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将军功成名就,归家被母亲扇了一耳光,死前怒喝一声惊煞旁人

中国近代风雨飘摇,国家和民族危机深重,国内国外各种威胁使得中国的命运犹如悬在一根丝线上,危如累卵。

但幸好还是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和热血中华儿女奋起拼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给广大的中国贫苦老百姓找到一条光明大道,他们义无反顾地前行。

为了中国这个大家,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小家;为了所有的中国百姓能够和自己的家人团圆,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们毅然吞下所有的苦,扛过所有的难。

这些人让我们敬佩,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怀揣着同一种梦想和信仰,一同努力着。我们国家在1955年的时候在军队施行军衔制度,在这其中有一位少将,他参军多年从未归乡,为了革命和任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壮年岁月。

这位少将就是新中国的贺健少将,他南征北战,戎马半生,唯一愧疚的人就是他的母亲,他一直对于没有在身边好好奉养母亲而感到无比内疚和痛苦。

贺将军本不姓贺,廿年未归母心忧

贺健将军是湖北黄安人,1910年的时候出生在黄安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面,这个村庄就叫做喻家畈村。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一个村子的名字一般就和村子里的姓氏分不开的,所以按理说贺健将军应该姓喻才对,那贺健将军到底为什么改名呢?

这其中的缘由就要从贺健将军年少时参与革命说起了。

贺健将军从小就好动,性子活跃。在他少年成长的时候,腐朽的清政府也已经被推翻了,建立起了推行民主的中华民国,虽然后来遭遇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革命,但是即使是贺健将军出生的这个小村庄也听过了“民主”这个词,知道了过去的皇帝老儿再也没有了。

而贺健将军慢慢长大,他也知晓了外边的世界,有着自己朴素的是非观了。

就在他19岁的时候,也就是1929年,当时党的革命事业遭受挫折,根据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在当时设定的农村根据地路线,贺健在这个鄂东北山区、大别山脚下也开始接触到了共产党人,接触到了当时热心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红军战士们。

本来和无数普通青年一样,一天天得过且过的贺健将军却在心间打开了新的大门,他觉得自己还有新的人生目标,还有新的追求需要自己去实现。他也看不惯当时国民党官员们的贪婪丑恶嘴脸,特别是村里恶霸和镇上官员勾搭的恶行,更是让他对于国民党这一党派的腐朽感到痛恨。

于是他在1929年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有一个难题摆在他的面前,就是他的母亲。

他自小丧父,一直是母亲艰难地拉扯他长大。如今他好不容易没病没灾地长成了一个壮小伙,却在需要奉养母亲的时候离她而去,去参加革命,去走这样一条说不定哪天就没命的道路。

每当想到母亲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离去而担忧,或者因为自己可能的牺牲而痛苦,他心里就是十分地不舍。当时红军的负责人也劝慰这个两难的小伙子,对他说:“咱们红军是要为老百姓做主,去打出一个好日子来的,你是家里的独苗,咱红军参加革命也不是连孝顺也不讲了。”

贺健将军十分难过,面对着自己内心信仰的追求和对母亲的愧疚,他最终选择了前者。他不敢面对母亲,他只能悄悄拜托同村的几个堂表兄弟多多照顾一下自己的母亲,一个壮小伙哭着说了戏文里“忠孝不能两全”的话,在村口跪着朝家里房子磕了头,就抹干净眼泪,义无反顾地跟着队伍向着革命前线出发了。

贺健将军的母亲第二天醒来没有看见熟悉的儿子,找遍了村子野没有看见儿子。失魂落魄的她才从姐妹家知道儿子为了革命上前线的事,一时间老人家涕泪横流,望着村口的方向一直流泪。

而贺健将军不知道的是,他这一走,竟然就是二十年,二十年间竟然再没有见过母亲一面。

我们知道了贺健将军原来的姓应试是“喻”,那他的本名到底叫做什么呢?

其实贺健将军的本名叫做喻安良,从名字来看我们就能知道贺健将军的母亲对于孩子的深厚祝福,而后来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贺健将军虽然遭遇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也曾陷入险恶境地,数次死里逃生,这些不能不说是贺健将军母亲对于他的祝福与保佑。

贺健将军之所以把名字从喻安良改成贺健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一九三七年的时候,贺健将军被安排到山西赵城县工作,因为当时为了保密条例和便于工作的目的,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贺健。这样子以来能够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敌人通过自己的名字来推求自己的来历,从而给家乡的亲人带来危害。

从此之后,贺健将军就一直用这个名字工作和生活,喻安良的名字也越来越少人提及,甚至于他的秘书,在后来陪他归乡时候才听见贺健将军在母亲面前自称安良。

一直到贺健将军去世,他都没有把名字改回来。按理说,革命胜利后,新中国也成立了,自己功成名就,改回本名光宗耀祖是一般人都会有的举动。

但是贺健将军没有这样子做,一直到死,他都是叫着这个名字。甚至于包括他的的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加上几个孙子都是姓贺,没有一人姓喻。

关于这一点,贺健将军没有解释,旁人也不清楚,至今还令人十分疑惑。

有人猜测道:会不会是贺健将军因为二十年没有归家,对于母亲十分愧疚,无颜面对母亲改回本名。“贺健”这个名字,一个祝贺的“贺”字,是他对于母亲的祈福;一个健康的“健”字,是他希望自己这母亲的骨肉诞生出来的身体能一直健康,让母亲不担心……

种种猜测已经无法经由当事人考证了,只剩下一些旁人的零星猜测,但无论如何,贺健将军母子的母子情是深厚得无法磨灭的。

壁中藏书母打儿,临终怒喝将军魂

贺健将军的唐秘书,在贺健将军去世后,曾经写过一篇叫做《将军母子情》的故事,发表在《解放军报》上。这篇故事记载了他在1952年时候陪同贺健将军返乡时亲眼见证的一件事情。

1952年时候,思乡心切的贺健将军自从19岁参加红军离开家已经有二十余年了,这期间他没有消息传回家乡,甚至也没有听到来自家乡的消息,母亲都不知道自己是死是活。

但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贺健将军心里对于母亲的思念再也无法阻挡,当初对于母亲的不告而别本就愧疚良多,如今革命已经结束,自己当初离开的愿望也已经达成,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回家,好好地侍奉自己的老母亲呢?

这一年,贺健将军还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鲁中南军区司令员。他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和秘书轻装简从,踏上了这条他魂牵梦萦许久的归家道路。

四月份的鄂东北山区,春寒还没退去,他从大别山脚下经过,看见这座巍峨的大山和绵延开的山脉,又想起了过去和战友们战斗的激情岁月。

或许是想起牺牲战友们带来的低沉心情,又或者是对于当初不告而别导致的近乡情怯,都让贺健将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贺健将军也不像以往沉稳,反而多了几分归家游子的浮躁。

离自己儿时长大的喻家畈村还有两里路的时候,贺健将军发现一位穿着黑色棉布长袍的老妇人正在土道旁休息。一种来自灵魂的触动如闪电般击中了他,他顾不得身后的人,小跑上去,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那跑去。

兴许是母子间的感应,老妇人在这个时候也转过头来,看见小步跑过来的贺健将军,老妇人当即便愣住了。

老妇人记忆中的儿子是那个19岁的壮小伙,如今年过四十岁,一身笔挺军装的贺健将军让一直对儿子魂牵梦萦的老母亲不敢相信。

贺健将军一把托住了母亲,激动又颤抖地说道:“娘啊,我是安良,我回来了。”

满脸皱纹,头上苍白发丝杂乱的老母亲看着二十年没见的儿子,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苍老的眼睛一下子就变得浑浊了。

她紧紧抓着儿子的手臂,忽然抬起手来狠狠打了儿子一耳光,又委屈又生气地骂道:“你个没良心的,你还知道有个娘!”

说完母亲就扑在贺健将军的怀里,双手环着他的脖子,“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本就愧疚的贺健将军楞在原地,只能紧紧地抱着母亲,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不敢流下来。

身后不远处站着警卫员和将军的秘书几人,他们看着这一幕,也悄悄在一旁抹泪,没有人上前打扰这份难得的母子相聚时光。

母亲抱着贺健将军哭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贺健将军没有动,就那样静静抱着母亲。是母亲先反应过来,擦擦脸上的泪水,拉着贺健将军说:“安良,快走,县里昨天打来电话,说你今天回来,乡里领导和乡亲都等着你呢。”

母亲一路紧紧拉着儿子的手,生怕儿子一个不注意又不见了。当贺健将军跨进记忆中已经模糊了的老房子时,小院内响起了鞭炮声,挤满了人,大家都在鼓掌,笑盈盈看着这个山沟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欢迎贺健将军回家。

贺健将军其实对这个局面不是很满意的,他只是想私底下见见母亲,好好陪陪自己可怜孤单的母亲。但是看着欢喜欣慰的母亲,贺健将军也没有多说什么,拉着母亲的手和乡亲们应和着。

满面笑容的母亲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赶忙将手从贺健将军的手中抽出,拨开前面站着的乡亲们,来到了东屋,拿起一把做饭用的大锅铲,对着屋内的一处土墙就一下一下敲砍起来。

屋子里一下子尘土飞扬,在场的人都一头雾水,不知道她想干什么。好不容易等到土墙一点点铲掉外皮,贺母从里面拿出了一个书本大小的黄板夹子。她把外皮撕开,然后开心地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说:“安良,你看!”

贺健将军接过来一看,手禁不住地开始发抖。手中拿着的赫然是两张解放前鄂豫皖边区银行发行的纸币。一张是一元的,一张是五角的。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贺健将军剃着学生头,穿着便衣的模样。

贺健将军当时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滴了下来,看着母亲保存了二十多年的东西,他的记忆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

贺健将军清楚地记得,是在1932年的十月底,当时他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攻占了郧县,部队准备继续西进,向陕西方面转移。

贺健将军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的警卫员,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部队冲过漫川关,进入陕西之后,段时间内再想打回鄂豫皖,几乎是不可能了。

于是他偷偷把身上仅有的壹元伍角边区币,和一张他在1931年时解放黄安县城时照的照片,一同寄给了家中的母亲。虽然贺健将军知道,在当时国民党实行的“白色恐怖”中,保存这些东西,母亲会担很大的风险。但是他也还是希望母亲能够留有一丝念想,让她自己的照片能够得到一些安慰。

从记忆中回到现实,贺健将军紧紧捏着手中老旧纸币,背过身子,不让众人看见他哭泣的模样。

从这之后,贺健将军就把母亲接到身边,安心奉养,让母亲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受到了儿子的精心照料。

而除此之外,贺健将军不仅对于母亲有着深厚感情,他临终前的事迹更是让人称叹。

2008年5月2日,大连210医院高干病房,贺健将军全身插满管子,神志不清躺在病房内。对这位戎马半生的将军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接近百岁的年龄足以称得上是一位长寿将军。

正当医护人员准备移动病床,将贺健将军推进急救室时,昏迷多日的贺健将军突然睁开双眼,大声喊道:“敌人上来了,唐秘书,你骑摩托车先走,把马给我留下!”

贺健将军最后的呐喊冲锋,掷地有声,吐字清晰,在场的人惊呆了,一时间没有人敢接话。而这也成了贺健将军最后的一句话。

贺健将军为了革命而离开心爱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仿佛又回到了那让他奋不顾身的激情燃烧岁月。三天后,贺健将军的心脏最终停止跳动,离开了人世,享年98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令员衣锦还乡,到家后被母亲打一耳光:你不是去学打铁的吗?
曾任徐向前警卫,后被授予少将衔,荣归故里却为何遭母亲一巴掌?
19岁瞒着母亲从军,20年后衣锦还乡,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
将军离家20年,衣锦还乡,全村人都来看望,却见老母亲拼命凿墙
1952年军区司令返乡,却迎来母亲一耳光:你当初不是去学打铁吗?
70年老人来部队看儿子,被哨兵拦下,他说:跟你们的师长说我姓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