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徽因诞辰日丨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

(谨以此文纪念著名女建筑师林徽因118周岁诞辰)

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内,有一座低低的石墓。

墓碑下方的汉白玉,镌刻着一簇丰满而秀美的花圈。

这花圈本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是碑座上雕饰的一个刻样。

1955年,它被移放到这座墓前,作为一篇无言的墓志,

纪念着它的创作者,墓的主人

——女建筑学家和诗人林徽因。

上世纪20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前后赴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两个年轻人做出了共同的决定——以建筑为终身事业。

林徽因、梁思成宾大合影

宾大同学合影 后排左:陈植 前排左:林徽因 前排右:梁思成

宾大绘图室

然而当时这所学校的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入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在这里,林徽因的才华得到施展,她高年级时已经当上了建筑系助教。

林徽因建筑笔记手稿

1927年,林徽因在宾大的成绩单

1927年,林徽因获得了美术学学士学位,梁思成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

林徽因的毕业照 摄于1927年

求学时候,她读到了古希腊、罗马建筑的遗迹,西欧哥特式、罗柯柯式的教堂……在婚后的蜜月旅行中,他们选择踏上欧洲的土地,进行实地考察,这也是他们一生建筑学习中美妙而幸福的时光。

学成回国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开启了事业新篇章。

梁思成、林徽因于1928年9月来到东北大学,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1928年东北大学理工学院教学楼

梁思成主讲中西建筑与设计,林徽因负责主讲美术与建筑设计。与此同时,梁思成与林徽因还对沈阳昭陵建筑做了考察和测量;带领建筑系学生到沈阳昭陵和沈阳故宫写生。

为了塑造东北大学的标志,在张学良校长的倡议下,1929年,东北大学设奖征集新校徽。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在众多设计作品中一举夺魁。

在东北大学建筑系发展壮大后,1930年冬、1931年6月,因身体、两地分居等原因,林徽因、梁思成先后辞去东北大学职务,回到北平。

“梁思成、林徽因建筑事务所”也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见证了二人为数不多的设计作品。

北平立仁地毯公司铺面外观,建成于1932年,梁思成、林徽因建筑事务所设计


30年代初,在朱启钤的邀请下,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转折。

从此,林徽因同梁思成一起开始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开创性研究活动。

作为梁思成最密切、最得力的合作者之一,她同梁思成合作或单独撰写了很多调查报告。文学家的才情,使得她的文章既有严谨、科学的内容,又保持着活泼热烈的风格。

1932年,林徽因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刊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一期上。署名林徽音。

她在开篇写道

“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简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不止在东方三大系建筑之中,较其它两系——印度及阿拉伯(回教建筑)——享寿特长,通行地面特广,而艺术又独臻于最高成熟点。”

在和梁思成合著的《平郊建筑杂录》(初刊于1932年11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四期)中,林徽因对民族命运所怀的忧患感和深沉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无论那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

1932年 林徽因在北平郊区杏子口北崖石佛龛考察

《清式营造则例》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工具书。其中的“绪论”部分,也是出自林徽因。几乎成为每一个建筑爱好者的必读。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初刊于1935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林徽因又一次展现了她灵动通俗的语言魅力。

'山西庙宇的远景,无论大小都有两个特征:一是立体的组织,权衡俊美,各部参差高下,大小相依附,从任何视点望去均恰到好处;一是在山西,砖筑或石砌物,斑彩醇和,多带红黄色,在日光里与山冈原野同醉,浓艳夺人,尤其在夕阳西下时,砖石如染,远近殷红映照,绮丽特甚。'

当时的学术文章里,她好似一股清流。让人忍不住的一读再读。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初刊于1933年12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三、第四期)是中国营造学社考察云冈石窟后,梁思成、林徽因和刘敦桢一起完成的。缘于女性对美独特的见解,这篇文章中林徽因用优美如诗歌一般的语言阐释了对于云冈石窟纹饰的研究。

云冈石窟浮雕三层塔四种

“云冈石窟乃西域印度佛教艺术大规模侵入中国的实证。但观其结果,在建筑上并未动摇中国基本结构。在雕刻上只强烈地触动了中国雕刻艺术的新创造——其精神、气魄、格调,根本保持着中国固有的。 ”

云冈中部诸窟雕饰纹样数种

中国营造学社在短短十几年间,于政局动荡的中国先后考察了上千处历史遗构,而经他们调查被重新发现的珍贵建筑遗存更是横跨了汉唐至明清各历史时期。

在中国营造学社密集的考察活动中,常常能看到林徽因的身影。

1933年 山西考察途径大同观音堂

1933年 山西考察赴云冈石窟途中 左起莫宗江、林徽因、刘敦桢

1933年考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左起林徽因、刘敦桢、莫宗江

1933年11月 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梁架上测绘

1934年 梁思成、林徽因1934年 调查山西汾阳灵岩寺铁佛

1934年 山西文水开栅镇圣母庙正殿调查

林徽因考察东岳庙

1936年5月 调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梁思成(中) 林徽因(右一)

1936年 林徽因在测绘山东滋阳(今济宁兖州)兴隆寺塔测绘

1936年 林徽因调查山东滋阳(今济宁兖州)兴隆寺塔

1937年 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调查工作照

1937年6月的一天,梁、林夫妇,以及他们的两位助手莫宗江、纪玉堂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佛光寺。

这是梁、林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古建筑发现。也是中国营造学社的重要时刻。

1937年夏,林徽因在供养人宁公遇塑像前

在大殿工作的第三天,林徽因女士因为远视眼的缘故,发现在根梁底有一处非常微弱的墨迹,因蒙尘很厚,模糊难辨。最重要的名字位于最右边的一根梁上,仅仅解读出一部分:“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而殿外的经幢上也同样记载了“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经幢的纪年为“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由此,确认了佛光寺大殿的年代。

林徽因在瞻仰佛光寺大殿唐代塑像

1937年夏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后山唐墓塔调查工作照 莫宗江(上)林徽因(右一)

然而,就在他们发现佛光寺的同时,“七七事变”爆发了。

营造学社的命运,至此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

营造学社南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日寇的空袭中,在肺病的折磨中苦苦坚持。

发烧卧床,生活拮据,他们依然写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中国建筑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油印本前言里写道:

“林徽因同志除了对辽、宋的文献部分负责搜集资料并执笔外,全部都经过她校阅补充。”

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徽因的病情变得十分严重,但她爆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忘我地投入到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

她被聘请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

被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

入选北京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为《新观察》等刊物写了一系列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

创办景泰蓝的保护小组……

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燃烧自己,做了非常多重要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作为诗人的林徽因,因为对古建筑的了解,所受巴黎美院派的教育,在她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古建筑的意向,她用独特的手法,在表达情感时清新、绵密而完美。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

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

云天

——《深笑》

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

半藏着、半挺着,立在街头,

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

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

……

——《昆明即景》

【后记】

《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林徽因的一生都散发着夺目的光辉。今天我们只选择女建筑师这一个身份视角,以非常片面的角度去回顾她的一生,依然让人自觉惭愧。她就像一缕清泉,有着勃勃的生机,孜孜不断地进行探索,把她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才华展示给世人,也滋养着她生命中所遇之人。她同时以高于常人的气魄和大爱,化解苦难,包容不公,“蜡炬成灰”, 直至今日,我们依然从她的生命中获得滋养,感受力量。

——————————————————

参考文献:

梁从诫《林徽因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军《历史的峡口》中信出版社 2015年7月

王南《作为建筑史家的林徽因》2021年2月

吴家凡编著 《民国三才女》,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出版。

邓美凤主编 《张学良与东北大学画卷》,东北大学2003年。

李影《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沈阳的“四月天”》,2014年11月21日《中国档案报》。

沈广杰《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东北大学》,《民主》2015年第六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 思 成 、 林 徽 因 與 山 西 的 不 解 之 緣
​作为建筑史家的林徽因
山西访古记:古建之路游学第一季
林徽因和梁思成:才子佳人心系建筑,恩爱伉俪携手情深
晋北游学 | 重走梁林路:土木华章的晋北古建筑精华(9/8-9/12)
连林徽因也心心念念,坐拥数座文明奇迹,国内顶级人文之旅,一生一定要去一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