔力未遒,空善赋彩,气韵不周,空陈形似。”这几句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关于色彩,中国绘画虽也有切忌重浊,不能堆砌,要能洗发出来这样的要求,但在这方面则更多地借鉴于欧洲的油画,多看些印象派和它以后的作品。讲究整个画面的色调,讲究局部每笔的色彩。对笔、墨(色彩)的提法,可说还是初步的要求,所谓有笔、有墨、有意,无意,无意为上。可见笔墨还是初步的要求。包括前面说到的几点都是一些初步的要求。因为是初步的要求,所以不会束缚我们的手脚,妨碍我们的创造。




马厩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0年



莫奈故居希尼威尔尼的睡莲池塘
布面油画
80cm×100cm
2012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秦岭家园
布面油画
120cm×80cm
2011年
中国美术馆藏



陕北的山
布面油画
25cm×25cm
2010年



水城威尼斯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03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太平洋西海岸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3年



梧桐树
布面油画
80cm×60cm
1997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小白船
布面油画
52.5cm×72.5cm
199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小镇
布面油画
20cm×25cm
1998年



雪坡
布面油画
36cm×38cm
2007年



长安雪之三
布面油画
32cm×36cm
2008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雪屋
布面油画
140cm×160cm
2010年



白帆
布面油画
20cm×25cm
2016年



塬下
布面油画
120cm×80cm
2011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谌北新:“须其自来 不以力构”
【写生啦】落笔惊风,独标高格——谌北新风景写生作品
【油画视界】谌北新风景艺术专题
谌北新——油画风景作品
不看会后悔系列——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油画欣赏(一)
大海的回响——名家笔下的海风、渔船与银光闪烁的大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