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未都:刘震云苏童王朔莫言都不“正经”,就我一个是好人

马未都:刘震云苏童王朔莫言都不“正经”,就我一个是好人。

要说文人,我们的印象里,他们大多数是沉稳内敛,颇有智慧。但也不尽然,在马未都的眼中,当代文人好多都“不正经”,特别是王朔、刘震云、苏童、莫言、余华、海岩。但这并不是真贬低他们,而是对他们的文学有自己的“看法”。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马未都年轻时也是舞文弄墨出身,算是半个文人,他从事文学出版编辑工作有好几年。但他后来之所以“出轨”,据他自己说,是因为看到当代文学,“与文学谈了三年的恋爱”想放弃了。他有句被观众记得最清的笑谈就是;王朔、刘震云、苏童、莫言这些人都不太正经,只有自己是好人

当然这是马未都的笑谈,文人之间都喜欢“自嘲”或“调笑”。如果你自己长时间没有自嘲,那就有朋友来替你自嘲一下。在马未都眼里,他之所以搞文学,是因为上一代的文学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去出版社或图书馆就会莫名地仰视他们。

不从事文学是跟他不大看好当代文学有关,当然也可能是搞文学没有文物收藏和古玩买卖来得更快吧。总之马未都对年轻时做出版编辑工作很怀念。马未都说,那时候他看前辈叶圣陶临摹小篆,内心神往,读叶老的一幅字时感慨满怀:

“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再提这两句话,马未都深情地说:“我十几岁上他们家的时候,跟叶圣陶老爷子聊过。在这两行字里,看别人钓鱼的乐趣超过钓鱼的乐趣,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我种花儿的时候不问后面的果儿,不问谁来看我种的花儿,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也是这些让马未都记忆深刻,对文学加深好感,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即便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还是在出版社谋了一份工作。从此便与当代这些“不正经”的作家结下不解之缘。

由于编辑部都是高学历人才,只有马未都是半路出身,所以他到出版社工作,打杂的活自然少不了。马未都说,每天打开水龙头,扫地拖地干上一出,干完后就坐下来拿剪刀把投递过来的信件打开。那时候高级知识分子匮乏,所以一份份寄来的手稿就由“打杂工”的马未都筛选,用他的话说就是披沙拣金,每天都看很多作家的作品。

苏童

1985年的一天,马未都看到一篇来稿《一个白洋湖男人和三个白洋湖女人》。马未都一看,这人叫苏童。那时候也没电话,他就写信给那个叫苏童的人说;

'苏童你好,你的稿子有点意思,你来找我一下'。后来苏童来了,他长得很英俊,是个美男子。我年轻时长得不好看,一看到英俊的男人气不打一处来。可接触中,我发现他的表达方式跟别人不一样,他不可能被埋没。苏童在这之前只发过一篇小说,他人生中的第二、三、四篇小说都是我发的”。

苏童是一个和很多作家经历不太一样的人,小时候因为疾病的缘故辍学在家,但他的意志很强,小小年纪就自立,九岁的苏童完全靠自学,在苏童的小说里总有种独特的魅力,既有人世的复杂,也有作者坚韧且细腻性格的写照。文如其人,他的《黄雀记》后来还得了茅盾文学奖,苏童和余华、阿来等同年代的人也成了我国当代一流的作家。

王朔

马未都不仅成了苏童的“伯乐”,还碰巧“当”了王朔的贵人。马未都认识王朔时,年纪轻轻的王朔还不具备“痞子文学”的称号,从部队退役,搞写作,再到药店当业务员,再下海经商,再回到写作。王朔也算是在社会上打拼最有感受的人,所以那时候王朔的作品中规中矩。但是马未都看到王朔第一眼时,很喜欢,很像个文人的样儿。

马未都说王朔也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后来又来一个稿子,表达很清晰,但字写得太幼稚了,把他叫来一看,这人就是王朔”。王朔和刘震云、莫言都有军旅锻炼的生涯,但从事写作以后,繁重的写作使得他们强大的思虑能力与体魄一样丰富有力。

谈到刘震云,马未都对刘震云的印象是:“永远不坐椅子,一上我办公室就坐到桌子上,开始胡侃聊天。”

莫言

至于莫言,马未都的评价是:“不怎么爱说话,不像其他人来了乱贫一气。”

其实真正能看的就数莫言了,看莫言的散文,就知道莫言小时候有多能说。他甚至对着树干说话,用莫言的话说,那时候孤独啊,总之没人可以说话,憋得只好自言自语。莫言的母亲看到莫言对着树干自言自语,吓了一跳,回去对莫言的父亲说,孩子他爹,这孩子是有毛病吧。但长大后的莫言还是戒掉了话多的“毛病”。

这要归于莫言自律的结果,曾经的莫言也像他小说《四十一炮》的主人公“炮孩子”一样,是个满嘴胡咧咧的人,由于爱说话,莫言在散文里写过;有人举报莫言爱说话,在农场劳动时老是惹麻烦,母亲担忧就苦口婆心的劝诫。莫言在巨大的压力下决心改掉爱说话的毛病,就为自己起了个“莫言”的笔名,以此提醒警戒自己,不要再说没有用的话。

那时候马未都见到莫言时,莫言已经正在在文学路上快马加鞭了,八九十年代,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就是在莫言自律的生活状态下,码足了劲儿写下的。

刘震云

而刘震云又不同于苏童、王朔、莫言、余华,他是一个思绪不受羁绊的人,写作力度本来很大,刘震云曾说过,要求自己每天写作量不少于三千字。所以机械化的写作也搞得人疲惫,在生活中随意一点可以调节心情。马未都见刘震云,刘震云总是很随意。不坐椅子,奔人家的办公桌一屁股就坐上了,然后胡侃聊天。

当然了,这批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作家,他们写作的基础和社会参照使得他们各有特色,甚至不拘一格,多年后熟悉文坛的王朔,从《编辑部的故事》这种传统文字到《玩的就是心跳》来看,风格变化很大。其他更不用说,莫言写出了《丰乳肥臀》和《蛙》、刘震云写出了《一句顶一万句》这样的茅奖或诺奖作品。

如今的文坛作品都是着眼于现实,很多以传统文学眼光看待这些“五光十色”的当代作品,心里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马未都中途倒卖文玩,放弃文学,他觉得当代的作品无法和曹雪芹、叶圣陶他们相比。再者,这帮文坛作家像王朔、刘震云、苏童、莫言、余华、海岩等都不太“正经”。或许这是马未都放弃搞文学的原因吧。

马未都调笑又自嘲地说;王朔、刘震云、苏童、莫言、余华、海岩都不“正经”,只有我一个是好人。

最后,你觉得马未都的看法对吗?对于当代文学你怎么看,请在下面评论区留下你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欢迎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平凹、莫言、王朔、苏童、余华……速写28位当代作家
到作家群体中去发展综艺咖!
微信读书
当代最伟大的10位作家,莫言上榜只能屈居第二,那么第一会是谁?
当代10位最伟大的作家,看看你都认识几位?
影响余华莫言王朔苏童的10部短篇小说(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