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没有GPS 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对匈奴实施精确打击

在秦朝、汉朝时期,匈奴非常猖獗,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公元前129年,当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实施大规模反击时,发现一个棘手的问题:匈奴生活在广袤的大漠地带,居无定所。在没有GPS的时代,别说要打击,就是要找到他们的身影,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西汉名将李广吧?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就与匈奴作战,可以说,一辈子都奉献给抗击匈奴的事业。李广对匈奴相当熟悉,说为“匈奴通”也毫不为过。可是,就是这样一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在公元前119年爆发的漠北之战中,竟然在大漠里迷路了,以至于贻误军机,被迫自刎。“李广难封”,终成绝唱。

事实上,除了李广,还有相当多的西汉将领在攻击匈奴时迷路。公孙贺、公孙敖、苏建等,都有过迷路的经历。这说明,在大漠中找到匈奴骑兵,是西汉将领面临的一道共性难题。

不过,西汉名将霍去病找到了破解这道难题的有效办法。他在4年内,四次进攻匈奴,每次都找到匈奴主力部队,对之进行精确打击。霍去病是怎么做到的?

在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霍去病军队中的匈奴人。

众所周知,匈奴是西汉王朝誓不两立的死敌,汉武帝做梦都想把匈奴连根拔除,霍去病的军队里面怎么会有匈奴人呢?

公元前119年,22岁的霍去病,与西汉名将卫青共同发起了著名的漠北之战。就在这一战中,霍去病北进两千多里,深入匈奴腹地,寻找大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一场激战后,斩杀匈奴7万人,还乘胜追击到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这就是著名的“封狼居胥”“禅姑衍山”。

《史记》记载,战后,汉武帝下诏,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取食于敌,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这里的“荤粥之士”,指的就是霍去病所俘获并留用的匈奴人。

霍去病将投降的匈奴人作何用处?一是可以寻找水源,二是可以保障后勤。而最大的用处,则是寻找匈奴主力部队。虽然大漠一望无垠,汉人进入后总是摸不到北,但这些匈奴人自幼就在大漠里长大,他们知道匈奴人喜欢在哪里生活,知道匈奴主力部队会在什么地方聚集。只要有他们带路,要找到匈奴主力部队,难道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人问了,古代军队里面一般都会设置向导,霍去病为何不依赖汉人向导?这是因为,一方面汉人向导对大漠地理环境和匈奴人生活习性的熟悉程度,赶不到匈奴人;另一方面,汉人向导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负责任,拔腿就跑。老将李广,就是因为“军亡导”,即向导跑了,导致军队迷路,没有按期抵达目的地,失去了与兄弟部队会合的机会,结果贻误了战机。

除了使用匈奴人作为向导,霍去病的军队里面还配有一种类似于指南针的“南车”。《中国战术史》记载:“在西汉最大的发明还是南车,南车上装‘司南’,有辨别方向之功能,尽管还很原始,但在汉匈百年大战中,却发挥了很大作用。它就是当时的‘指南针’。”

霍去病利用“南车”来指示方向,结合匈奴向导的实地观测,可以让结果更加精确,匈奴主力部队就无从遁形了。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中国战术史》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匈奴居无定所, 如何才能找到他们? 这个方法很用心!
亡国后,王子带着几十个小妈逃向大漠,生出一个民族让汉武帝头疼
霍字
霍去病:精忠报国,封狼居胥,英年早逝,名垂千古!
自带GPS?为何霍去病屡次深入匈奴腹地却从不迷路(霍去病打到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冠军侯霍去病英勇无敌,体质自然是绝佳,为什么二十几岁辞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